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巨型都市网络
导读
2021年9月26日,作为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的重要活动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承办的特别对话“湾区韧性发展与适应性规划”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成功举办。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深圳分院方煜院长作了题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巨型都市网络》的报告,主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现象、评估体系、发展趋势和愿景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报告围绕主题,试图对大湾区的基本情况做一些认知和判断,探讨“什么样的大湾区是一个好的大湾区、健康的大湾区或有竞争力的大湾区”等问题,希望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量化的平台。
本文字数:2184字
阅读时间:7分钟
方 煜
国外城市规划学委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深圳分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01/巨型都市网络——大湾区呈现一种全新的地理现象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不同于城市群或者都市圈的单一特征,而是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地理现象。大湾区的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高密度、强流动大湾区建成区约1万km2,高度集中在核心区域,已超东京湾成为亚洲最大城市连绵体;人口密度远超京津冀、长三角和旧金山湾区,接近东京湾区,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跨界地区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高度融合。从大湾区通勤指数报告中可以看出,深莞惠和广佛的流动已经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大都市圈的通勤的方式,具有不同于城市群或者都市圈的单一特征。
(2)多样化、市场化
大湾区的上市公司、企业数量、民营企业占比,都占到主导地位。它的多样性和市场化,在中国比较独特。
(3)三引擎、混沌态
大湾区区别于其他世界级城市群之处在于,职能中心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三个城市,无法互相替代。各个中间城市如中山、东莞,呈现出一种混沌的状态,难以界定它是跟着广州走还是深圳走。以三个城市的世界职能做了一个数据分析,会发现他们都是以大湾区作为腹地,呈现一种三大中心、混沌的状态。
大都市带与巨型城市区域代表的城市群理论均无法解释大湾区这一全新地理现象。现有的城市理论也无法建构这个模型。由此,我们提出了巨型都市网络的概念:高密度、强流动下的空间高度连绵、多个能级相当的中心共同作用下的都市圈相互叠加、城市群与都市圈处于混沌状态的巨型区域。
02/三体六维模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系统算法与智能评估
因此,我们试图构建一种由三种指数构成的质、流、链。在底层,有大量固定的数据,包括海岸线长度、面积等;在中层流量是高频数据,有大量的交通数据和交通网的流量监控;再往上是一些价值链的数据,包括企业、创新链分布的数据。基于广州、深圳及香港三个中心和六维质流链,我们建立了一个“三体六维模型”,系统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估体系。
六维网络指标包括环境风景、人文服务、交通互联、开放包容、创新活力和产业发展共计79个核心指标,提供了系统性应对韧性发展的思维方式。在基础层,环境风景和人文服务维度有15~22个指标;交通互联和开放包容维度包含了11个指标;创新活力包括了21个指标;产业选了10个。在此基础上,针对香港和广州、深圳做了一些筛选,我们也试图构建一个不同于简单的体检模式,更多是具有大湾区本身属性的模式。
03/基于街镇尺度大三体实证分析
到底在什么尺度上去看大湾区?我们曾经用过9+2的尺度,也用过区县的尺度,我们还用了50*50米栅格的尺度。最后通过和世界城市案例对比,发现在基于行政管理和空间治理单元的街镇尺度比较适合国际比较和研究。大湾区总共630个街镇,包括香港和澳门,其中位于核心地区的是430个街镇。以街道尺度为研究对象,可以精准刻画区域特征,识别战略空间。
在这样的尺度上,将整个大湾区按照现在这样的模型排出几个梯队。可以发现在TOP20里真正体现出世界职能集聚的地方包括广州、深圳、香港及澳门的特殊职能。如深圳以创新为主体的粤海街道,香港的中西区、湾仔区和东区,广州的核心区街道相对尺度较小,有些职能是分散的。我们把这些数据做了系统的整合,会发现在整个430个街镇里,TOP50的排名集中在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这四个城市里。
基于街镇六维指数,从数据模型中可以识别出几种发展范式。包括广州、深圳、香港三体推动核心湾区形成港澳系、环深系、广佛系三大朋友圈。港澳系依托重大平台提升国际职能,强化湾区双循环枢纽功能,开放、人文及风景维度较高。环深系以一体化破解碎片化困境,共建世界一流环湾都市圈,更多是产业创新和城市与自然的结合上。广佛系在互联交通和人文这几个维度的关联性特别强,以跨界融合推进全域同城化,共建“全球超级都会区”。
04/六维网络评估对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协同作用
通过数据化建模,可以用大湾区几个地区的发展范式来验证该模型在这些地区或者街道的认知上是不是正确。六大维度正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协同优势,城市以不同维度的多样性发挥互补协同优势。以产业发展与创新活力为核心导向,形成两个梯队:价值梯队与潜力梯队。价值梯队是各城市核心区域以“产业发展与创新活力”双动力稳定驱动高质量发展。潜力梯队是部分城市边界地区借助势差和流动价值,发挥街镇特长,找寻适应性发展路线。
(1)在环境风景维度重点关注城市的自然边界以及人对风景的感知。一流的自然环境融入高品质的城市中心地区,催生风景都市网络,风景绿核成为空间新磁场,形成区域高端创新要素的吸引因子。例如,澳门在环境风景维度上排名靠前,环境与城市的融合度高。
(2)在人文服务维度重点关注国际化的设施与标准。大湾区港澳与内地形成两种品质,两个世界。港、澳在国际标准服务的优势仍不可比拟,广州在传统公共服务上具有优势资源沉淀。香港以世界一流教育、医疗、文化成为人文高地,6个街镇进入前10。澳门虽然面积小,却人文服务多样,2个街道进入前10。广州缺少国际化设施与服务,只有西村街道、石牌街道进入前10。深圳成为大湾区的人文洼地,只有园岭街道进入前20。
05/结语
最后,通过三体引擎、六维协同,我们希望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起一个大家共同认知的平台。一个好的认知框架,包括深厚的理论基础、清晰的算法逻辑、明确的价值取向、多元的数据采集。我们希望未来大湾区每年能推出年度报告,提出年度观点,成为大湾区所有研究机构共同推进的一个开放平台。
本文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首个国家层面函复同意的都市圈发展规划,都有哪些突出特色?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王世福:从“珠江三角洲”到“粤港澳大湾区”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肖金成:都市圈理论与规划 | 学术季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