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璘:区域乡村振兴规划中的乡村风貌管控引导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龙宫镇为例 | 学术季

何璘 中国城市规划 2022-05-09

导读

2020年9月26日下午,2020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学术活动之“全面小康与乡村规划——乡村风貌保护与环境品质提升”成功举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何璘做题为《区域乡村振兴规划中的乡村风貌管控引导研究 ——以贵州省安顺市龙宫镇为例》的学术报告。


本文字数:4601字

阅读时间:14分钟

 


报告人 | 何  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今天主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区域乡村振兴规划中乡村风貌管控引导研究的问题。特别是我们在贵州,贵州和中国其他地区在乡村风貌管控上有它的特殊性,希望以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大家共同思考风貌管控的的相关问题。我的报告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是研究背景;第二是关于乡村风貌的概念界定与要素构成;第三是简单介绍龙宫镇乡村风貌管控引导研究;最后是总结。


1

研究背景


(一)

中国城乡关系发展演变


首先从我国城乡关系发展演变中来看待乡村风貌管控引导研究。建国七十多年以来,我国的城乡关系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的城乡分离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至今,逐渐打破城乡二元化,走向城乡融合的发展阶段,尤其是2017年在我们的“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要扭转城乡发展关系,这也是城乡发展思维发生的重大转变。同时“十九大”报告里面也提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虽然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8%,到了一个重要拐点,经济发展正在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但是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矛盾,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十九大”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图 1 中国城乡关系发展演变


(二)

乡村振兴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重塑城乡关系,完善城乡融合。乡村规划对于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和三农问题所进行的公共干预,体现的是社会对于乡村发展的价值取向,也是乡村规划它所存在的意义。对于区域乡村振兴规划,它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面所产生,它属于中观层面的规划。这个规划对乡村有比较重要的引导和管控作用,特别是在乡村发展方向,规模、边界、格局,以及乡村内外协调、特色塑造以及保护和发展等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乡村风貌引导管控对于乡村保护与发展也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村庄建设,乡村特色遗存,自然约束村庄规模、形态,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以及乡村文明的物质空间载体。


(三)

乡村风貌现状问题


当今由于受到工业化和城镇化冲击的背景下,现在的乡村风貌有非常多问题,比如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建筑风貌杂乱,地域特色缺失,公共空间的城市化、人工化,以及老龄化、空心化,传统社会文化缺失,包括村子里留守儿童的问题等,都属于乡村风貌所研究的范畴当中。


除此之外,对于西南地区,由于城乡关系发展存在地区性差异,还有很多乡村,在发展上还有其它问题,比如乡村处于和城市有一定联系,但是位于景区,景区又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区的范畴,可能还有多个少数民族共存的情况。对于这种村,它的乡村风貌又如何进行引导和管控也是需要和大家一起来思考的问题。


图 2 乡村风貌现状问题


2

乡村风貌的概念界定与要素构成


下面进入第二部分,讲一下对于乡村风貌的概念界定和要素构成。


(一)

“风貌”的概念界定


风貌的概念界定,在很多的词典和词海里面风貌主要是指风采、容貌。在百度词条里面主要是泛指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和地质风貌。因此就乡村风貌而言,“风”代表隐形的社会文化习俗,“貌”代表外在显性的物质空间特征,“风貌”指通过外在物质层面的空间环境和内在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地域特色形象。


(二)

乡村风貌与城市风貌、乡村景观的概念比较


乡村风貌和城市风貌比较,乡村风貌的自然生态特征和地域文化特征的属性更显著,因为它的体量小,社会结构稳定,同时没有受大规模的人口、建设的冲击,这是它和城市风貌最大的区别。


城市风貌和乡村景观也存在差异,除了自然和人工等物质空间特征之外,它其实还包括了传统文化、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非物质要素。乡村景观更偏向于自然和人工的物质空间特征,而乡村风貌,从概念界定里面能够看出它更多的还包括传统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这样的非物质要素。


(三)

特定地域的乡村风貌


同样是乡村风貌,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域,它的乡村风貌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是安徽宏村的乡村风貌,下面是贵州黔东南西江苗寨的乡村风貌。由于它们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产生的或者说所显现出来的乡村风貌,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图 3 安徽宏村风貌


图 4 贵州西江苗寨风貌


(四)

乡村风貌的要素构成


对于乡村风貌的要素构成,其实有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主要参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乡村风貌要素与分类研究课题组里面对于乡村风貌要素构成的内容,主要分为物质空间层面社会人文层面


