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文发布+答记者问 |《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网、中国网

导读

日前,为推进健身设施建设,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10月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本文字数:12100字

阅读时间:37分钟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

国办发〔2020〕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以下简称健身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公共服务职能,是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必然要求。为推进健身设施建设,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完善健身设施建设顶层设计,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全民健身促进工作。争取到2025年,有效解决制约健身设施规划建设的瓶颈问题,相关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更加健全高效,健身设施配置更加合理,健身环境明显改善,形成群众普遍参加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顶层设计


(一)摸清底数短板。各地区要抓紧启动本地区健身设施现状调查,评估健身设施布局和开放使用情况,对照相关标准规范和群众需求,摸清健身设施建设短板。与此同时,要系统梳理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城市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等其他设施资源,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


(二)制定行动计划。各地区要结合相关规划,于1年内编制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明确各年度目标任务,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要,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并统筹考虑增加应急避难(险)功能设置。对确有必要建设的大型体育场馆,要从严审批、合理布局,兼顾社区使用。


(三)规范审核程序。各地区在组织编制涉及健身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划时,要就有关健身设施建设的内容征求同级体育主管部门意见;在审查审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要按照国家关于健身设施规划建设的标准规范严格把关。对于已建成交付和新建改建的健身设施,要严格用途管理,防止挪作他用。


三、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


(四)盘活城市空闲土地。各地区在不影响相关规划实施及交通、市容、安全等前提下,可应社会主体申请,提供城市空闲土地建设健身设施,并可依法按照兼容用途、依据地方关于临时建设的办法进行管理。


(五)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鼓励依法依规利用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建设健身设施,并统筹考虑应急避难(险)需要。在不妨碍防洪、供水安全等前提下,可依法依规在河道湖泊沿岸、滩地建设健身步道等。


(六)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鼓励各地区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土地,租期不超过20年。以先租后让方式供地的,健身设施建成开放并达到约定条件和年限后,可采取协议方式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出让的土地应继续用于健身设施建设运营。对按用途需要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土地,依照有关规定办理。依法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实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招标拍卖挂牌程序可在租赁供应时实施。


(七)倡导复合用地模式。支持对健身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功能整合。在不改变、不影响建设用地主要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复合利用土地建设健身设施,通过与具有相容性用途土地产权人达成使用协议的方式促进健身设施项目落地。在养老设施规划建设中,要安排充足的健身空间。


四、提升建设运营水平


(八)简化审批程序。各地区要加大健身设施建设审批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协调本地区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体育、水务、应急管理、园林、城市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简化、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健身设施项目审批效率。


(九)鼓励改造建设。各地区要统筹体育和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建设,推广公共体育场馆平战两用改造,在公共体育场馆新建或改建过程中预留改造条件,强化其在重大疫情防控、避险避灾方面的功能。有关改造应符合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具体要求由体育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等部门另行制定。支持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装配式健身馆。“十四五”期间,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


(十)落实社区配套要求。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配建社区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不得挪用或侵占。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结合新建小区实际和应急避难(险)需求配建健身馆等设施。社区健身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或建设标准的既有居住小区,要紧密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建设社区健身设施。不具备标准健身设施建设条件的,鼓励灵活建设非标准健身设施。


(十一)支持社会参与。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室外健身设施在符合相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由各相关方协商依法确定健身设施产权归属,建成后5年内不得擅自改变其产权归属和功能用途。社会力量可申请利用尚未明确用途的城市空闲土地、储备建设用地或者已明确为文化体育用地但尚未完成供地的地块建设临时性室外健身设施,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


(十二)推广委托运营。推进公共体育场馆“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规范委托经营模式,编制和推广政府委托社会力量运营公共体育场馆示范合同文本。鼓励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筛选运营团队,鼓励将公共体育场馆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工作委托社会力量承担,提高运营效率。


