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主题对话: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
导读
2019年10月19日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学工委)承办的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主题对话“活力城乡,美好人居”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喜悦厅举行。
本文字数:2901字
阅读时间:9分钟
会场全景图
主题对话由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孙施文教授主持,参加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各平行会场的主持人、主席和学术召集人,以及来自规划学界和业界的代表共300多人共同参与了本次对话。与会嘉宾围绕规划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塑造活力城乡空间,创造美好人居环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主题对话还举行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成果《活力规划》的成果发布,学会副理事长伍江、杨保军为新书揭幕。十多位与会嘉宾做了精彩的发言,形成了如下主要观点和建议(按照发言顺序)。
嘉宾观点
孙施文:为活力而规划
学工委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孙施文教授首先对会议主题进行了阐述,简述了主题对话希望围绕的几个核心议题。特别指出,《活力·规划》的内涵是为了活力而规划。今年规划年会的主题定为“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其目的并非在于讨论活力本身,而是希望引导规划从业者关注和认识城乡活力的来源,通过规划培育活力,为更有活力的城市提供基础和可能性。
武廷海:回归根本,传承特色,解决问题
学工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武廷海教授认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落实中央关于空间规划的精神,城市规划不能缺位。但原有的城市规划体系也要响应国家要求作出调整,融入更多的战略和区域思考。在此基础上,规划工作应该强调三个重点:首先,回归建设美好人居的根本;其次,传承特色,在规划设计基础上继承、拓展和优化技术理论方法;第三,城市规划是问题导向的学科。直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路径才是规划工作的重点。
王富海:实现多元、多主体、
多层次的美好人居
学工委副主任委员、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海从三个方面阐述其对“活力规划”的理解:首先,活力是城市的特质。而城市的活力应体现包容、多元、多主体参与原则,规划师应该正确理解活力,避免简化、物化和理想化;其次,规划的方法。避免按照简化的城市去创造秩序,而应鼓励城市是多元的产物,倡导更多元的活力;第三,高质量的成本问题。要考虑到我国现有的收入水平结构与高质量所需付出成本之间的矛盾,规划给中国城市化创造的美好人居,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支持多消费水平的美好。
袁奇峰:重构产权制度是活力的来源
学工委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袁奇峰教授认为,改革开放40年,我国通过重建产权制度激发了经济活力,这是城市活力的根源。而规划的本质是把握关键问题、解决问题,规划要因势利导的扶持社会活力,而不是遏止活力。
张勤:认识规律,研究细节,创造活力
学工委副主任委员、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勤提出,认识规律才能呵护活力,统筹资源才能整合活力,企业参与才能实现活力,管控转型才能服务活力,由点及面才能弘扬活力。要认识到生态文明是生产关系的进步、生产力的提升。真的绿水青山一定要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规划要在这个背景下思考如何提升城乡经济社会活力。在认识大规律基础上,更要研究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安排经济社会活动,设计更有魅力的空间,从而激发经济社会活力。
邹兵:回归初心,以人为本
创造街区活力
学工委委员、深圳市城市规划发展研究中心邹兵总工程师认为,创造美好人居环境是城市规划的根本。过去三年的规划年会主题从“理性规划”、到“品质规划”、到今年的“活力规划”,最终回归至人居环境问题。活力规划是为活力规划,需要肯定规划在塑造活力中的作用,尤其是在社区尺度发挥的作用。
李晓江:构建治理体系,创造多元美好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认为,活力的核心是对美好的尊重,是对各种行为的包容。活力随着社会的变化在改变,是有阶段性的。政府对待活力,既不应是无限的自由,也不能是一味管制,而是通过治理,包容非正规空间,强调上下互动。在空间规划体系建立过程中,从制度设计和治理过程角度,考虑多元阶层的协商机制。
吴唯佳:关注人居环境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唯佳教授认为,建国70年来,城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城市本身也是发展的巨大成就之一。在这70年间,城市规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城市病、农民工市民化、全球竞争力、国际引领、社区融合、流动性等。需要认识到,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是人居环境和社会的发展。相比空间的活力,城市的活力、社会的活力更值得高度关注。
汪芳:构建人与环境生命共同体
学工委委员、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汪芳教授认为,活力不应该只存在于建成环境,而是应存在于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生命共同体。活力的创造应基于人的需求,以及人与其它物种在地球共存的需求。此外,活力往往对应着多样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同质化是不好的。事实上,同质与多样是螺旋上升的关系,不能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个。
周剑云:城市设计创造具有活力的场所空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周剑云教授认为,规划的对象是城市土地,功能、效率、公平、系统性等是其评价标准,而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场所,活力是其评价标准。要避免将整体性描述和内部要素描述混为一谈。
王世福:包容与干预
学工委副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教授以广州永庆坊为案例,认为面对活力,是包容还是干预,是规划需要做的价值选择,需要规划智慧。
周俭:规划要为人民服务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周俭教授认为,规划是管理城镇化、创造美好人居的工具,规划应该为人民服务。相比宏观抽象的活力,规划更应关注可感知的,服务老百姓的活力。要关注社会各阶层,尤其是非正规群体的需求,体现规划的包容性。
叶斌:有活力的城乡离不开规划
学工委委员、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叶斌局长指出,有规划不一定有活力,但有活力的城乡离不开规划。科学的规划首先在编制时就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多听当地老百姓的诉求和意见,研究创造活力城市空间的制度。
段德罡:乡村活力不是村村点火
户户冒烟
学工委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段德罡教授认为,让乡村具有活力、实现乡村振兴并不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而是有选择性的振兴。必须认识到未来多数村庄会消亡的发展趋势。因此,乡村规划师要踏实的调研,根据村庄分类选择少数极具提升价值的村庄进行保留。要把村庄规划、村庄设计、设计管控和村庄运营相融合,通过实践了解村庄规划实施的难点,帮助地方政府推进规划实施。
汪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汪科认为做规划首先要基于一定标准,所有的规划一定是从历史中走来,从经验走来,从教训走来。以人民为中心是要基于对老百姓需求的调研和清晰认知。
刘奇志:融众规所长,舒人民之心
学工委委员、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奇志认为,规划是融众规所长,舒人民之心。规划要有活力需要大家的支持,需要融入社会。这个“大家”是多元的,既包括当地住户、也包括全部市民,也包括外地游客。
李迅:遵循规矩与活泼多样并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认为,长期以来规划存在两种价值观,一种是周礼考工计讲的规矩;另一种是因地制宜,多样活泼。这两种价值观应该同时出现在规划中,永远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本次主题对话各位专家学者发表观点活跃,观众提问踊跃,围绕主要议题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稿件已经专家审阅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开幕,两部门负责人出席致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为他们喝彩!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荣誉时刻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年会小程序在手,电子议程、资讯、服务全都有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