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轮收官,回首六年:2018城乡规划专业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答辩及收官总结顺利举行

导读

2018年,六校联合毕业设计走过6个年头,迎来首轮收官。


今年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由同济大学召集,设计题目为“大虹桥,新空间——上海虹桥商务区拓展片城市设计”,通过聚焦上海未来的城市副中心之一的大虹桥地区,为进一步提升大虹桥地区的城市能级、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优化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提出规划设想和策略。

 

6月8日,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答辩在清华大学举行。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六所学校的毕设团队进行了终期答辩,专家评委进行了细致的点评。随后,教师们进行了六校毕业设计总结,同时针对六年的联合毕业设计进行了教学经验交流。


本文字数:4008字

阅读时间:18分钟



6月8日,2018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答辩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厅举行。

 

参加本次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高校分别是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大学、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下简称“学会”)为六校联合毕业设计提供学术支持。

 

参加六校联合毕设的师生


今年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由同济大学召集,设计题目是“大虹桥,新空间——上海虹桥商务区拓展片城市设计”,聚焦上海未来城市副中心之一的大虹桥地区,为进一步提升大虹桥地区的城市能级、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优化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提出规划设想和策略。

 

会议开幕

 

上排:石楠、王引、吴晨

下排:黄晶涛、朱丽芳、张悦


本次终期答辩的点评专家包括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王引,学会理事、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黄晶涛,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吴晨,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详细规划处副处长朱丽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城市规划系教授张悦。

 

 黄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终期答辩汇报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黄鹤副教授主持。

 

石楠 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石楠秘书长在致辞中回顾了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六年历程,指出其作为一个平台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渐提升。特别是在回首六年的经历时,城乡规划学科更应该落脚于空间,认识城市和理解生活。

 

六校方案:畅想“大虹桥,新空间”

 

汇报分为上午、下午两个半场,通过抽签决定汇报顺序。上半场为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和清华大学,下半场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和天津大学。


汇报现场


东南大学:智岛·慢境

 

东南大学方案与团队


东南大学团队基于上位规划解读和现状分析,凝炼由”空间、特色、人本”层面出发的虹桥三问,归纳系统定位;从产业布局、生态水绿、社区模式、交通组织四个系统展开专题研究,提出”智岛慢城”的设计理念,进而立足原有规划,秉持立足宏观视野、生态本底、现实用地的原则,对“一湾引苏河,一翼链虹桥,一里领上城,一环活社区”的设计结构做出优化调整,形成生态、文化、交通、产业等系统建构,完成总体设计方案。最后选取分别代表新产业、新社区、老味道、老记忆的四个片区展开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评委们认为东南大学的方案对于上位规划有分析、继承和吸收,具有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重庆大学:云享之城

 

重庆大学方案与团队


重庆大学团队针对未来城市的不确定性,通过哆啦A梦与大雄的奇幻旅游展开未来城市的线索,引出未来城市的构想:恢复原始生态、营建第二居所、聚焦创新基地,云集智慧、畅想未来、乐享生活,带来了“云享之城”。方案理性地打造了“原始生境”的空间格局,“高效城市”的支撑体系,最终建构以未来“真实生活”为价值核心的空间体系,与低空飞行走廊等探索性概念。最后聚焦“真实生活”中的工作、情感、健康三个层面,分别以特色鲜明的云享三岛,表达了云享之城对于城市未来的奇幻而又真切的大胆畅想。


评委们认为重庆大学方案体现了对自然生态问题的高度关注,类似“低空飞行通道”的概念非常新颖,许多对于未来生活的设想都在具体的空间进行落实。

 

清华大学:脉动上海+


清华大学方案与团队


清华大学毕业设计小组,其方案主题是:“脉动上海+”。小组将南虹桥的特点精准归纳为城、水、人三个要素,分析城之动力和水之脉源影响下的多元人群画像,并将人群共同需求归纳为“新健康生态”、“新弹性生产”、“新海派生活”三大方面。基于人的需求,提出“同呼吸”、“谋长远”、“共命运”三个新规划方式,分别运用理性逻辑探讨了水绿体系构建、面对不确定性的弹性混合土地布局策略、以及社区公服定制治理方式。最后,聚焦ATP轴详细设计,并用“南虹桥一家人”动画再次点睛“人”为核心的设计主题。


