汉江,武汉人亲切的“小河”
🌊
汉江被武汉人亲切地称作“小河”。它是两岸居民的乐园,伴随他们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
月湖桥还没修建时,汉阳人游过汉江去逛汉正街,汉口人则游过汉江去汉阳的炒菜馆子大快朵颐。虽然两岸有轮渡相连,但有住在汉阳的人每天游泳到汉口上班。汉江窄,抓一根竹竿就漂过去了。
如今十多座大桥横跨汉江,而汉江边玩水的人更多了。
今年汉江水位偏低,老码头、工厂遗迹相继浮出水面。游玩的人在汉江南岸发现一块“汉阳兵工厂界”石碑,揭开了汉江叱咤风云的历史。100多年前,汉江边的工厂正推动中国走向工业化。
所以,汉江到底是什么?
△南岸嘴,左为长江,右为汉江,因含沙量不同,两江水色不一
△阳光洒在车水马龙的月湖桥上
1978年,来自北方的李长安(现地大退休教授)考上当时的武汉地质学院(即今地大),校址在汉口。
刚到学校他就约同学步行到汉江边看“长江”,两人在岸边不停惊叹“长江真大啊”,后来才知道这只是汉江,长江比它还要大得多。
不过,对于看惯了长江的武汉人来说,汉江太小了。江汉桥下汉江才100多米宽,两分钟就走过去了。
又因为汉江从襄阳到武汉段别称“襄河”,所以人们把汉江称作河,把长江称作江;也有一些人称长江为大河,称汉江为小河。在武汉人的日常生活里,它就是平平无奇的一条河。
因为它相对长江很小,所以常常被人忽视。尤其对于武昌片的人来说,似乎有些陌生,以至于有时提到网红的古田桥在汉江上也会让人些许惊讶。
汉江究竟是大还是小?
汉江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汇集诸多支流之后流入湖北,再横穿湖北中部,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577千米,相当于武汉到重庆一个来回。
汉江是长江第一长支流,但其水量只有长江的二十分之一,比不上湘江、赣江、嘉陵江,下游河道宽度往往也只有长江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不过,这样的体量放到北方绝对是大个子。作为中国母亲河之一的黄河,其水量仅仅与汉江相当。同在北方的海河、辽河等就比汉江小多了。所以汉江其实一点不小。
江汉平原能成为鱼米之乡,汉江百万年的塑造功不可没。和长江一样,汉江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把洼地填平,带来大量河水把平原雕琢为水乡。如果把长江看做大海,那么汉江就是注入大海的河流,江汉平原则是汉江的“三角洲”。
数千年来,汉江下游河道在其“三角洲”上来回摆荡,既给当地带去沃土良田,也带去洪水灾害,还深刻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变迁。
武汉西南的东荆河、通顺河等都是汉江的分支,而半个江汉平原也都有汉江奔流的痕迹。
说来也奇妙,汉江的肆意奔流恰恰造就了如今汉江武汉段的“小”。
其实汉江中游水面十分宽阔,在襄阳等地,汉江往往可达500甚至1000米宽。但到了平坦的江汉平原,汉江频繁改道、分汊,使得河道难以持续拓宽增大。如今汉阳和汉口之间的河道也才稳定了几百年。
也正是汉江下游的偶然变动,深刻影响了武汉的城市格局。
一说到武汉,大家就会想到江城,想到长江对于武汉的重要性。但其实,汉江对于武汉这座城市的产生同样至关重要,尤其是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基础,没有它就没有今日的武汉。
如今的武汉长江江面上,船舶来来往往,如车水马龙的快速路。尤其是在阳逻港,万吨级的海轮满载着货物运往海外。
但以前可不是这样。古代木质的小船经不住长江的惊涛骇浪,它们往往在长江的支流入江口、沙洲间的支汊停靠。唐宋时期武昌城外繁华的南市便位于鹦鹉洲边的支汊,明时又转移到巡司河口金沙洲。
对于陆路交通不便的古代,水路交通至关重要。长江干流只能沟通东西,要连接南北还要靠它的支流,汉江正是其中条件最好的一条。
在古代,除大运河外,汉江是南方便捷连通中原、关中的仅有通道,大量货物、人员通过汉江南来北往。
明成化年间(1465-1487),汉江在郭茨口附近裁弯取直,干流水流增大,通航条件改善。尤其是汉江北岸(今汉口),浪小地阔,适宜停船运货,又有长江、汉江联系东南西北各方,因此迅速崛起为商贸重镇。
注: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成化年间汉江改道,自龟山南麓入江转为龟山北麓入江,才有了汉口。但也有文献记载,那时的汉江本身就是由龟山北麓入江,只是在郭茨口发生了裁弯取直。