物质空间层面又分为点、线、面,面是指田园环境,包括地形地貌、山水林田等自然环境、村庄格局。线是指沿线景观,包括沿路、沿河界面及界面上的要素、街巷空间形态。点主要是指建筑风貌和公共空间,建筑风貌包括建筑单体、院落,公共空间包括村(水)口、巷道、场地、乡土构筑、绿化、水体等。


社会人文层面分为社会文化要素、人文文化要素和邻里交往要素,社会文化要素包括语言、美食、服饰、手工艺、节庆活动、祭祀礼仪等;人文文化要素包括诗词、绘画、戏曲、传说、名人、文化记忆、传说等;邻里交往要素包括邻里交往、社会活动、精神面貌、伦理道德、村规民约等。


图 5 乡村风貌要素构成


3

龙宫镇乡村风貌管控引导


我们简单看一下关于龙宫镇的乡村风貌管控引导。贵州喀斯特地貌特征比较明显的,通过下面这首诗,我们就能够把龙宫的一些特定要素,比如资源要素、历史要素、环境要素和文化要素看得非常清楚,里面包括了古洞、龙宫、泻玉飞琼,层峦叠峰、屯堡、布依族等等,都能够在我们的这样的一个地域里面集合起来。


图 6 龙宫镇乡村风貌


(一)

龙宫镇概况


龙宫镇位于安顺市,距安顺市西秀区16公里,距离黄果树风景名胜区30公里,距离省会贵阳市116公里,溶蚀、侵蚀地貌并存,以溶蚀地貌为主,形成奇特的水旱溶洞、暗河瀑布、洼地旋塘、峰峦石林等喀斯特景物景观。该镇同时又是国家AAAAA级风景区——龙宫风景名胜区的所在地。全镇主要由一个居委会和十二个行政村组成,人口主要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41%左右。


(二)

龙宫镇现状风貌要素构成


首先分析龙宫镇物质空间层面的田园环境:


第一,它的地形地貌,北边是属于平地,中部是盆地,南部是洼地,整个空间呈带型。


图 7 龙宫镇地形地貌


第二,山水田园格局方面,偏向北部的主要是河谷田园风光,分布在比较开阔的河谷及河湾地带。中部主要有峰丛洼地田园风光,分布在喀斯特的峰丛之间的洼地中。南部主要有峰林田园风光,分布在喀斯特峰丛之间的谷地和山地。


图 8 龙宫镇河谷田园风光


图 9 龙宫镇峰丛洼地田园风光


图 10 龙宫镇峰林田园风光


第三,从村落布局形态来看,有两种比较有特征的主要布局形态。一个是依山而建,团簇而居,主要分布在北部。另一个是谷底而建,沿路而居,就是根据它的地形地貌的特征所形成的,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


图 11 依山而建、团簇而居形态


图 12 谷底而建、沿路而居形态


其次分析物质空间层面的街道空间形态,主要也有两种形式,即树枝状和条纹状。这两种形式也因地形特征、所分布的地区不同而发生变化,比如说树枝状的街道空间形态,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形较平坦的村庄。而条纹状的街道空间形态主要常见于地形高差比较大的山地村庄,主要在龙宫镇的中部和南部。


图 13 树枝状街道空间形态


图 14 条纹状街道空间形态


然后分析物质空间层面的的建筑风貌,这是龙宫镇比较核心,比较有特点的地方。在这个区域里面,它有两种比较有代表的建筑类型:


第一种是屯堡建筑,是明朝汉族人口从江淮迁移到贵州黔中地区形成,继承了江淮汉式合院式民居,多为三合院、四合院或是它们的纵横向组合而成的合院式建筑。屯堡建筑主要采用当地石材,以代替砖、瓦、部分木料部件,再以传统的木结构体系支撑。


图 15 屯堡建筑


第二种是布依族建筑,主要材料也是以石材为主,但是布局形式和屯堡有很大的区别。因受地形限制,房屋大多依山而建,有的是半边楼(前半部正面看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方)式或平房式的石板房;一般为3开间,房子的布局,中间较大的是堂屋,堂屋正中设有神龛供奉祖先,左右两侧分隔成灶房、寝室、客房;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风雨不透,采光较差。从布依族建筑风貌的组成要素里面,可以推导出布依族的建筑风貌主要有这些形式,从它的聚居建筑形式和它的细部要素。


