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文章 | “冲进长安城,活捉皮卡晨”:网络时代公共行为艺术与城市空间场所的关系透视
导读
随着西安不倒翁小姐姐牵手观众的视频刷屏,旅客纷纷涌向西安大唐不夜城打卡。有人形容“皮卡晨”一人带火一座城。在“皮卡晨”娇柔妩媚的舞蹈背后,透露出网络时代公共行为艺术与城市空间场所的联系。
本文字数:2244字
阅读时间:7分钟
作者 | 任云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真人不倒翁小姐姐,笑得很温柔 | 视频来源:抖音BrM2018
真人不倒翁小姐姐“皮卡晨”网络爆红,引发了人们的热议,使得这个冬天有点暖。从其公共行为艺术及其空间场所分析看,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公共空间行为与城市空间场所之间因为“皮卡晨”的表演及其所传递的文化信息,点爆了游客的文化心理体验的神经,恰恰折射出许多城市城市空间营造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的空间行为与场所互动关系的特点,即城市场所营建的基本要义。分析“皮卡晨”现象,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不倒翁“皮卡晨”
网络时代衍生的公共空间行为
真人不倒翁小姐姐“皮卡晨”网络爆红,并非偶然,而是信息时代人们藉由文化消费而走向文化感知体验的现象,“冲进长安城”其语境背后是“唐长安”的时空场域,“活捉皮卡晨”把粉丝对“皮卡晨”的喜爱和追捧表露无疑,真实体现了信息时代的一种“网络泛文化”式的诙谐表达。“皮卡晨”已经成为唐朝美女的代名词,表演既有女性娇羞和妩媚,又有自信和俏皮,一颦一笑间把唐朝女子的美演绎到了极致。在虚拟的信息通道和现实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和认知的平衡点,迅速爆红,吸引了全国成千上万的游客。
真人不倒翁“皮卡晨” |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晨丫头呀
为什么“皮卡晨”会受到如此的关注和喜爱,有学者在总结文学意境时,认为其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有三个特点:表真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趣[①]。同时,艺术意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因此,从其深层文化心理看,“皮卡晨”的表演触动了快餐时代人们内心的柔软:
她身着唐服、彩衣飘飘,在舒缓的音乐声中随风起舞,把不倒翁的慢节奏和舞蹈的律动结合起来动感灵动,和观众的互动有礼、有节、表情真挚,尽显人们对女性所有美好的向往。尤其是在一个具有大唐盛世意象并具有唐风古韵的城市公共空间,充分地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文化归属感。这是网络时代衍生的公共空间行为和社会现象。
(2)参与性体验
空间场所的塑造及其历史性体验
文化的独特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即: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文脉中活动,并在自身内就具有历史的回忆。
不倒翁“皮卡晨”及其表演,是一种与曲江大唐不夜城“大唐盛世”的景观意象高度契合的在地行为艺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方面作为一种新的公共行为活动,需要相应匹配的空间载体;
其次,“皮卡晨”们的行为艺术,表演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改变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再次,在具有唐风唐韵的城市公共空间里面,表演与所在的空间相得益彰,使空间的公共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使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个体感知得到了强化。
不倒翁“皮卡晨”正在表演 |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晨丫头呀
因此,“皮卡晨”现象给我们城市规划师提出新的命题,即如何营造适应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特点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并基于集体记忆和文化心理诉求,与“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的式样系统”([美]克莱德·克拉柯亨)产生某种关联,回归具有历史文脉特征的场所塑造。同时,深度思考城市文化复兴的社会学价值和意义。
(3)场所精神
规划师的终极思考
正如路易斯·芒福德(美)所说:城市是地理的网织工艺品;是经济组织制度的过程;是社会行为的剧场;集中统一体的美的象征。一方面,它是一般家庭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是重大行为和表现人类高度文化的戏剧舞台。城市培育艺术的同时,它本身就是艺术;与创造剧场的同时,本身就是剧场一样[②]。
“皮卡晨”现象,只是冰山一角,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人们提高了人们的交往的速度和频率,但是高情感的交流和体验还是需要面对面的交往,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应当放到历史文化的时空场域中,不仅考虑其外在物质空间特质,更要从文化和场所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方面,注重其文脉的关联和形象持续原则的考量。
“每一个场所都是唯一的,它需要体现出该场所环境的特征,这些特征既包含了实体的物质形状,肌理和颜色,也包含了无形的文化内涵和人类的活动”[③][④](罗杰·特兰西克(Roger Trancik)《寻找失落的空间》,第三句在113页)。
不倒翁“皮卡晨”成为公共空间行为与历史文脉关联的引爆点,在给人们带来一种新音律、舞蹈表演与互动的形式的同时,也将大唐不夜城这样的公共空间载体赋予了一种使人们通过历史联想获得的情感体验。而信息社会人们的分享意识强化了这一信息的传播,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一系列连锁效应。
最后,不得不说,网络时代总带给我们惊喜,但更多的是反思:城市作为物质的巨大载体,它为人们提供一种生存的空间环境,并在精神上长久地影响着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人(刘易斯·芒福德)。因此,怎样的城市才是“人民”向往的城市,“大雁塔”作为大唐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其周边空间环境尤其是南部的雕塑空间轴线,形成了一个致敬历史和先贤的文地空间(王树声,2018)[⑤],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充满大唐意蕴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氛围,而使得人们的获得了一定的个体文化心理体验,也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诉求,城市规划师需要探索、把握信息社会市民的生活及其交往行为的需求特征,从而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营建,塑造能够承载城市公共活动和精神生活的品质空间,能够承载城市“文化复兴”这一重任,真正实现“为人民做规划”的目标。
参考文献
[①] 童庆炳.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7-168.
[②] 矶村英一.城市问题百科全书[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51.
[③] 罗杰·特兰西克,朱子瑜译:.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13.
[④] 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
[⑤] 王树声.文地系统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2018,42(12):76-82.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特约文章 | “宋城小白”与空间生产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王建国:包容共享、显隐互鉴、宜居可期——城市活力的历史图景和当代营造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庄少勤:让城乡因我们更美好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