(十三)推动设施开放。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支持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潜力,在政策范围内采取必要激励机制,鼓励各地区委托专业机构集中运营本地区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充分挖潜利用现有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对开放程度低、使用率低、服务对象满意度低的,要求其限期整改。加强对公共场所室外健身器材配建工作的监管,确保健身设施符合应急、疏散和消防安全标准,保障各类健身设施使用安全。


(十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方要积极执行场馆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建立完善预约制度,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手机客户端、官方网站、电话等多种渠道开放预约并做好信息登记,确保进出馆人员可追溯,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时调整入馆限额。对开放式室外健身设施,其管理者要进行必要的人流监测,发现人员过度聚集时及时疏导。


五、实施群众体育提升行动


(十五)丰富社区体育赛事活动。体育总局要加强统筹指导和顶层设计,结合开展“我要上全运”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打造线上与线下比赛相结合、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全国社区运动会”,充分发挥社区体育赛事在激发拼搏精神、促进邻里交往、增强社区认同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强化项目推动和综合保障,激发社区组织协办赛事活动的积极性,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体育俱乐部承办社区体育赛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承接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项目。赛事组织方要严格落实防疫等安全管理要求,制定相关预案。


(十六)推进“互联网+健身”。依托现有平台和资源,委托专业机构开发基于PC端、移动端和第三方平台的国家社区体育活动管理服务系统,集成全国公共健身设施布局、科学健身知识、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等内容,实现健身设施查询预订、社会体育指导员咨询、体育培训报名等功能,并作为“全国社区运动会”的总服务保障平台。依托该平台,运用市场化方式打造“全国社区运动会”品牌,鼓励各地区正在开展或拟开展的线上、线下社区赛事活动自愿加入平台,为相关活动提供组织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撑,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十七)推动居家健身。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升全民健康和免疫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健康中国行动系列工作中大力推进居家健身促进计划,鼓励各地区与线上运动平台合作开办居家健身课程。鼓励体育明星等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健身直播活动,普及运动健身知识、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激发群众健身热情。


(十八)夯实组织人才基础。各地区要加快制定完善社区体育相关标准和制度规范。培育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社区体育俱乐部等基层体育组织。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在组织社区体育活动、指导科学健身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六、加强组织领导


体育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落实本意见的工作计划和工作台账,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贯彻落实本意见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并做好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抓紧细化健身设施规划、用地、开放运营等政策和标准,完善开展社区体育和居家健身的措施,指导地方做好有关工作。各地区要将健身设施规划建设、开放利用和开展群众体育纳入重点工作安排,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分工合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提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具体贯彻落实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

2020年9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0月10日(星期六)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文字实录如下。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措施,促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相关《意见》已正式印发。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先生,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负责人刘彦先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汪科先生。


下面,请李建明先生作介绍。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李建明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在此和大家见面。借这个机会,衷心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群众体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群众体育事业、保障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和服务水平不断改善,但仍存在健身设施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等问题。为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推动群众体育加快发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国务院工作部署,在深入、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通过一年多努力,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正式印发。


《意见》共分总体要求、完善顶层设计、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升建设运营水平、实施群众体育提升行动、加强组织领导六部分。在加强健身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有11项新政策举措:一是开展健身设施现状调查,摸清底数、查找短板;二是制定并向社会公布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三是于《意见》印发之日起1年内编制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四是确有必要建设的大型体育场馆,要从严审批、合理布局,兼顾社区使用;五是在编制涉及健身设施的规划时要征求体育主管部门意见;六是明确利用城市空闲土地、公益性建设用地、以租赁方式供地以及复合利用土地建设健身设施的政策;七是加大健身设施建设审批放管服改革力度,简化、优化审批程序;八是“十四五”期间,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九是明确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室外健身设施的政策;十是推动各地区委托专业机构集中运营学校体育场馆,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十一是规范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经营模式,编制推广政府委托社会力量运营示范合同文本。