图 16 布依族建筑


最后分析物质空间层面的公共空间,主要存在于街道的转弯处等等,还包括屯堡体系中的院落空间。


上面是第一个方面,关于龙宫镇的物质文化方面。第二个方面从它的社会文化层面来分析


图 17 龙宫镇公共空间


首先分析它的社会文化,整个龙宫镇所居住的民族非常多。北部主要居住着被称为“屯堡人”的汉族,南部主要是布依族。中部有汉族,苗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还有一种叫做“南龙人”的汉族。因此整个区域里,社会文化非常丰富。各个民族各具文化特征,他们的风俗习惯,节庆,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各具特色。比如布依族的美食、服饰,屯堡汉族的服饰、手工艺、节庆活动也丰富多彩等等。其实社会文化层面的很多内容其实都是以物质空间为载体,以特色建筑为中心来承载它们。


图 18 龙宫镇民族分布图


(三)

现状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目前来说,龙宫镇的现状风貌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忽视山水田园与村落的结合。大部分村庄的布局发展逐渐沿道路呈带状分布,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形态格局,还出现了建设无序的现象;为了村庄建设,大面积开挖山体而推平建设,破坏了周边的山水风貌。


图 19 龙宫镇现状问题


第二,村庄特色缺失,自我认同感缺乏。近年来新建房屋较多,但村民对传统建筑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不强,新建农宅因追求现代感而盲目建设各种各样的“小洋房”,导致房屋的建筑风格不统一,建筑质量和建筑高度参差不齐,建筑形式缺乏美感,与周边环境协调相对较差,普遍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些村民缺乏自我认同感,认为玻璃、水泥才是现代、新潮的象征,却忽视了田野、山林的自然之美,使村庄失去了原有的亲切感和自然韵味,也暴露出村民对传统文化自信的缺乏。


第三,公共空间的城市化布置。公共广场的布置越来越趋向城市化,忽视了传统的内部空间功能,广场内的设施布置风格与乡村风貌也极不协调。


第四,环境意识淡薄,人居环境较差。大部分村庄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排水为道路两侧明沟排水,缺乏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村民的环保意识较差,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畜棚、旱厕、柴草间也比较随意搭建等,都严重的影响了村容的整洁。


(四)

风貌特征要素与管控措施分析


在这样的分析下,我们对它的物质空间层面,社会文化层面中的各个要素的特征、区域,做了叠加分析。


图 20 龙宫镇要素叠加分析


我们也在思考和探讨,对于风貌的管控和引导是不是应该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措施?比如在它的格局上采用刚性,在分区和布局上采用弹性,在多民族地区,一些传统和现代文化交融的地区更加包容等等。


图 21 管控的特殊措施思考


在做这样探讨的情况之下,我们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多要素成因下的风貌管控引导策略。首先通过分析和提炼,依据镇域的物质空间、社会人文等特征,对龙宫镇整体村庄风貌分区进行划分,主要划为三个风貌控制区:屯堡文化风貌片区、喀斯特地质与龙文化风貌片区、山地布依风情风貌片区。然后在各个区域,对其建筑风格,文化保护,山水特色,以及田园风光都有相应的规划指引。具体来说,对它的风貌区,特别在建筑上提出具体的管控和引导措施,比如对它的传统风貌建筑,一般建筑,新建建筑的色彩、材料、形态等等方面提出要求。


图 22 龙宫镇北部屯堡文化风貌区的管控和引导


图 23 龙宫镇中部龙文化风貌区的管控和引导


图 24 龙宫镇南部布依风貌区的管控和引导


4

总  结


对于乡村风貌的管控,第一,需要有顶层设计,完善国家对于风貌的法规技术体系;第二,需要对村庄分类引导,比如说乡村振兴规划里面,对不同类别的乡村分门别类地进行引导。要明确目标;第三,需要分区引导,特别是对于特殊地区的风貌管控,应该怎么进行准确定位。第四,村民参与,共同缔造。在风貌的管控和实施的过程中,不只需要自上而下,还需要自下而上,要以村民为主体,来共同缔造。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

整理: 朱佳丽(贵州大学),审核:邹海燕(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杜雁:中原地区乡村环境改善方案与行动——河南信阳刘堂村的实践 | 学术季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陈志强:甘肃地域乡村规划建设涉及乡村异地扶贫搬迁的思考 | 学术季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陈天:发达水乡地区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振兴策略 | 学术季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进入学术季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