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代帝王庙

2014-10-29 小松 北京吃喝玩

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它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

历代帝王庙位于阜成门内大街,占地18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庙门外东西下马碑各一,均用满、汉、蒙、回、藏和托忒六种文字刻书“官员人等到此下马”。碑的阳面刻三种文字,阴面再刻三种文字。而且不同民族文字的位置在两块碑上互换,以示所有民族一律平等。

封建统治者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的习惯,三皇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的祖先,为历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则是后代借鉴和效法的榜样,所以也要祭祀。历代帝王庙庙内正殿崇君,配殿祀臣。但最初奉祀的帝王和忠臣良将并不多,“崇祀只创业之君,从祀惟开国之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朝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为25位。康熙曾留下谕旨:除了因无道被杀和亡国之君外,所有曾经在位的历代皇帝,庙中均应为其立牌位。乾隆皇帝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把庙中没有涉及的朝代,也选出皇帝入祀。几经调整,最后才将祭祀的帝王确定为188位。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在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民国后祭祀停止,改由教育部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北京市第三女子中学使用,后改名为北京一五九中学。1979年被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帝王庙现有的主要建筑有:影壁、庙门、钟楼、景德门、景德崇圣殿、东西配殿、四大碑亭、关帝庙、井亭、东西燎炉等。

主殿景德崇圣殿处于布局的中心位置。该殿是重檐庑殿式建筑,和故宫的太和殿是一个级别。大殿高21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标志“九五之尊”的帝王礼制,与故宫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同一规制。这里铺设的是专门为皇家烧制的地砖,也就是俗称的“金砖”。金砖给人光润如玉、踩上去不滑不涩的感觉,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这次修缮用的“金砖”是在当年苏州的“御窑”定制的,其选料、烧制、加工均有严格的工序,铺设前还要经过桐油浸泡、表面打磨等处理。(历代帝王庙的金砖可以直接踩,不像故宫珍宝馆还要穿鞋套)

大殿中共分七龛,供奉了188位中国历代帝王的牌位,位居正中一龛的是太昊(伏羲氏)、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的牌位,左右分列的六龛中,供奉了夏商两周、强汉盛唐、五代十国、金宋元明等历朝历代的185位帝王牌位。景德崇圣殿东西两侧的配殿中,还祭祀着伯夷、姜尚、萧何、诸葛亮、房玄龄、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等79位历代贤相名将的牌位。

历代帝王庙中景德崇圣殿、景德门、东西配殿的主要构件都是明代遗留下来的,而壁画、琉璃瓦等多是清代乾隆时期的。故宫、颐和园、天坛、孔庙等建筑虽然都是始建于明代,但留存的明代构件不多,像历代帝王庙这样保留了大量明代原构件的极为少见。

下马碑(据说早先为木制下马牌)立于清代,位于历代帝王庙门前东侧的下马碑用"满、汉、蒙" 三种文字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位于历代帝王庙门前西侧的下马碑用"回、藏、托忒"三种文字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警示所有官员,从庙前经过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历代帝王庙的尊敬。碑的阳面刻三种文字,阴面再刻三种文字。而且不同民族文字的位置在两块碑上互换,以示所有民族一律平等。

庙门

景德门大门,门钉为9×9=81个,门钉的数量和排列,在清朝以前未有规定。清朝则对门钉的使用有一定之规。皇家建筑,每扇门的门钉是横九路、竖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个钉。九是阳数之极,是阳数里最大的,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因为帝王庙是供奉历代帝王的,所以也用九路门钉。门钉有几个作用,一个是装饰,一个是代表等级,再一个起加固作用。最早的门钉只起加固门板的作用。由于一扇大门往往要由若干块板子拼起来,时间一久容易散开。为了避免散落,就在门板里头穿上带,又怕带不结实,于是再用门钉加固。后来门钉做得越来越整齐,横竖成行,钉子的数目也就成了等级的标志了。由于皇家建筑体量大,门也大、需要门钉的路数也多。通常皇家竖九路、横九路,王府七路乘七路,亲王七路乘九路,再往下就是五路乘五路。

正东碑亭,为乾隆帝所立,碑内负碑的不是赑屃(音毕喜),而是汉白玉貔貅。是全国最大的貔貅,号称“貔祖”,貔貅头大、胸大、屁股大,只吃不拉,只为自己主人吸财,所以上别人家不要乱摸别人家的貔貅,否则财运会被吸走!在这儿摸摸貔貅的四只脚就可以了!

