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划年会】袁昕:生活圈规划中的无形之手

袁昕 中国城市规划 2022-05-09

导读

2021年9月28日下午,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会议十一: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住房与社区治理”在线上召开。本次论坛聚焦“生活圈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住房与社区规划学委会主任委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袁昕以“生活圈规划中的无形之手”为题,以经典案例推演的方式引导参会者思考如何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实现生活圈供需匹配及功能和使用适配,做好生活圈规划。


本文字数:3486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袁 昕

学会常务理事、住房与社区规划学委会主任委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


规划师总有一种意气风发的职业成就感,认为应该在哪里画圈、布点,最终就能够按照这样的理想方式去实现这是我们作为规划师的理想主义者天生带来的心理优势。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作为一个理想的原形,确实在建设中起着指导的作用,但现实往往是一旦真正涉及到具体项目落地,就会遭遇各种碰壁,风发意气成了垂头丧气。出现这样的结局原因可能有很多,今天我和大家聊聊以往被我们忽视的一个视角。


今年规划年会的主题是“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从空间到治理,规划也在由见物到见人转变,今天“以人为本”已被规划圈所认同和理解并且开始努力付诸实践。但是从空间到治理还有一个维度,就是从见实到见虚实就是实体的空间,包括作为实体的空间和人;虚的层面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东西但又着实影响着规划实施的,比如:资本、政策、文化等。今天谈城市发展的规律,这里既有生态文明下有自然规律,也有以人为本的社会规律,还有以发展为导向的经济规律。我们不仅要关注实的空间和需求,也要关注影响空间生产的虚的因素,看见无形之手。


为了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能够比较便捷为大家提供服务,在社区中心位置布设公共服务设施,成为邻里单元或者社区的核心,这是非常简单的社区生活圈的理想模型,价值导向强调的就生活便捷。大家都能够以最近的距离到这里,无论是5分钟生活圈、10分钟生活圈,还是15分钟生活圈,大家都是用这样的逻辑建立规划的原型。


01

生活圈中供需关系分析


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小案例,在经济学中经常提,很多规划师也在书刊里面看到过,可能也有一些年轻的规划师没有关注到这点,所以还是将这个案例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推演。 


图1


如图1所示,黄色的部分是沙滩,蓝色的部分是海洋,沙滩上有很多游客在晒太阳、渡假,这个时候喝上一杯冷饮就成为游客最大的需求,为游客提供冷饮售卖就是市场需求的结果。基于这样的任务目标,我们给规划师设定一个题目,需要在海滩上确定一个冷饮摊位,为大家提供冷饮售卖服务。这时规划师怎么做?考虑方便、快捷、效率、公平,我想这是所有人都能想到的答案,就是在沙滩的中心位置为大家布局冷饮售卖点,让海滩上最多的人有最近的距离,为他们提供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务,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在实际工作中规划也是这么做的,在真正市场上也出现这样的行为。


图2


但是如果这个话题换一下,沙滩人比较多,需要提供两个销售摊位时,如何规划呢?绝大部分规划师就会安排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如图2),服务半径小了,海滩上的游客买冷饮的距离就更近了,显然提高了效率。这完全是在规划逻辑下自上而下引导所形成的一个结论,大家没有任何的疑义。这跟今天说到无形的手——市场经济规律有什么关系?有市场就有竞争。如果我们把任务书换一下:这两个摊点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这两个流动摊贩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因为他们之间一定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实际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右边的小摊主人机灵一点就会把自己的摊位往左边移一点,在沙滩更靠近中间的位置,能够覆盖更多人,所以他的市场客户就会比昨天所处的位置更多。


图3


左边的往中间挪,右边的要跟他竞争自然也会往中间挪,他们两个都往中间挪,都想争夺海滩上尽可能多的人、占据更大的市场,最后的结果就是两个人在中间靠在一起(如图3)。设置一个摊点在海滩中间,设置两个最后也聚在了中间,我们当初的规划在实施中出了什么问题?两个点都聚在一起真的那么不好吗?两个摊点聚在一起,海滩上的人还是需要走更远的距离才能到达,显然没有实现规划中高效和快捷的目标。但是两个摊点的竞争也给游客带来了规划师没有想到的益处:一旦他们两个靠在一起,产生强有力的竞争态势,海滩上的游客会获得更低的价格,得到价格上的实惠。另外,差异化也是一种竞争策略,由于他们之间的竞争还会进一步丰富冷饮的品类,使得海滩上的游客获得更多样的选择。这是市场竞争的策略与规划逻辑的差异之处,规划师考虑的是空间上的服务半径和效率,而市场会在价格和品类上提供更多的因素,无形的手在两方面之间寻求平衡点。


