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城乡规划六校联合毕业设计展在南京开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南京规划资源 Author 程慧慧

本文来源:南京规划资源(ID:njghzy)

导读

7月31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提供学术支持,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和清华大学6所全国顶尖的城乡规划院校共同参与的校际联合本科毕业设计活动——“栖霞故韵 江畔新曲 疫中思策 共盼春来——2020年城乡规划六校联合毕业设计展”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一楼临展厅开幕。


本文字数:2417字

阅读时间:8分钟

 


7月31日,2020年城乡规划六校联合毕业设计展”在南京市规划建设展览馆一楼临展厅开幕


 

致辞:刘青昊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致辞:张  彤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城乡规划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于2013年发起,依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大力支持、全国著名规划专家以及相关规划资源部门的积极参与,已成为中国城乡规划教育领域的品牌活动,历届“六校联合毕业设计”都汇聚了全国规划精英学子的积极参与,通过多元碰撞进行探索性研究。今年的毕业设计活动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承办,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京住房和建设委员会、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栖霞分局、南京栖霞山综合开发管委会等多家单位共同协办。点评专家包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刘青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王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五合国际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云伟



这是该活动第二次落地南京。2014年的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以南京明城墙为题,6大高校的师生共同谋划为明城墙的保护利用提供思路,取得了较好反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泓副院长介绍说:“今年的毕业设计活动,我们把视野从秦淮河、明城墙转向了南京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提出的‘拥江发展’战略,将长江边的栖霞山及周边地区作为了本次毕业设计的范围。同时,2020年初肆虐全国的新冠疫情,让建立韧性城市的探讨也成为了时代提出的全新课题,这也成为了本次毕业设计主题的一个重要组成。”



栖霞山片区位于南京中心城区江南主城,范围约45平方公里,以栖霞山为核,北依长江,南靠仙林大学城,西有金陵石化,东有工业遗产、文化娱乐设施等,资源禀赋较高,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创新驱动的先锋城区。该地区面临空间割裂、规划片区间相对独立、空间功能复合度不足等困境。如何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下,进一步缝合城市发展功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联动周边历史文化资源、集聚功能板块资源等问题,亟待在规划层面进行探讨。因此,本次活动旨在汇聚名校智力,重在集思广益发挥头脑风暴作用,为栖霞山周边地区未来的发展提供思路,并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栖霞山的知名度,促进地区夯实科技创新功能和生态宜居品质,着力提升旅游休闲与康养功能,进一步助力南京东部地区的崛起。



本次毕业设计前后历时3个多月,天津大学以“栖霞生境,生生不息”为题、东南大学以“栖霞四卷 因势流转”为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山水相宜·栖霞共长”为题、同济大学以“城绿共栖,诗画江霞”为题、重庆大学以“栖霞免疫计划——针对城市生命体提出的弹性规划设计”为题、清华大学以“江山共育,城乡共生”为题,为栖霞山片区的发展规划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案,体现了6校师生们的创新、坚守和情怀,充分展示了6个学校的学科教育特点,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切实感受该如何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赶紧来一起欣赏下这6个学校的毕业设计方案吧!



东南大学:栖霞四卷,因势流转


设计以史为基,从“千里江山、黄金水道、文化苦旅、坐疫行思”四个维度描绘栖霞未来。回归本源,因势流转,顺应自然基地,绘江山格局,把握时代转折,立发展骨架,因循历史脉络,承底蕴厚度,探索未来社区,升城市维度,最终形成人字轴空间结构,织布绿脉蓝廊,构建创新网络,延续文化基因,守抵安全底线。




清华大学:江山共育,城乡共生


设计结合中医的研究方法,通过“望、闻、问、切”提出栖霞12问,认知栖霞的“山、江、人、脉”,并对边缘区与多元性问题一一进行解析,对比分析了工业遗存与生态本底、经济生产与美好生活、村镇肌理与城镇浪潮、文化底蕴与创新科技、古人何去与新人未来、吐纳更新与韧性支撑,进而提出了“江山共育、城乡共生”的栖霞愿景构想。




天津大学:极目环翠,江畔栖霞


设计通过前期的研究,厘清人-城-水绿和谐共生的关系,并分成“胜景忆栖霞之历史篇、文明辩栖霞之现代篇、五维升栖霞之未来篇”三部分来讲述栖霞故事。在秉承人-城-水绿高质量发展这一理念下,从韧性维、特性维、温度维、支撑维、全域维等五个维度把脉栖霞的未来,确定了山水定地、以地承文、以文构城、以城链网、以网领域的核心书写法则,塑造健康之城、人文之城、定制之城、网络之城、圈域之城。




同济大学:城绿共栖,诗画江霞


设计建立了4个维度、1个原点、9个专题的研究框架。从时代视角的高度、区域视角的广度、疫情视角的深度、美好生活的温度等维度,以基地视角为原点进行现状问题剖析,研究绿色发展、区域协同、韧性城市、生态价值、文化承扬、产业转型、用地评价、智慧交通、社区治理等专题,进而构建生态文明城市韧性空间模式,打造轴廊领四片的规划结构和山水相连、蓝绿成网、群组相生的城市设计框架,最后提出五网合一的设计策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水相宜,栖霞共长


设计对基地条件进行了充分分析,提出了“以山水生态为优势、以科创和文旅产业为支撑、以健康宜居为特色的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定位,并从生态、历史、产业、交通、旅游、人居6个方面,对栖霞“六象”进行解析形成26条规划策略,提出共建蓝绿共栖的生态栖霞、承文延脉的文化栖霞、科创引领的创新栖霞、智慧高效的畅通栖霞、融古铄今的休闲栖霞、健康乐活的宜居栖霞的“栖霞愿景”。




重庆大学:栖霞免疫计划——针对城市生命体提出的弹性规划设计


设计提出了“适应免疫、系统和谐、代际永续”的规划设计思路,规划针对弹性生态免疫系统、弹性产业结构、包容性开放生活空间,从三生系统维度、时空战略维度、免疫适应维度,提出“弹性城市生命体”的目标愿景。生态上,灾害自适应,生活自选择,环境自调节;生产上,就业岗位弹性,产业职能弹性,产业用地弹性;生活上,扩展适应性,融合适应性,恢复适应性。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6到飞起!2020年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汇报圆满举行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20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线上中期汇报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原创2020年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网上开幕式圆满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