细看“貔祖”

细看“貔祖”

细看“貔祖”

景德崇圣殿

景德崇圣殿

碑顶为龙子之一:老八负屃,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和两侧。

东燎炉(绿琉璃顶),由景德门步入中院,东西两侧座落着两座燎炉。两座燎炉在位置上倒是对称的,但它俩的材质有差别:东侧燎炉用的是琉璃瓦顶,西侧用的是灰瓦顶,用于焚烧祭祀历代帝王的祝文、神帛等,祭祀大典结束时,祝文要放入燎炉内焚烧,以示把当今皇帝的崇祀祝愿传达给天际的历代帝王。(在洛阳的关林也有两个燎炉,不过好像是铁制的,体积也大得多,可以看看关林相关的照片)

步入历代帝王庙第一道大门之后,就能见到景德崇圣门。景德崇圣门原本叫景德门,“崇圣”二字是乾隆皇帝后加上去的,用以表明他不忘祖业、尊崇先代帝王的圣德。 景德崇圣门按照朝廷的礼制,平常必须紧锁,唯有当朝皇帝来帝王庙亲祭历代帝王时才能打开,它是专供皇帝出入的。 因为规格如此之高,所以景德崇圣门的建筑面阔五间,通宽26.6米,通进深14.8米,面积近400平方米,单檐、黑琉璃筒瓦绿剪边顶歇山调大脊,平身科为单昂三踩斗拱,绘有旋子彩画。修缮后的景德门特意留下一间明雍正年间的天花,天花上的彩画是三朵莲花,象征天皇、地皇、人皇。因年代久远,前人在天花掉落时,曾捡起来重新安装上去,由于不懂得天花的安置方向,把天花放乱了。

正西碑亭,内置无字碑一通,由雍正皇帝所立。这种于帝王陵庙建无字牌的做法,据说始于唐代皇后武则天的乾陵,其用意似乎是将自己生前功过听任后人评说。帝王庙立此碑,也应有类似效用。

影壁琉璃雕花,位于庙门前马路对面

井亭始 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专用于清洗牺牲和调制祭祀羹汤。屋面为盝顶,中心露空,与井口相对,为天地一气之意

景德门

关帝庙(历代帝王庙中的关帝庙,又称庙中之庙),关羽生于山西运城,死于湖北当阳麦城,死后身子葬于湖北当阳关陵,头颅葬于洛阳关林,所以现在纪念关公的地方主要有三个: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湖北当阳关陵、洛阳关林。

正西碑亭(无字碑亭)

庙内景德崇圣殿供奉情况:大殿中共分七龛,供奉了188位中国历代帝王的牌位,位居正中一龛的是太昊(伏羲氏)、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的牌位,左右分列的六龛中,供奉了夏商两周、强汉盛唐、五代十国、金宋元明等历朝历代的185位帝王牌位。景德崇圣殿东西两侧的配殿中,还祭祀着伯夷、姜尚、萧何、诸葛亮、房玄龄、范仲淹、岳飞、文天祥等79位历代贤相名将的牌位。还有一个关羽,单独有个关帝庙供奉!

东北角

景德门

东北角

钟楼,北京地区流行一则关于历代帝王庙的顺口溜:“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有桥没有水指的是以前庙门前的石桥(现已拆除),桥下无水,有碑没有驮指的是庙门下马碑没有赑屃驮,有钟没有鼓指得是历代帝王庙里只有钟楼没有鼓楼,而有庙没有佛指得是历代帝王庙是祖庙,没有佛拜!

小松注:

  1. 历代帝王庙官方网站:http://www.lddwm.com

  2. 历代帝王庙里的三皇五帝:关于三皇五帝,有很多说法,历代帝王庙里供奉的三皇是太昊(伏羲氏)、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五帝是指少昊、顓顼、帝喾、尧、舜。

喜欢北京,请关注【北京吃喝玩】

请添加微信号:wowbeiji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