这个案例简单且逻辑清晰,让我们看见产生变化背后的动力,而恰恰这方面是原来大多数规划师没有关注到的,这造成我们在真正做规划时,出现供需错位或总量上的误差,虽然我们规划的公共服务设施不能动,但市场规律会驱动商家选择他认为有利的位置去经营。如果我们不能理解这一点,就会出现你规划的社区中心空着,商家跑到其他地方经营的局面。


02

生活圈中功能和使用多样性分析


 图4 

 图5


回到刚才这张图上,我们说的各种生活圈,出行时间多少分钟、半径多少米……这些数字背后所引导出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如果这个圈进一步放大一点会产生什么不同?(如图4、5)圈的大小可能带来评判社区里面位置的导向,或者价值判断的起点的变化。另外一个是功能和使用上的错配。我们规划时设想的是这些类型的业态,但是往往过了几年回来再看,品类、业态都已转化成另外一些类型。


 图6


以A、B两点为例(如图6),A点距离所在社区生活圈的服务设施更近,如果这样考虑的话,它在社区里更具有优势,可以得到更便利的公共服务。与A点相比,B点距离自己社区生活圈的核心距离偏远,是不是就不便利了?从距离上讲确实有差距。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B点难道就没有优势吗?有的,它更便于在四个与他接近的生活圈中做选择。B点如果在选择B、C、D上,就比A有优势。


我们在做生活圈规划时,视角要更开阔一点,不仅要关注小圈子,更要看到与周边之间的关系,这里的服务一定不是完全标准化的,否则就回到计划经济了。A、B、C、D四个服务核心,给大家提供的服务一定会存在差异化,而且这种差异化一定是除了价格差以外,更多体现在品类上、内容上的丰富性。四个点的差异化布局,才是我们在更大尺度上看生活圈的公共服务所产生的效益。


这就是刚才所说的B这个点在稍微大一点的半径中,可得到更多的可选择的服务。如果我们放在更大的尺度上,比如片区尺度、城市尺度,在这样的原理下,如果把活动半径放得大一些,你会发现选择的余地会大很多,我们的半径稍微长一倍,可选择的点可以扩大四倍或更多。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圈的半径定在多少、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出行,是不是所有人都在15分钟之内?老年人的出行主要是就近,就在周边的四个点中找,同样的情况,年轻人的出行能力远远比老年人更多,这个时候怎么把生活圈的生活做得更丰富,那就不能只靠我们自己这个社区,一定要跟周边的社区做协同,除了刚才提供的方便、快捷和效率、公平之外,要把丰富多样纳入到社区生活圈和公共服务的思维维度来考虑。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回应高质量发展,而绝不是回到计划经济中。便利、公平不是你要想什么就有什么,而是你想选择更多的时候,能够给你提供更多样的选择,这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一个重要维度。


规划师做社区生活圈时不能只考虑半径,还要体会市场规律。人是有腿的,商家也是有腿的。居民为了丰富多样、为了价格实惠会愿意多跑路,商家也会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环境,并在那里提供服务。社会结构变化导致需求变化,这个大的趋势一定要纳入到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中,不仅要考虑今天,还要看到五年、十年后,通过更灵活的空间供给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可能。


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离不开市场的主导。


脱离市场规律的资源配置不能支撑高品质生活。


生活圈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市场运作的特征。


最后,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一下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如何让更多的社会资本能够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参与到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活圈的配套设施建设中。共同富裕的目标下为居民提供均等的服务,均等不是标准化,怎么能够将丰富性在更小的范围实现,这也是我们做社区生活圈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时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规划师在这社区生活圈的规划中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


您可以通过各个平台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账号,年会资讯早知道。


  • 微信、抖音、视频号、学习强国号:中国城市规划

  • 微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网、规划年会

  • 官网:http://www.planning.cn/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何有什么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更多详细日程安排,

可以稍后查阅年会官网,

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小程序。


扫一扫,进入年会小程序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王凯:中国城镇化的绿色转型与发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对话四:地域文化、双城视角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学术对话十三:聚焦空间治理转型,推动行业发展变革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