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实版无间道!央视315记者卧底公司成二把手,台里都不放心了,生怕叛变

记者论坛 2021-04-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南方传媒书院 Author 陈安庆


(“记者论坛”公众号:reporterbbs,猛击关注)



现实版无间道!央视315记者“老K”曾为揭露某二手汽车交易平台欺骗消费者的问题,卧底到内部做销售。为拿到核心资料和证据,一着急一努力便从销售做到了高管。不仅工资水涨船高,手下还有十几个小弟。台里“不放心”,每天电话嘘寒问暖……


近日,315记者“老K”讲述了卧底汽车销售公司的经历,为了揭露某二手汽车交易平台欺骗消费者的问题,他卧底到该公司做销售,最后竟然做到了公司高管。


老K表示,他为了揭露某二手汽车交易平台欺骗消费者的问题而进入公司卧底,但由于开始只是普通销售,拿不到核心数据,之后“用力过猛”,当上了公司的二把手并顺利取得相关证据。


他坦言,当 自己职位升了,工资也涨了,待遇比在315晚会组里好多了 ,从那时开始节目组总导演每天都要亲自给自己打电话“嘘寒问暖”,生怕自己叛变了。


哈哈哈哈哈哈,有很多人看完这些笑哭了。


这记者太敬业了,也太优秀了吧。 说实在,媒体这一行都是人尖子,随便搞一个小卧底,几个月就能到陌生领域轻易做到公司二把手!你有啥不服?这说明优秀的人,到哪里都是优秀的!


知识如状元,体力似民工。上得了一线,熬得起夜班;进得了庙堂,混得进江湖。打得过流氓,斗得过官员。扛得住恐吓,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写得了文章,搞得来演讲,报得来真相。


别说去个企业做二把手了,媒体人从政都不奇怪:笔头硬、擅沟通、活动交往能力强。


记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早在民国,报人黄远生就提出四能说,何谓四能?就是能想、能走、能听、能写。邵飘萍认为,记者要有品性、知识与经验、身体健康。


这年头满大街的写软文的歌功颂德的,有多少卧底记者!这年头卧底记者、调查记者还有多少呢?


在媒体的黄金年代1995-2015年之间,卧底记者,调查记者其实比比皆是,传奇的多了去了,一抓一大把,举个例子来说吧!


智障者被骗,沦为黑窑场奴工,有个传奇记者卧底揭开了黑幕。


   

由于长期被“圈养”奴役,很多人的智力和精神障碍变得更加严重。是谁、通过什么方式把智障者骗进窑场?


崔松旺化装成智障者,亲身经历被招募、运送、买卖和奴役的整个过程,体验其中的血和泪。 



2012年1月15日,“2011年度中国正义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卧底黑砖窑解救奴工的记者崔松旺获评“2011年度中国正义人物”。


崔松旺获奖后发表现场感言:“一个有良心的记者就要勇于揭露真相,死了都要拍。”


崔松旺装扮成各种身份的人,接近黑砖窑。


“有一次我说我是监狱在逃人员,能不能给我口饭吃,不要钱。他们留我吃饭,又腥又骚的面条,非常臭。当时不饿,但为了证明自己很饿,我一口气吃了两碗。后来还是被看穿了,老板要我离开,我出大门,他跟了我两公里,肯定是对我的身份有怀疑。


卧底手段,或许有其争议性,但针对组织性、常习性的违法乱纪行为和黑幕来说,无疑是效率较高的新闻调查手段。


为了维护法治国家的秩序,在必要时,我们应该考虑采用较为强硬的新闻调查手段,这对保障与公共利益的权衡来说,并不矛盾。



有时候新闻媒体的卧底采访,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想要进行深度报道,卧底调查是最好的采访手段。


现在无良企业违法乱纪,这些带有犯罪性的企业组织,倾向公司化、集团化,习惯先为犯罪组织编制一个保护伞,通过收买、贿赂有关的官员、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来掩护犯罪组织的犯罪活动。 无良企业具有一定经济地位后,为了满足其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谋求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对这样的一个利益网络的犯罪性企业组织,运用传统新闻调查手段,是很难对付的。


新闻媒体里最常见的卧底采访是卧底传销,卧底丐帮、卧底各个行业的黑幕。这种新闻采访具有隐蔽性和秘密侦查性。


就是在当事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侦查式新闻调查,新闻记者必须隐蔽身份、隐蔽意图潜入犯罪性企业组织中,进行秘密性的企业犯罪证据收集工作。


