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图变现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几年
编者按
2014年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3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谋划和强力推动下,京津冀这方热土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这是建设中的京张高铁工程官厅水库特大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部署,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谋划区域发展的新路子。
濒临渤海,携揽“三北”,而今迈步从头越。二十余万平方公里的燕赵大地上,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1
习近平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三省市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有天然的合作优势。三者手相握心相连,必定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始终牵挂于心。
运
筹帷幄谋定而动
2013年5月,他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同年8月,习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又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他强调:“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重要性凸显。
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4月30日,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顶层设计,为这项战略实施提供了形成强大合力的行动指南,京津冀协同发展由此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2016年2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2016年3月24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关于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有关情况的汇报》。
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一“千年大计”,令举世瞩目。
至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谋划指导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拼图完成。三地携手发展的大剧,鸣锣开幕。
三
地联动成效初显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习近平强调,“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几年来,三地联动成效初显。
“轨道上的京津冀”逐渐成型。2016年11月,《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获得批复,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到2030年将基本形成“四纵四横一环”城际铁路网;一批高速公路“断头路”、国省干道“瓶颈路段”正在打通或扩容;河北356条公交线路已与京津实现互联互通……
生态环保联防联控不断深化。京津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津冀签署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三地共同签订了《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水污染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联合制定出台《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
产业升级转移持续加强。京津两地产业升级转移的典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自2016年11月22日管委会揭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达200家,注册资本金超过18亿元,初步形成了科技产业特色鲜明、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协同互动的良好产业生态。
入驻科技园的砹立方产业加速基地总裁王胜彪说,其公司技术创新立足北京中关村核心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则在天津和河北。很有意思的是,他是河北人,在北京海淀工作十余年,现在主要业务放在天津滨海新区。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三地协同联动,生产力上产生了最直观的效果。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2016年京津冀交出了一份可观的成绩单:北京经济增速达到6.7%,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0.3%;天津经济增速达9%,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河北省经济增速6.8%,产业实现“健身增效”。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未来可期。
京
冀新城雏鹰振翅
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这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选择”“在新的历史阶段,集中建设这两个新城,形成北京发展新的骨架,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两个新城的建设,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它们如鹰之双翅,助“京津冀”一飞冲天。
9月,位于通州区潞城镇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设进入攻坚阶段。新的北京市委、市政府办公楼建筑全面进入装修阶段。
行政办公区首座配套变电站已正式竣工投产,这意味着行政办公区开始由正式电源供电,为服务北京市级机关搬迁入驻、加快推进副中心整体建设提供了电源保障。年底,市郊铁路副中心线将正式开通。
根据计划,今年年底北京四大市级机关及相关市属行政部门将启动搬迁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市规划委测算,随着迁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远期将带动40万人疏解至通州。
北京城市副中心还将承接高端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以大运河为骨架,将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环境带;沿六环路形成创新发展轴,依托水网、绿网和路网将形成12个共享组团。
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这里成为总书记期望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日子还会远么?
作为另一“翼”的雄安新区,虽然还只是一个呱呱坠地未久的“婴孩”,但其声音的嘹亮,已引起世人关注。一句流行语说得好:“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这里,代表着未来。
对于这一天降大任,当地干部群众夙兴夜寐,精心推进各项工作:户籍改革、医疗改革、公共服务改革、住房政策、征迁安置政策、人才引进等等,都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
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区建设的关键一环。今年2月23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他强调,要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可见总书记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重视。
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刘宝玲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区建设的命脉,是新区成长发展的靠山。离开了这个靠山,新区就发展不起来。”正是基于这一深刻认识,新区开展了“洗脸工程”,强力治理环境污染。10月底前,雄安新区所有农村将基本实现垃圾社会化管理,要让农村像城里一样干净。新区铁腕治污,坚决清除污染点、切断污染源、关闭污染企业。截至目前,已有9400多家“散乱污”企业被关停。
“水乡花县今新邑,北地江南古渥城。”雄安新区已初露峥嵘。安新县委办行政科职员马雨蛟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人的干劲非常足,都觉得未来的日子特别有盼头,“我很多在外地工作的同学朋友,现在都打算回来在家乡一展身手呢”。路边跳扇子舞的66岁大妈刘水花说得很实在:“我也不懂那些大政策,但就知道国家这么支持我们这儿,那以后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呀!”
雄安,如一块磁石,不但聚积着当地人的心气儿,也牵引着无数外来人的心。马雨蛟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她在白洋淀景区做讲解时,曾偶遇一对河南老夫妻,非常认真地向其了解新区情况。原来,他们是在为还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儿子来提前踩点。老夫妻说,雄安是“潜力股”啊,儿子以后来这里工作,多好!
这是正在施工的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
2
拧成一股绳 造就增长极
这片承载中国1亿多人口的土地,濒临渤海,携揽“三北”,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群。同时,这里也面临大城市病、区域发展差距悬殊等难啃的硬骨头。站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坐标下,这片土地将给历史留下什么?
