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秉军:江浙水乡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形成机制与价值特色比较研究
导读
2020年9月20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苏州科技大学主办、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的学术季之“文化传承·健康发展——第二届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2020)”在线成功举办。相秉军院长应邀作了题为《江浙水乡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形成机制与价值特色比较研究》的精彩报告。
本文字数:3415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相秉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与理论学委会委员,清华同衡总工程师兼长三角分院院长,研究员级高级规划师
相秉军院长认为,名城的价值与特色,具有共性与特性。应在保护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加强重点价值与特色的保护和利用,从而真正突出城市特色。他以里下河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及宁绍平原范围内的1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例,阐述了江浙水乡地区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与发展机制,总结了名城形成与发展规律,并重点对名城价值与特色进行分类与归纳。他认为,江浙水乡地区名城形成机制与价值特色研究对于促进名城的区域性保护与突出城市特色有重大意义。
一
江浙水乡地区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与发展机制
第一,水陆变迁与区域治水营田
我们国家城市的形成都是和水系有关的,同时也和海岸江岸的变迁有关。例如唐宋时期的盐城,当时只是一片沙洲,宋代范仲淹修建的捍海堰即范公堤,在现阜宁至东台一线,这样的水陆变迁对这一带城镇聚落的发展影响巨大。其次是农耕系统,包括溇港圩田、塘浦圩田及垛田系统三个部分。沿太湖地区,从吴江以南一直到宜兴大部分地区,为了治理河道和进入太湖的水,保证农业生产,建立了溇港圩田系统,目前以湖州为代表的溇港圩田已经申报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另外,目前在常熟还遗留有大片的塘浦圩田景观,这样的农业生产景观与城市的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第三种系统是以兴化为代表的垛田系统,整个兴化城就是由垛连成一片,古代的这种农业生产与水利现象,影响了我国许多城市,例如高邮、兴化、常熟以及嘉兴、湖州等等。
第二,水陆交通网络与交通方式的变迁
首先是运河航运,隋唐时期的江南运河以及后来的杭嘉湖平原的浙东运河等,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驿路交通系统即古代的信息传递驿路,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例如高邮的盂城驿对于高邮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历史上原来所设的驿,目前大部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或城镇。第三,近代铁路的兴建,例如苏锡常地区城市在近代由于铁路的兴建而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发展,但由于铁路的建设、运输方式的变化,扬州、淮安等沿运河城市的发展反而步入衰落。因此,铁路的兴建影响了大量城市发展。
第三,重大的人口迁移
西晋时期的永嘉南渡,大量北方人口进入南方地区,带来了人口的变化与文化的发展;唐代后期的安史之乱也促进了南方地区城市的发展,尤其是两宋之交的建炎南渡,南宋建都临安以及明初时期江南移民北上等,对整个长江以南地区城市发展(如苏州)产生了巨大影响。人口的变迁与我们研究中的18个城市发展均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第四,运河建设与漕运发展
尤其是淮安、高邮、扬州、镇江、杭州、苏州、杭州等城市,都与运河的建设和变化发展密切相关。
第五,海盐产业的发展
这一要素与城市的变迁有很大关系,此前董卫教授谈到江苏地区的河道水系更加重视东西向发展,南北向为次。这主要是由于海盐、两淮盐业主要通过东西向的水路运至大运河,然后北上或进入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海盐产业对淮安、扬州、泰兴、兴化、南通这一类城市城市影响是巨大的。
第六,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秦汉时期,我国基本的经济区域为黄河流域,至唐宋元明清之后,我国的主要经济区域集中在长江流域,这与大运河的发展密切相关。唐宋之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这也是我国江南水网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例如,唐宋时期江南各州如镇江、常州、苏州、嘉兴、湖州、杭州地区贡品中的手工业品,能够基本反映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另外,近代的工商业的发展对城市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例如苏锡常地区。
第七,文化中心的转移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变化
比如崇文重教、科举制度等。地域学派与城市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例如浙东学派影响宁绍地区,泰州学派对江南中部地区甚至江西地区也有一定影响。
第八,战争等历史事件
