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是疾病防治机制不可或缺的的重要部分
导读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既需要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也需要科学理性地分析思考本次疫情的方方面面。对于规划师而言,从专业角度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反思,吸取疫情带来的教训,探索面向全面小康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开辟“规划师在行动”的专栏,诚邀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本文字数:2358字
阅读时间:8分钟
作者 | 张庭伟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荣誉理事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荣休教授
当前举国上下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作斗争,国内外专家已经提出很好的建议。除了当务之急的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建议,也涉及今后处理类似疾病的机制问题。例如:
2020年1月26日,45名在美国的华人病毒学家联名发出倡议书《分层管理,集中分筛可疑人群是当前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关键》,建议在基层建立临时简易诊疗中心,集体留观可疑病人,然后分筛分流,而不是让所有病人都涌到备受重压的医院。
——《中国新闻周刊》2020.1.29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也提出了“分区接诊,集中诊治”的建议。(点击查看原文内容)
——中国城市规划2020.1.27
这样有分散有集中的疾病防治体系不仅在当前,而且在今后也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建立疾病防治长期机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当前的防治工作---20年来已经出现过几次高风险疾病的袭击,应该有一个更加全面、严密的长期战略。这样的长期战略无疑需要各级政府牵头,需要各行各业协作,需要较长时间的研究,目标是一个“更为严密、及时、到位的防范体制”
——《环球时报》2020.1.30
城乡规划是疾病防治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为一切政策措施最后都必须落地,在物质性的土地空间上才能落实生效。另一方面,物质性的空间规划必须依靠配套政策的支持才能发挥效益,仅仅由规划提供土地空间而缺乏政策保障,难以保证空间的有效使用。从规划角度提出可行、有效、可持续的防控措施,包括政策配套,是规划界责无旁贷的职责。
从各方面的建议来看,建立一个分散加集中、有等级有协作的疾病防治体系是共识。事实上,中国现有的医疗机构已经是一个等级体系,社区医院、县区级医院及省市级医院(三甲医院)已有分工。国家规划指标对各级医疗设施也有规定(如应设床位数),应该说在土地空间问题上对“分散加集中”的医疗机构体系是有规划保障的,问题是现实中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好医生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有限,得不到病人认可,有了病,首选仍然是大医院。虽然规划提供了医疗机构建设的物质条件,但是物质设施缺乏其他制度的支撑就无法实现初衷。光有规划保障的土地空间不够,空间应起的作用有赖于整体政策机制的协作支持。借鉴其他国家的正反经验,也许可以提供一些思路。本文基于我在美国生活三十多年的体验,仅供参考。必须说明,美国医疗系统相当复杂,本文主要根据芝加哥地区的情况。
美国的医院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取决于医院的性质及区位等因素,例如教育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普通医院不同,专科和全科医院不同,公立和私立医院不同,城市和郊区医院不同等。一般而言,城市医院主要是集中型医院,由各科室各部门组成,和国内医院十分相似。在大城市外围的中小城镇(美国城市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此,如芝加哥市区人口约270万,芝加哥大都会区的中小城镇人口近600万),往往是几个中小城镇合有一个“总医院”(general hospital),与之关联的则是很多分散的“诊所”(clinic),或较大的“医务中心” (medical center)。诊所的医生其实就是总医院的医生,几个相同专业的医生成立一个诊所,医生在自己的诊所而不是在医院里看门诊,常规化验、心电图及小手术都在诊所处理;中等手术在医务中心的通用手术室进行;需要住院的大手术则到总医院手术室实施,然后转住院。这样的医疗体系既分散又集中:诊所和医务中心通常建立在社区里,很多就建在购物中心里,周围有公交服务(但服务水平不一)也有停车场,以便病人门诊。集中型的总医院里有急诊部、高端诊断治疗设施(如MRI,CT)、更完备的手术设施及住院部。就医疗服务的分布及便利性而言,在大城市外围的中小城镇里看病比在大城市方便。但是就医疗水平而言,则不同医院各有自己的专科特色。
这样分散而集中的医疗体制得以运行,背后有一整套相应的保险、管理体制。美国并非全民医保国家,但是绝大部分人都买有医疗保险,原因很简单:不买保险,个人无法支付天价的医疗费用。例如仅仅住院费,每天就达1500美元,还不包括药费治疗费。美国的医疗保险极其复杂,大体上有两类:HMO及PPO。无论哪个保险体系,每个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医生网,只有属于网内的医生,所提供的服务、药方才可由该保险公司支付。加入保险公司后,每个病人都可以在其医生网中选一位基础保健医生(primary care physician) ,一般是内科医生或全科医生。保健医生是医疗体系的“看门人”,所有病人必须先看保健医生,只有这些医生才有权把病人转去看专科医生,保险公司才会付费。关键在于,保健医生就是总医院的医生,他们承担着在总院治疗病人的日常工作,还必须懂得所有医科的基本问题,才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认证。我曾经的保健医生就是伊利诺斯大学医学院的内科学系主任。保健医生的诊所基本在社区内,由此实现了将病人分散到基层医疗机构、且能比较及时全面防范疾病的目的。当然,美国的医疗体制也存在很多问题,但并非本文的主题。
中国国情不同,可参考的是,要实现分散加集中的医疗防治体系,要发挥基层医疗中心的作用,关键是基层必须有好医生。而为了能够在基层看到好医生,必须在社保支付、行政管理等体制上有配套措施。好的医疗防范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涉及方方面面,规划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规划可以在土地空间上提供有利健康的环境,落实医疗分级的体系,但是医疗空间中必须有好医生提供病人信得过的服务。归根结底,发挥规划的作用有赖于一系列政策的保障,空间中的人才是问题的关键。一场疾病来袭,让我们看到现有医疗体制的不足,提升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仍然需要长期努力。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
这场新冠肺炎与城市的关系?
欢迎大家投稿、讨论。
投稿邮箱:
www@planning.org.cn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城市规划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理性思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划健康——疫情之下对城市空间的重新审视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与控,城市规划该怎么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