3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谋划和强力推动下,京津冀这方热土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1
谋定后动 规划先行
北京,一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的世界名城。如今,它已成为一座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超级城市,面临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等城市病。天津、河北深受巨大虹吸效应影响。特别是河北,人均GDP仅为京津两市的40%左右。
除了各自的难题外,诸如水、雾霾、风沙等则逐渐成为区域内的共同问题。区域如何实现均衡发展、协同发展?这是历史的追问,更是时代的课题。
2014年2月25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东大街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迎来一位特殊的参观者——习近平总书记。他在参观后指出,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第二天,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在讲话中,他特别强调京津冀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并首次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
随后,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成立。2015年4月30日,几易其稿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审议通过。纲要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为更好推进三地联动,京津冀在发展上逐渐实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去年,全国首个跨省市的5年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布实施。随后,京津冀交通、生态、产业等12个专项规划相继出台。
而要真正破解大城市病、打通京津冀发展障碍,需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样本。
经过多年论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今年4月,这一消息如同春雷乍响,这件“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引发举世热议。
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新区,而是“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到雄安新区设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步步踏石留印。又一个“春天的故事”写下序章。
2
有序疏解 优化结构
通州区潞城镇,占地约6平方公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日夜忙碌。
“我们平均4天就可以盖一层,这是‘通州速度’。”站在建设指挥部楼顶,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总工程师陈宏达,指向不远处一片已经封顶的楼群,脸上充满自豪。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作。目前,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6个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已通过专家评审,安排的350项重大工程项目中已有106个项目开工。
这样的改革行动其实早已在京津冀三地展开。
如今到北京动物园游览,您首先会被正门不远处的一座橙蓝相间的时尚建筑吸引。这座名叫“宝蓝金融创新中心”的开放式办公空间,前身是天皓成市场。这个市场曾被视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然而,其80%以上的业务是服务外埠地区,集聚的流动人口、车流,让周边环境治理一直是个难题。
如何有序疏解首都不应承担也没有足够能力承担的功能,北京市提出了“剥掉‘白菜帮子’、做好‘白菜心’”的新路子。3年来,4类非首都功能被优先重点疏解,北京累计退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1341家,调整疏解350家商品交易市场。
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发地农副产品市场,距离北京市界南约30公里。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如今这里每天挤满了附近省市的人流、车流。
“生意越来越好了,不但经营规模扩大了3倍,客户还扩展到河北周边地区。”3年前,在京城闯荡多年的香蕉批发商张俊把店铺搬到这里。由于当地对该市场实行优惠政策,4000多户像张俊这样从北京疏解来的商户迎来了事业第二春。
在距离北京200多公里的河北省沧州市,改变同样在悄然发生:一座现代汽车制造工厂已经竣工量产,可实现年产值360亿元。同时,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部分入驻企业已于去年投产。
沧州的改变只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3年多来,河北省先后承接京津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转移项目超过1.2万个。天津则“左右逢源”,既承接北京企业投资,又大踏步投资河北,推动主导产业在河北布局配套产业。
一组数字能说明携手相融给三地经济结构带来的可喜变化:去年,北京市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80.3%;天津市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4.8%和39.8%;河北省钢铁、水泥、玻璃产能压减明显,装备制造业增加值超过钢铁工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了13%。
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正拧成一股绳。
京津冀俯瞰天津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的临港生态湿地公园
3
协同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盼了多年,终于喝上甘甜的深井水了。原来坑洼不平的道路修建得越来越通畅,京津冀三地手机漫游费和长途费也取消了。”近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陡子峪乡沥水沟村蔡金莲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
陡子峪乡位于京津冀三地交界山区,山顶一处烽火台旧址上矗立着一座颇有历史沧桑感的“三界碑”——这里是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镇、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和河北省兴隆县陡子峪乡的交界处。
“三界碑”下的变化,折射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3年多来,京津冀区域藩篱不断打破,行政区划阻隔日趋消融,一些民生政策跨过省界,惠及三地百姓。
除了产业对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三大领域中,生态环保和交通一体化都直接关系百姓诉求。
大气污染一直是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的“顽症”。3年多来,以电代煤、以气代煤等工作加紧推进。目前,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主城区实现散煤“清零”,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2016年比2013年下降约33%。
3年多来,三地先后联手打通京台、京港澳、京昆、首都地区环线等12条高速公路“断头路”和干线公路“瓶颈路”,累计超过1400公里,通车里程达到6500公里。今年底前,京津冀高速公路“断头路”也将告别历史。
“轨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京津城际列车1小时直达滨海新区,津保城际、张唐铁路等建成通车,“一卡通”刷遍京津冀从梦想变为现实……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通勤圈轮廓日益清晰。
近年来,京津冀数百家医疗机构签约合作,通过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合作共建等模式,河北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京津医疗资源和服务。
受惠于京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居住在燕郊的数十万北京医保参保人员,最近在河北燕郊燕达医院看病实现了持卡就医直接结算。“一度‘门可罗雀’的燕达医院,如今红红火火。”廊坊市卫计委副调研员朱文广感叹。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教育协作方兴未艾,北京市、区两级与津冀签署教育合作协议21个,实施合作项目30多个。教育洼地河北在京津带动下正逐渐崛起。
不仅医疗和教育,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在民政、人社、政法等其他领域都签订了一系列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区域难点、民生痛点等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京津冀三地群众不断收获协同发展的“红利”。
京张高铁建设现场,一派忙碌景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张高铁,预计2019年12月底建成通车。届时,北京至张家口最快车次所需时间将由3个多小时缩短为不到1小时。
就像这疾行的动车,展望未来,京津冀三地将在“协同发展”中组成一列高速列车,在广袤大地御风而行……
从经济体量上看,目前三地GDP超过1万亿美元,要达到世界级城市群,经济总量未来要对标2万亿美元。
从产业体系上看,多年来北京中关村的科技成果仅4%在本地转化……这意味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今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放眼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带动一个新的世界级城市群在京畿大地崛起,成为带动华北地区发展的强大区域中心和经济增长极。肩负时代使命,着眼久久为功,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必将在未来书写新的华章。
来源:综合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消息
相关阅读
看到这里,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