评委们肯定了清华大学方案对于混合用地的理性分析,同时又具有完整的体系,对于问题的把握十分精准,让人“踏实、有数”,最后通过“小猪佩奇”一家人的视频介绍方案让人耳目一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大展宏图

 

西建大方案与团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设计小组方案主题为“大展宏图”。在规划理念与目标引领下,西建大方案呈现了非常强大的逻辑框架和丰富的系统内涵。方案从规划愿景出发,横向提出了人群、产业、交通、生态、社区、公服、文化七大愿景专题,纵向上形成条件分析——机遇探索——策略构建的逻辑推演步骤,横向与纵向交叉形成方案生成的二维矩阵,方案的总体思路和专项设计都在这个统一的结构框架体系的组织下得以实现。


评委们认为西建大的方案整体逻辑性强,十分成熟且符合标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同济大学:未来城市、上海样板

 

同济大学方案与团队


同济大学团队以“未来城市、上海样板”为主题,并从“新功能、新交通、新生态、新生活”四个方面回应“大虹桥、新空间”的设计主题。规划方案在对传统的用地布局、产业引导、交通组织、绿地景观、社区融合等专项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考量与统筹安排基础上,还涌现了很多亮点,如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确定城市通风廊道的格局和宽度,并对整体用地布局进行优化;在多元交通模式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未来共享交通、无人驾驶等新技术、新模式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并在规划布局中进行考虑和预留。


评委们认为同济大学方案十分细致,对于街道和具体的空间都有十分成熟的考虑,是一个“找不到缺点”的方案。

 

天津大学:数聚虹心、万物沪联

 

天津大学方案与团队


压轴登场的是天津大学毕业设计小组。天津大学团队以“数聚虹心,万物沪联”为题,从上海雄心与可预见的南虹桥未来出发,以大虹桥和基地生态、社群、交通、文化和业态的分析为切入点展开全方位研究。追根溯源运用中国智慧构建南虹桥总体设计,以可感知的生态为先造境,以可生长的模数理念营城。重点深入虚拟之城、朴门社区、自然的感知、魔方城和智库云城等典型代表性模块的城市设计,探索“有机赋殖,智慧生长”的发展模式。通过VR体验支持公众参与,尝试开放式规划,以面对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评委们认为天津大学方案的规划和建筑的互动性强,特别是模块化建筑形态和空间组织,模块化生态渗透等设计手法和理念十分新颖,而且图纸的表达也能看出基本功十分扎实。

 

左起:李津莉、江泓、耿慧志、任云英、谭文勇、赵亮


在随后的六校教师代表发言环节中,天津大学李津莉老师、东南大学江泓老师、同济大学耿慧志老师、西建大任云英老师、重庆大学谭文勇老师、清华大学赵亮老师分别代表各自学校发言,对各校同学的成果表示祝贺,同时也对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形式、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思考。

 

陈诚 上海南虹桥管委办经理


答辩环节结束后,上海南虹桥管委办陈诚经理对于六校联合毕业设计表示感谢,指出这些方案提供了新鲜的思路和接地气的实施路径,对未来南虹桥的实际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张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


最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张悦教授致闭幕词,同时祝贺同学们步入新的阶段。


回首六年,初心和成长

 


6月9日,六校联合毕设总结会在清华大学王泽生报告厅举行。


六校联合毕设总结会现场


首轮收官,选题+解题


上午的会议“选题+解题”由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系主任吴唯佳主持。

 

上排:石楠、赵万民、杨贵庆

下排:陈天、张悦、吴唯佳


在开场致辞中,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赵万民,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系主任杨贵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陈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张悦,分别表达了对于六校联合毕设的祝愿,也提出对于新时期城市规划教育和行业的思考。