五代十国、后周、南唐的战争,宋元时期的宋元、宋金战争,使得扬州、高邮等地区在南宋与金征战中形成了前沿阵地。到明代海防抗倭,清代太平天国战争,对南京、苏州等地也产生了较大影响。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等,对于城市的变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的战争对于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二
江浙水乡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形成与发展规律
第一,江浙水乡地区发展各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各有不同
例如两宋时期主要受到经济重心南移、工商业发展、漕运、运河水运、军事战争等因素影响。
第二,各影响因素与城市发展的关联度不同
水陆交通网络与交通方式变迁:影响城市12座,影响覆盖度高,其中影响较突出的有高邮(驿路体系的影响),扬州、淮安(内河航运的衰落与近代铁路运输的崛起),宁波(海上运输的发展)等。水陆交通网络是江浙水乡地区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第三,各要素对城市形成发展影响的重要程度不一
例如湖州,影响重大的因素主要有四个:自然地理环境变迁与区域水环境治理(楼港圩田)、水陆交通网络与交通方式变迁、运河的开凿与漕运发展、经济中心南移与手工业商业发展。
三
江浙水乡地区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与特色
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与特色可分为10大类别:①山水人居环境;②运河文化;③产业、手工业与商业文化;④非物质文化;⑤名人文化;⑥军事战争与革命文化;⑦近现代文化主题;⑧主题水利、农耕文明;⑨文明起源;⑩城市历史与遗存。重点对前五个方面展开阐述。
第一,山水人居环境
在城市选址方面,一般为水陆交通便捷之地、农业发展潜力大之地区、四周有屏障较安全、地质条件稳定之所、山水环抱之福地。例如,绍兴古城由会稽山平原南部迁到“平易之都”、“四达之地”、“九山之间”的会稽山北麓地带。在城市传统空间营造方面,每座城市的空间组织是有一定规律的:
①城市形态表现为传统方城。例如,苏州外形及内部的空间布局比较规整,符合礼制的思想。
②城市形态表现为自然形态,但它们的内部空间、布局也体现礼制思想,比如常州和绍兴。
在有机的空间轴线方面,包括概念性的轴线(南通市古城南北向大轴线关系)与感知性轴线(绍兴古城重要标志物方位角)。在古城河道和街巷的关系方面,最典型的就是苏州古城的双棋盘格局,还有嘉兴城墙与护城河自由布局关系。
第二,运河文化
18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几乎都和运河有关。例如,扬州逐水而城,城池追逐运河变迁,依水建城;常州城池形态与规模形成常州“城河相依、重重相套”的独特格局;无锡则形成了“城址倚运河而建,古城跨运河而穿,城河环抱”的空间特色;高邮关厢发展因运河更盛,空间布局应运河而生。
第三,产业、手工业与商业文化
从隋唐以来,江浙水乡地区作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城市的工商业经济发展繁荣,某些城市的经济职能已高于其行政职能。明中后期在纺织业等生产部门中产生的劳动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这在江南地区主要城市中都有所体现,如常州、无锡、苏州、湖州、嘉兴、宁波等成为我国近现代工商业的重要发源地。扬州、淮安、泰州地区因盐运、漕运而生活服务业发达,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形成苏作、扬派。同时,湖州、宁波的同乡商业群体,即湖州商帮、宁波商帮,对上海、苏杭地区等地的近现代工商业发展作用巨大。
第四,非物质文化
水乡环境能促成水乡生活与生产文化,包括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及乐器制作工艺、文学艺术特色,比如苏州的苏扇与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苏州的价值特色。同时,水乡环境还能促成饮食文化与民俗文化。
第五,名人文化
名人文化包括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外交家、经济学家、水利专家、医学家等多层次,比如绍兴的名人思想家王充、鲁迅等成为绍兴市的名城价值特色。
四
总结
第一,从区域的宏观角度分析名城形成发展影响机制与价值特色,是一种方法路径,对于江浙水乡地区名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名城的形成发展演变受自然地理、水陆变迁、人口迁移、经济产业、军事战争、意识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对不同的名城的发展起决定性因素的动力机制不同。
第三,水系网络是这一地区形成与发展最基础的动力机制。
第四,因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产业体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人文发展背景的相似性,其价值与特色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第五,如何在一般规律性的基础上,加强重点价值与特色的保护和利用,并突出城市的特色,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供稿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稿件整理人:崔嘉佳、姚夏晴,并经报告人确认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学术季 | 聚焦文化传承•健康发展,第二届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2020)在线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吴志强: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段水城共融发展 | 学术季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王兰:后疫情时代健康城市规划思考 | 学术季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进入学术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