在实施群众体育提升行动方面,主要提出“一平台一品牌”,明确要推进“互联网+社区体育”,建设国家社区体育活动管理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运用市场化方式打造“全国社区运动会”品牌。要求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在组织社区体育活动、指导科学健身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此外,《意见》还就常态化疫情防控提出要求,如强化公共体育场馆在重大疫情防控、避险避灾方面的功能,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开放预约制度,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发挥全民健身在提升全民健康和免疫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等。


下一步,体育总局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努力开创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和相关部委的同志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谢谢李建明副局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开始提问。



Q

央视新闻频道

《意见》中有很多地方提到了公共体育场馆的问题,比如说要建设的大型体育场馆要从严审批、合理布局,包括加强对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我不知道未来运营上怎样提升它的利用率包括开放程度,特别是一些学校有矛盾的地方怎么解决?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未来的开放工作。谢谢。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李建明

谢谢你的提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我们一些城市在完善城市功能的过程中,需要建设一定规模的公共体育场馆,来适应这样的新需求。但是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大、运营成本高、赛后利用相对来说不足。为了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在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问题上,在规划审批问题上要从严把关,不主张搞“高大上”的大型体育场馆而增加场馆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另外一个方面,要提高赛后利用率,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委托专门机构进行运营,加强对大型体育场馆开放的支持,现在中央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补贴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同时也鼓励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推进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这样能够使体育场馆更好为全民健身服务、为群众体育发展服务。谢谢。



Q

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知道健身设施建设是全民健身的重要保障,所以想问住建部的领导,近年来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全民健身的场地设施建设,来满足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健身需求?另外,在《意见》印发之后,将如何贯彻落实好进一步来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谢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

汪科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所说的,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实现全民健身的重要保障,这次新冠疫情也更加凸显了健身场地设施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将健身设施作为城市建设“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切入口、突破口来大力推进。主要工作是两方面:一方面是修订制定标准,包括修订发布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制定《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来适当的提高体育设施人均配建指标,指导各地科学配建健身设施。二是开展城市社区足球场地建设的试点,来探索足球场地建设难的问题。2019年4月以来,我部会同体育总局组织武汉、大连等9个城市开展了社区足球场地建设的试点,因地制宜建设标准的、非标准的和非规则的足球场地,这些城市试点期间改造建设了将近539块,应该说也积累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政府要重视,建立政府统筹、部门配合、多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以破解足球场地“建设难”的问题。二是因地制宜、积极复合利用城市的存量空间,以破解足球场地“选址难”的问题。三是通过多方参与、共建共享,以破解足球场地“资金难”的问题。实际上“选址难、建设难、资金难”是健身场地设施在城市建设中的三大重要难题。四是要充分认识到社区是居民的基本生活单元,注重开展社区层面的体育活动,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意见》要求,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的改造等,从四方面抓紧抓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作:


一是贴近群众建设场地设施。当前,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明显不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是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意见》强调了这方面要求。我部将会同体育总局,组织各地开展调查,摸清短板,征求居民意愿,在群众身边,加快建设一批举步可就、小型化的健身设施和场所,形成类型健全、布局均衡的健身设施网络,营造功能完善的社区生活圈、健身圈。


二是因地制宜建设场地设施。我国各地城市建设、发展阶段有很大不同,我部将会同体育总局,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在旧城更新、环境整治、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中,挖潜城市、街道和社区中的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河滩地、路桥附属用地、市政用地、老旧建筑,等等,通过整合、腾退、置换等方式,建设改造健身设施,破解空间资源紧张、体育健身场所不足的问题。


三是统筹谋划建设场地设施。由于城市密度大,空间严重不足,在健身设施建设中,社区足球场占地更大、落地更难,很多试点城市多措并举,根据场地的环境、条件建设了很多非标准、非规则的足球场地设施,并通过预约错时使用,青少年有了踢球的场地,儿童有了嬉戏的场所,老大妈也有了跳广场舞的空间,我们就是要推广社区足球场地建设的试点经验,满足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需要。