一时间“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
清初学者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写道:“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而汉口……亦为九省通衢……虽欲不雄天下,而不可得也。”
那时的汉口,风头甚至盖过有上千年历史的武昌城和汉阳城,俨然是当时的“一线城市”,而它的行政级别仅仅是镇。
武汉三镇格局就此形成。
之后,由于水流形势变迁,武昌城南长江边的鹦鹉洲、白沙洲(非现在的白沙洲)消失,金沙洲并岸,武昌的港口条件恶化,汉口的商贸地位进一步增强。
虽然“东方芝加哥”的称号是多年之后才获得的,但这一时期奠定的基础毫无疑问十分重要。
在我老家(仙桃),人们常把“去武汉”称作“下汉口”,也就是沿汉江往下游到达汉口,“汉口”替代“武汉”成为这个城市的称呼。而“下汉口”也是小孩尿床的戏称,所以在我小时候,早已在梦里多次神游汉口了。
如果没有汉江,武汉这座城市的规模和影响力或许将大大缩减。
到了1861年,汉口开埠通商,西方轮船驶入,汉口的长江边才日益成为主要的港口区域。
不过这也并非意味着汉江的落寞。
汉江的航运优势让位长江,但它仍然十分重要。
清末张之洞督鄂,把武汉带入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汉阳铁厂便位于汉江南岸、龟山脚下,与之作伴的还有汉阳兵工厂、针钉厂、钢药厂等一系列近代工业。
著名的“汉阳造”步枪就来自于此,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抗美援朝,都有“汉阳造”的身影。百年前,正是这些工厂为中国的革命和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同一时期,在汉江北岸,依然熙熙攘攘的汉正街以西,近代工业企业纷纷设立。
武汉最早的自来水厂既济水厂(宗关水厂前身)就于1909年在汉江边建成通水,武汉人第一次拧开水龙头就能接到干净的生活用水。此后近半个世纪,它一直是武汉唯一的公用自来水公司。
如果不是汉江,武汉人喝上自来水或许还要等更久。由于汉江水质好,100余年后的今天,宗关水厂仍然在为200多万居民提供自来水,占主城区的四分之一。
在水厂附近,纱厂、面粉厂、石灰厂、火柴厂、肥皂厂等等一家接着一家。风靡一时的“青龙牌”肥皂就产自这里的太平洋肥皂厂。
这些工厂把先进生产技术引入武汉,几乎承包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武汉人的现代生活,从汉江边发源。
1949年之后,汉江两岸的工厂如雨后春笋。
汉阳铁厂、兵工厂旧址上建起市国棉一厂、机械厂、汽车厂……古田还形成了当时武汉重要的化工区。从日用百货到家具家电,那时的武汉人离不开“汉江造”。
古田对岸的汉阳江边,市一、二、三、四砖瓦厂一字排开,为武汉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城市的发展、产业的升级让许多工业撤离主城区。原址上,美好正在发芽。
琴台音乐厅、琴台大剧院十几年来给无数人带去艺术盛宴,武汉美术馆(琴台)又以自己的独特造型惊艳世人,工业遗址变身公园,老码头成为亲水平台,江滩上铺满花海……
当年满足我们物质生活的汉江,如今正在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
相对于长江的磅礴与伟岸,汉江是亲切与温情的。长江流向广阔天地,汉江流进武汉人的心里。
汉江“又窄又浅”,不会让人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只会让人悠然自得享受生活。
但和长江一样,汉江既是城市的天堑,也是城市发展的催化剂。没有两江,武汉会大为失色。
或许正如武汉的名字,武与汉,汉江占了一半。
👇旋转手机观看
编辑| 王朝阳
摄影| 黄大头、path
设计| HAHA
今日话题
Topic
对你来说,汉江是什么?
往期回顾
Review
好迷你啊,武汉!
最新十孔粉藕来了,武汉人吃藕新高度
发现我们
Contacts
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
版权所有,转载请留言或联系
whlywt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