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十月三日“世界人居日”开启“城市十月”,为城市的未来而努力!
编者按:
联合国人居署2014开始将每年十月命名为“城市十月”,将每年十月作为唤起人们对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关注、推动人们参与、积累知识和吸引社会团体的参与的时间。联合国人居署将“城市十月”作为各方聚齐起来讨论城市问题的平台,以及个人、组织、城市和政府参与到聚焦当地、区域或国家层面的城市化挑战和解决途径等问题的活动的平台。
城市十月,从“世界人居日”到“世界城市日”
在日前举行的以“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为主题的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霍安·克罗斯博士贺电,对中国城镇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60年来的成绩表示高度赞赏,同时对中国在“人居三”分享经验表示期待。他说“在中国城镇化的宏大背景下,学会60周年的历史意义更加重大”,“联合国人居署一直关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因为中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从一开始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政府一开始就将城镇化政策定位于促进发展的政策,在这一点上中国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城镇化和高质量的基础设施能够促进国家方方面面的发展。”
2016世界人居日主题:中心住宅
“城市十月”呼吁人们关注世界城市日及其主题,关注、尤其是关注所在城市共建城市、共享发展相关挑战和议题;通过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唤起政策制定者、政府管理者、学者和其他专业人士和社区代表的关注;通过组织高端论坛讨论国家、区域和地方政府对《新城市议程》的实施,以此参与到“城市十月”活动中来。此外,“城市十月”还将举办城市行走、城市对话和城市之夜一系列活动。
城市行走活动通过邀请参与者体验和见证成功的规划工具和城市干预,以引发关于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城市发展挑战的讨论。
城市对话活动是和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的系列对话,试图从一系列专业角度来讨论城镇化的进程。
城市之夜活动是鼓励大家走出家门来到户外观看一系列露天电影,其目的是将人们聚集在城市中的公共场所,提升本土创造力和才华,和大家共享公共空间。
今年 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将于10月31日在厦门举行。世界城市日论坛将由联合国人居署、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协办,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协办。 同期还将举办“世界城市日主题展”,展示1996年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成功案例,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界城市日总主题与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紧密结合起来,与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将在联合国“人居三”通过的《新城市议程》紧密结合起来。
“人居三”将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举行
“人居三”《新城市议程》
此外,《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准则》也将作为“人居三”的关键成果发布。这是联合国机构首次以国际组织的官方名义就城市和区域规划提出指引。
联合国人居署于2013年启动了《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准则》的研究制订工作,联合国邀请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专业团体、国际组织和政府部门的三十多位专家组成了《准则》制定专家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作为正式成员单位,代表我国参与了《准则(草案)》的起草和修改,提供了最终中文正式文本的校译服务,并将负责在中国的实施推广工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参与了草案的制定、修改和校译工作。草案制定过程中,马向明、王凯、王兴平、方创琳、何永、侯丽、孙晖、张杰、张京祥、陈小卉、邹兵、段进提供了修改意见。王红扬参与了草案的起草与修改。
世界城市日
2013年12月28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这是迄今由我国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唯一国际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共识。站在全球的角度历史看,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进入21世纪,世界已步入“城市时代”。发达国家面临城市更新改造和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快速城市化的挑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动员国际社会来共同关注。
为了有效延续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促进世界各国政府更加关注城市化和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上海世博会闭幕之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国际展览局和联合国人居署三方在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共同发表《上海宣言》,倡议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立为“世界城市日”。 “世界城市日”是我国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唯一国际日,该国际日符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方向,有利于提升国际社会对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关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促进相关国际合作。设立“世界城市日”,可以搭建一个更加坚实的交流与合作平台,为社会各界深入讨论和协商解决城市问题创造条件。借助这一平台,不同国家、组织之间,相互分享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携手建设更加绿色、宜居、便利、和谐的城市。
世界住房日(人居日)
世界城市日和世界住房日的关系
1985年12月,联合国每年十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设为“世界人居日(后来译为世界住房日)”,主要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于住房问题的关注。但是,城市问题不仅涉及住房及其有关的土地、环境等方面,还包括就业、教育、健康、安全、交通、能源、文化等内容。事实上,“世界人居日”的主题,从1986年第一届的“住房是我的权利”,到2013年的“城市交通”,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因而,设立“世界城市日”,是对“世界人居日”的丰富和发展。“世界城市日”与“世界人居日”相辅相成,联合国人居署已将每年十月命名为“城市十月”。
联合国人居署发布《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准则》(超链接,点击查看原文)
前言:
当今世界,城镇化率已经跨越了50%的门槛。未来更加明确地属于城市。城镇化正在 速,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挑战与机遇并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全球各地都在尝试实施不同的规划方法。《城市和区域国际准则》(简称《准则》)旨在填补关键空白,为各个区域、国家和地方提供一个有用的参考框架,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
《准则》是对人居署理事会第24/3号决议的回应。《准则》广泛征询了意见,汲取了经验。《准则》在综合的规划过程中提出了12条原理,旨在指导决策者制定和修订政策、规划、设计。
2015年4月23日,《准则》经人居署理事会第25/6号决议通过。此外,在合适的地方,决议呼吁“国际金融机构、开发机构和人居署一同协助会员国,因地制宜地使用、修订准则,并且开发出工具和监控指标。”
本报告的导言列出了《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准则》的目标、定义和范围、背景和理由陈述,还概述了该准则的成型过程,包括起草、定稿及最终由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理事会通过。
《准则》旨在补充《关于权力下放和加强地方政府的国际准则(2007年)》以及《关于人人享有基本服务的国际准则(2009年)》。这两份文件已经联合国人居署理事会审议通过,并被许多国家作为参考。此外,《准则》旨在支持即将到来的《2015年后的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将于2016年举行的第三次联合国住房与可持续城市发展会议。
《准则》涉及各种使用者:国家政府、地方政府、民间社会组织与行业协会、专业技术人员与学会。
《准则》强调这些主体在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态和功能方面的作用。我衷心希望《准则》能够为全球建设更紧凑,更包容,更互通互联的城市和区域提供启发和指导。
华安·克洛斯博士
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
知规划动态 | 晓行业前沿 | 听学会声音 | 碰学术火花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