四是多方参与建设场地设施。我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正在推动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工作,指导各地以补齐群众身边的各类设施短板为目标,加强工作协同,听取居民意愿,整合利用各类存量资源,建设改造成健身设施。要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建设参与改造,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推动各类健身设施、各类公共活动场所共建共享。谢谢。



Q

中新社记者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发展新阶段,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将面临什么样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趋势呢?谢谢。



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

欧晓理

很高兴回答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民健身的内涵不断丰富,层次不断提升。如果说过去我们重点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在“十四五”时期,在继续解决“有没有”问题的同时,更多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所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方面,要把握好这几个重点:


一是补齐短板。当前,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公共体育场或全民健身中心尚未实现全国县(区)全覆盖。“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支持补齐场地设施建设短板,带动各地对健身场地“有没有”的问题进行集中攻坚,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公平可及、质量达标。


二是强化弱项。随着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更加多元和个性化,全民健身产品和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规划、政策、投资等一系列手段,降低社会力量进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扩大多层次多样化的全民健身产品和服务供给。


三是创新载体。“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将更加注重与国民休闲、自然生态相结合,因为人民群众更愿意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运动的同时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宜人美景。我们将顺应新需求和新趋势,引导各地摆脱“场馆思维”和“工程思维”的路径依赖,鼓励多建设一些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人民群众身边健身设施,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


四是提高质量。“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更加突出。我们将引导各地对健身设施进行智慧化改造,在健身设施中注重嵌入5G网络设施和配套设施,打造智慧体育公园、智慧体育馆、智慧健身步道。同时,根据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指导地方在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场馆过程中,使之具备短期内改建成为“方舱医院”或应急避难场所的转换能力,我们要做到“一场两用”。


五是服务大局。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可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营建更多开敞空间,推进城镇留白增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发展新形态,使老百姓享有更多绿色健身休闲空间,助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健全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还可以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吸引资本、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谢谢。



Q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意见》中提到了有关要丰富社区体育活动的要求,并倡导要举办全国社区运动会,能不能请相关领导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李建明

我很愿意回答你的问题。《意见》刚才发改委和住建部的有关司长都已经作了一些介绍。一方面我们是要通过健身设施补短板来进一步扩大健身设施的增量、质量,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群众体育再提升。我们现在开展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人民的身体健康,更好的丰富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单元,最靠近人民群众,所以在健身设施建设方面,我们要更多地向社区倾斜,增加社区体育设施和完善设施功能。另外一个方面,要组织更多的社区体育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经常性的体育锻炼需求。因此,群众体育再提升就是要打造一个品牌,即全国社区运动会,这个全国社区运动会是基于各地、各社区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来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社区运动会。通过层层群众体育活动和赛事,我们还要组织全国性的社区体育赛事和活动,全国性的社区体育赛事活动要改变以往群众体育办赛过程中,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挑选高手的方式,更突出基于社区,基于我们平常群众经常锻炼的基本单元组织活动和比赛。这是全国社区运动会的品牌,我们希望能够全覆盖、经常化,让更多人从中受益,能够通过赛事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活力,促进人民的身体健康。谢谢。



Q

香港中评社记者

目前还存在着群众身边的健康设施不足的问题,为了增加健康设施的有效供给,在用地保障上有哪些支持的政策?下一步在推动《意见》的落实方面还有哪些工作考虑?谢谢。



自然资源部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负责人

刘彦

谢谢您的提问。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问题,绕不开的肯定是地从哪儿来。《意见》明确提出要增加健身设施的有效供给,补齐群众身边健身设施不足的短板,在《意见》当中从四个方面给出了比较具体的用地支持政策:一是盘活城市的空闲土地;二是用好城市公益性的建设用地;三是支持以租赁的方式供地;四是倡导复合用地的模式。