被新闻调查的对象,不可能或者很难发现侦查人员的真实身份,所以卧底侦查式新闻调查有显著的秘密性。


深入其内部获悉其内部事项,既隐匿身份、目的,同时还“佯装与被访对象具有同一立场”。这种暗访手法是最深入,也最易获得核心信息的一种采访方式;对记者的人身安全来讲,也是最具危险性的一种。


很多记者为了完成卧底采访,选择隐藏身份,隐藏真正的采访意图。这种带有侦察性的手段,也是接近真相的有力方式。卧底传销卧底丐帮卧底一些无良企业被谩骂,这算不了什么。当你选择利用卧底的手段进行隐性采访时,就要做好承受谩骂的心理准备。


卧底的内心纠结是什么?其实是心理的纠结,为了打入黑帮和坏人内部,假装是和这些坏人是一伙的,但是等到卧底结束后,这些曾经对自己嘘寒问暖的人将会面临失业,或者面临法律的制裁,心里总会过意不去。


人不是冷血动物,人都是有感情的,有时候入戏太深,难以自拔。卧底就是一场心理战。卧底侦查采访,在实践中会不可避免导致基本价值之间,出现冲突。


如何权衡和协调基本价值之间的冲突,成为新闻人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另外对卧底采访,卧底记者还是心存一丝危险,因为稍不注意,就会触碰法律红线。


如果企业从事的是违法犯罪活动,这种企业的行为本身不受法律保护,则可以进行卧底采访。


这让人想起一部香港电影《无间道》。


香港电影题材多样化,其中警匪题材如《无间道》《窃听风云》等,不管经历多久,依旧好评如潮,被人们奉为经典之作。香港电影中卧底警匪类题材相当明显的主题特色,《无间道》上映之后的十几年来,卧底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身为卧底,他的身份认同具有双重性。


本身的职责所系,和卧底到黑帮中日久产生的兄弟情。在“我是谁”的问题上出现摇摆,并难以作出判断。


时间的消磨和挣扎,导致这样的身份认同危机和精神困境,成为一个深藏的隐患,所以啊,连电视台领导都不放心了。


卧底新闻调查的冲突:


一是欺诈性手段与诚信原则的冲突。


由于卧底本身的固有属性,卧底在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取得犯罪组织的信任,获取有效的犯罪证据,卧底侦查人员必须采取欺骗隐瞒的手段,来迷惑犯罪嫌疑对象。


人们信任新闻媒体正义是因为它的诚信,如果媒体的另一面又带有欺诈性,那么这将会给新闻报道所建立起来的社会正义体系带来损害,给新闻媒体的权威带来损害。


二是法益间的冲突。


主要是社会的公法益与公民自由、隐私等私法益间的冲突。


卧底是运用新闻舆论监督打击社会欺诈和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保护公众利益的特殊新闻采访。


但新闻卧底在实施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会涉嫌侵犯相关公民的自由、肖像、隐私等私权利。这种矛盾如何调解权衡,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闻专业主义强调记者自由、独立的调查和报道身份,通过对公众利益和公共服务的关怀,来获得职业自主性和社会声望。


记者的行为,虽然暗含正义与邪恶斗争的道德支撑,但是从企业私利来看,他们并不甘心自己的丑闻被公众所知晓,也不希望被公众批判和道德审判。


在传统媒体主导的时代,媒介被誉为“社会的公器”“正义的化身”,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体被从神坛上请下来,媒介化语境下人人都可能是记者,处处都有“麦克风”,记者的权威性被降低,公众不再迷信记者的专业性,特别是做企业危机公关的人,因为企业私利,为企业看家护院,做企业的保安,有意为企业平息舆论风暴,他们会找媒体的岔子,和媒体从公众利益的新闻暗访进行对抗。


今天的记者,其实盛况不再,不是什么所谓的"无冕之王"了,背后的辛酸冷暖自知。大部分的媒体这几年以写软文糊口谋生,少数几家具有新闻理想和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的媒体,还在前线厮杀,左突右冲,他们拿着微不足道的薪水,从事舆论监督调查报道,打捞沉默的声音,解决公权力和资本为富不仁、为官不仁的义利失衡问题。