上排:王英、易鑫、任云英

下排:黄瓴、李津莉、刘冰


随后,清华大学王英老师、东南大学易鑫、西建大任云英老师、重庆大学黄瓴老师、天津大学李津莉老师以及同济大学刘冰老师分别回顾了北京“宋庄•创意•低碳”、南京“城墙内外:生活•网络•体验”、西安“传统界域·现代生活”、重庆“更好的社区生活”、天津“轨枕之间”、上海“大虹桥,新空间”等设计选题,同时指出题目难度越来越高,但是六校师生都提交了完美的答卷。


从左至右:杨国浦、高琳、陈诚


作为毕业设计的当地支持单位,北京宋庄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国浦、重庆市渝中区发改委副主任高琳、上海南虹桥管委办陈诚经理分别对师生和相关专家表示感谢,肯定了六校联合毕业设计对于具体地块的发展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提及了地块未来发展的新需求和新愿景。


马向明 学会城市影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在总结环节,学会城市影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马向明回顾了六校联合毕设的历程,认为学生时代的畅想对于长远的发展很有益处,同时建议持续关注参与联合毕业设计的学生的长远发展。


孙成仁 北京新都市整体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北京新都市整体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孙成仁提出,规划最重要的在于“真实性”,即需要诚实地面对城市,做真实的规划。大学生的优势在于可以揭示真实的问题,这也是联合毕业设计的亮点。


石楠 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指出,教育的重点在于培育知识体系,学生时代面临学术化和职业化两条道路,其中设计能力和对于空间把握是规划学科的基本功。在未来,规划从业人员还需要从资源所有者和资源使用者两个角度分析具体的问题。


展望未来:六校教学经验谈


参与六校联合毕设总结会的专家和教师


下午的会议“六校教学经验交流”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二楼演播厅举行,由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系主任吴唯佳主持。


清华大学刘宛老师


清华大学刘宛老师认为,六校联合毕设的交流过程中,各校师生可以取长补短。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时常注意不要过于泛化,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同时,需要在教学和训练时反映生活本身,引导学生平衡感性创作和理性规则。


重庆大学李和平老师


学会理事、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李和平教授认为,六校联合毕设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将校内的交流拓展到校际的交流,同时个人的工作需要延伸到团队合作,最终的成果也从设计理想落实到现实蓝图。在近年的教学中,学生会更关注对于城市环境空间的体验和感受。


同济大学田宝江老师


同济大学田宝江老师提出,六校联合毕设对师生的要求都很高,特别是自愿参与的学生一路走下来都值得鼓励。同时,田宝江还提出了对于统一教学模式的思考。


西建大李小龙老师


西建大李小龙老师提出,六校联合毕业设计具有“毕业设计”的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的点包括“培育价值观念”、“延续院校特色”、“训练规划思维”、“回应多元标准”、“强调团队协作”、“鼓励专业融合”、“注重技术创新”、“巩固基础技能”、“严控成果表达”、“营造教学场效”等等。


天津大学许熙薇老师


天津大学许熙薇老师提出,六校联合毕设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可以从育人拓展到学科发展,到行业和领域的变革的讨论;对于学生而言,联合毕设平台可以提供业内大咖作为摆渡人对学生职业人生节点的接引,同时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方案体会规划师角色的现实感。


东南大学江泓老师


东南大学江泓老师提出,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即时性效益很明显,未来还可以关注后续的效益。此外,江泓老师还从教学思想、培养体系以及管理和反馈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庄惟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在教师代表发言之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总结致辞,表达了对于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祝愿以及对于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思考。


圆桌讨论环节


在圆桌讨论环节,参加会议的教师自由发言,对于未来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提出了各种畅想。



本次城乡规划专业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答辩和毕设总结完美落幕。这次精彩纷呈、特色鲜明、引领性强的联合教学工作,加强了各个高校之间、社会与高校之间的充分交流,对各校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毕业设计成果于6月8日起在清华大学建筑馆门厅展厅展出。


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梁思思 吴骞


相关阅读

 

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在同济举办,共话上海虹桥新空间

学会活动丨2017城乡规划专业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答辩顺利举行

觉得好,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