《意见》里提到的这四个方面的用地支持政策怎么理解,我想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降低用地门槛。比如《意见》里提到的利用城市空闲土地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的,可以依据临时建设的办法来管理。比如在不妨碍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河道、湖泊、滩地建健身步道。再比如,在鼓励复合利用方面,可以与具备相容性用途的土地产权人达成协议的方式用地等。二是降低用地成本,提高用地效率。比如《意见》里提到的支持租赁方式供地,可以先租后让,达到约定的年限使用条件以后可办理协议出让手续,不用再办理招拍挂手续;依法应该以招拍挂方式供应的经营性健身设施用地,如果咱们用先租后让的方式,可能在租赁这个环节就走招拍挂。我们相信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用地政策,可以比较有效地支撑和推动解决健身设施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补齐短板。


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初步打算从四个方面推动《意见》的贯彻落实:一是指导地方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贯彻好《意见》,把上述四个方面的用地具体政策切实落实。二是配合体育主管部门做好城市空闲地、边角地等的调查摸底,以及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编制等工作。三是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把体育场地设施的布局和总体要求以及相关指标进一步明确的提出来,并通过详细规划落地,同时和体育设施建设相关的专项规划做好衔接。四是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结合土地审批管理方式改革,在守住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节约集约用地底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谢谢。



Q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准备采取哪些工作打算和措施贯彻《意见》?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谢谢。



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

欧晓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历来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十三五”时期从规划、政策、投资等多个方面予以了重点支持,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0多个亿,支持全民健身中心、县级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建设,项目个数超过5700个。“十四五”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建设更多老百姓身边的健身场地。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有关内容纳入“十四五”规划,并着手编制相关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建设内容,引导各地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积极推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加大资金支持。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指挥棒”“药引子”作用,引导各地统筹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社会领域产业专项债券、开发性金融等多种资金渠道,建设一批与生活空间、自然生态相融合的健身设施,在城市、乡村打造多层次立体的户外运动场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引导各地在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新建城区和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改造中,因地制宜建设全民健身设施。组织开展相关专项行动,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对各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予以宣传推广,推动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目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正在网上开展我为“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建言献策的活动,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对“十四五”时期包括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在内的整个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谢谢。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李建明

我再补充两句。刚才欧司长已经作了全面的回应。《意见》最关键的还是要落地实施。下一步,我们一方面是要充分发挥国务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意见》出台也是在国务院的组织领导下各个部门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意见》的贯彻落实需要各个部门之间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加强执行力度。第二方面要抓住“十四五”规划的有利契机,在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过程当中,使全民健身设施更贴近社区、贴近群众,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三方面是我们要积极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按照《意见》的政策和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健身的需求。第四方面是加强《意见》贯彻落实的检查督导,使《意见》真正能够落地见效,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谢谢。



Q

马来西亚星报

想问国家体育总局,一是那些体能测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可是又很有机会赢到奖牌的运动员还有没有机会出战明年的奥运会?第二个问题,这个体能测试引起很大的争议,会不会根据运动员的项目作出一些修改?谢谢。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李建明

感谢你的提问,这是属于竞技体育的内容,但是既然你关心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也借这个机会简单回应一下。


第一,前段时间在部分项目全国比赛的过程中,引入了体测作为其中某些环节和衡量标准,引发了广大网民的普遍热议。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不乏很多理性客观的意见建议,这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吸取,我也利用这个机会向广大关心支持体育发展的网民们表示感谢。


第二,在中国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基础体能缺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加强强化基础体能已经成为体育界内外大家的共识。我看网友们都没有反对要加强基础体能,说明加强基础体能是对的,而且还要长期坚持,今后要深入贯彻到我们训练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