媒体某种程度上以羸弱的身躯,启蒙了中国的公民思维,拉动中国社会迈向公民社会。媒体通过追问,追问公共事件的真相,追问公共事件背后的普遍性联系,来变革我们的制度。


这个昔日带着神圣光环的职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环境下,记者这个职业在近些年频频被拖进了一个受到大众排斥乃至仇恨的舆论漩涡中。出现了将其“污名化”和“妖魔化”的形象。甚至在民间不怀好意的人中,出现了这么一句话“防火防盗防记者”。 


现在的很多企业出了问题,不仅不对舆情冷处理,开诚布公,反而火上浇油,道歉不能解决问题,便暗中雇佣水军跟评带节奏、删帖,用黑记者、谩骂等简单粗暴的方式逃避舆论监督。洗地的行为越疯狂,就越表现出其欲盖弥彰、心里有鬼。


舆论监督是激浊扬清,督促社会进步改良的有力武器。媒体舆论监督能审时度势地发现其中的弊端,对于政治上的腐败作风和经济上的不良竞争加以揭示,是法律手腕和行政手段的补充。这本来应该是个好事,却在现实中屡屡碰壁。


什么人仇视舆论监督?败德,掩盖真相的人。


①干了坏事、做贼心虚的人


身正不怕影子斜。官员或公职人员清清白白、勤勤恳恳,面对媒体自然气定神闲、沉着应对。唯有心中有鬼才会慌乱而含糊其辞,用不清楚不知道等话语搪塞推诿。


②患有“ 恐媒症 ”,一心求稳唱赞歌的人


有的公职人员政治“成熟”,一心想要制造歌舞升平的表面盛世,对舆论监督存在极大的误解,认为舆论监督、出现负面舆情即与政府唱反调。面对媒体监督,能压制则压制,能捂则捂。


③小地方盘根错节的利益既得者


地方保护主义、裙带关系的官场递罪逻辑,小圈子利益是对媒体监督的过激行为和官场递罪发生的根本动因,他们漠视大众利益,蔑视公平正义,践踏道德规范,突破社会底线,彼此盘根错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舆论监督这样可能使他们失去乌纱和利益的行为自然又怕又恨。


 ④不良企业


为了谋取利益而存在不良行为,甚至官商勾结、有地方黑势力保护伞的企业最怕舆论监督曝光他们的勾当,断了财路和名声。 


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者,具有监督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责,暗访、卧底调查有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合理性。


记者在暗访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也有其存在的客观因素。但是媒体在参与新闻事件、收集重要新闻素材时要把握法律的底线和伦理道德的度。


法律和制度也应不断完善,厘清禁区与特区,为新闻媒体行使职责提供安全的法律保障,能让记者在合法合理的情形下,行使新闻采访权与报道权。


无论是强调实体正义,还是恪守程序正义,最终的目标都是追求实体正义。


- END -

# 推荐好课 #

1、南方周末评论写作课:做一个独立思考者

2、南方周末写作训练营: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报名最后一周)


// 推荐文章 //

黄峥看不到,拼多多盗版中国

王海打假二十年,依然拦不住疯长的韭菜

北京女博士10年返乡见闻引发关注

假冒记者写了200封信敲诈上市公司高管,一周收到134万

马金瑜,一个复杂的被家暴样本

探秘上海“红楼”:多少香艳事,都付笑谈中

我们学新闻学法律,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22岁女员工凌晨加班猝死,拼多多秒删回应?知乎啪啪打脸

有偿好评、恶意差评充斥,大众点评还能信吗?

隐秘往事:马云和他的三个“赌王”朋友

一家上市公司的危机公关可以有多烂?

2021年第一天,又有8家纸媒停刊,感言“结束使命”

腾讯内部公关手册曝光——史上最实用公关攻略!



记者论坛,20万+传媒人社群,传播创造价值;

记者论坛并非官方行业机构,而是由国内多位媒体人和公关人联合发起的传媒社群,已受邀入驻今日头条、腾讯、百度百家、网易、新浪财经、阿里UC、一点资讯、界面、脉脉等平台。
①有情怀的社群,有深度的阅读,有角度的观察,有态度的互动;②部分文章转载,标注来源作者,只为分享价值,无关商业利益;③如有异议、投稿和建议,请联系:reporterbbs@163.com

📌看完了?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