第三,对于体能测试在体育训练和竞赛中的作用,怎么更好衡量运动员的基础体能以及它在比赛当中的重要性,我觉得需要实事求是、科学指导、分类施策、区别对待。在这方面,体育总局已经要求各个项目中心和协会认真总结前一阶段比赛中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不要把这种临时性的政策措施放大,因为它是倒逼机制,是一种措施,不是对项目竞赛规则的根本改变,更不会影响高水平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包括参加其他国际比赛。它只是一个临时性的,目的是倒逼运动员重视强化基础体能训练,这些措施今后要做得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要更加结合各个项目的特点和具体实际。这方面的问题我借这个机会给你作这样的回应,谢谢。



Q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请问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如何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结合,有哪些困难和经验?谢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节能与科技司负责人

汪科

谢谢您的提问。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包括城市和社区层面,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由于建成年代比较早,不仅仅是体育设施,还有其他的设施都存在严重不足,老百姓需求也比较迫切。目前来看,主要存在选址难、建设难和资金难的问题,需要把握好这几个方面。


一是建什么、在哪儿建。在改造中,要进行摸底调查,进行综合谋划规划和计划,要优先安排好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从各地的试点情况来讲,要注重复合利用小区的公园绿地、空闲地、停车场还有闲置的建筑屋顶来建设。很多城市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比如大连的捷山观海社区就是利用改造原来的垃圾中转场建设足球场。还有孝感市文昌社区,利用原来“L”型的停车场改造成不规则足球场。


二是要把握好怎么建。要注重工作机制保障,各地政府要按照要求成立专班,加强建设、规划、自然资源、体育等部门工作的协同,形成合力,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通过制度机制的创新来压缩审批时间,加快推动健身场地设施落地。


三是要把握好谁来建。一是注重多方参与,老旧小区需要居民要主动的参与,也需要政府、部门、街道、居委会、企业等多方面的参与。在资金上一定要注重多方投入,怎么建,钱由谁出,我认为是最关键的地方。从各地的情况看,已经探索了很多方式,比如有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建立财政资金奖补机制等,刚才谈到的武汉等社区足球场地建设试点城市,在全国社会足球场地建设专项行动中就安排了一些中央预算内的资金给予了补助。据了解,在社区足球场地建设试点中,社会资本的投入已经超过了1/3。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建设改造体育健身设施纳入到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要求建立存量资源整合利用的机制,加强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的联动改造,来推动整个片区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活动场地的共建共享,增加健身设施的供给。


下一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继续指导各地建立政府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社区足球场地设施的建设,来改造利用小区的存量建筑、存量用地、存量设施资源,建设改造健身设施,为老百姓提供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好场所,让老百姓能够就近健身、乐于健身,实现全民健身,谢谢。



Q

经济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目前全国各地配置的公共室外健身器材很多,也深受群众欢迎,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器材管理维护维修工作需要加强的问题。这次《意见》也提到了要加强对公共场所室外健身器材配建工作的监管。请问,在这方面国家体育总局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李建明

一个时期以来,体育总局通过体育彩票公益金等渠道为城乡基层配建了全民健身路径等室外健身器材,一方面在便于老百姓就近健身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一方面室外健身器材也有使用的标准和规范。体育总局特别重视加强对室外健身设施安全标准、管理规范的制定。现在总体上看,一方面全民健身路径等室外健身器材越来越普及,而另外一个方面,正如刚才记者朋友所讲的,也出现了更新、维修等问题,甚至出现一些室外健身器材伤人的情况,这些都值得各级体育部门高度重视。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接受捐赠器材的单位和地方要履行对于健身器材管理使用的主体责任。二是要进一步促进室外健身器材的提档升级,强化器材的质量,同时要提高智能化水平,让室外健身器材更好地造福老百姓。三是要加强监管,对一些已经达到了室外健身器材使用寿命需要淘汰的,要督促各地及时进行清理、淘汰,保证器材使用的安全。谢谢。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

寿小丽

谢谢李建明副局长,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今天的政策例行吹风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关于加强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的倡议书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广东经验 | 从古驿道到体育公园,城乡规划如何保障民生“关键小事”?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季 | 聚焦社区生活圈的韧性营造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