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成:都市圈理论与规划 | 学术季
导读
9月20日,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承办的学术季之“都市圈规划与区域合作”学术会议顺利举行。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肖金成作题为《都市圈理论与规划》的学术报告。
本文字数:3614字
阅读时间:11分钟
作者 | 肖金成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的讲话中明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要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01
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关系
2019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2019〕328号)阐述了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关系,即: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以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就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关系而言,我认为应先有都市圈后有城市群,都市圈是城市群形成的必要条件,没有都市圈就没有城市群。当然有都市圈不一定形成城市群,能不能形成,要看周边城市的情况。
02
都市圈理论
1
都市圈的定义
从理论上说,都市圈是以都市为核心,以其辐射半径画圆谓之都市圈,是城市圈的特殊形态。城市越大,辐射带动的范围越大。辐射半径以城市规模、空间距离、联系强度综合计算确定。
关于城市规模,一般认为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在300万人(一型大城市)以上谓之都市或大都市,城市常住人口一定是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不包括农村人口,甚至也不包括20公里外城镇的人口,不能把市辖区的人口都算作城市人口。
关于空间距离,一般为货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距离。也就是说,城市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辐射半径100公里,500万人以上辐射半径150公里,1000万人以上辐射半径200公里。
关于联系强度,一般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指标进行测算。交通通讯条件会对经济联系发生比较大的影响。
2
都市圈形成的六个条件
一是有一个规模较大并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核心城市。凡是“圈”一定是有核心的,只有边界没有核心的那不叫做“圈”,只能叫“区”,凡是讲“经济圈”、“城市圈”一定有核心。
二是具有较大的经济腹地,有辐射的范围,周围区域能够支撑核心城市的发展。
三是具备比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
四是核心城市与腹地之间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五是不是行政区的简单叠加,而是经济区、社会区、生态区的综合集成。
六是具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都市圈地区的经济比远离都市的地区发达。都市的周围一般都是比较发达的区域。
3
都市圈形成的原理
每一个城市,即使是小城镇,都不是孤立的,其和周边地区都会形成互动关系。国外的学者杜能曾论证过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谓之“杜能环”或“杜能圈”。
图1 都市圈形成的原理
所有的城市都是由小城镇逐步发展而成的。当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时候,其辐射带动作用将会增强,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影响的区域不仅包括农村,也包括城市和城镇,城市就有了层级,中间的是都市,都市周边是二级城市、三级城市,很可能还有四级城市。到了都市这个阶段,其和周边的城市和城镇形成了互动关系,都市的腹地覆盖了周边城市的腹地,周边的城市规模就很难扩大,正所谓“大树底下不长草”。如果城市规模足够大,随着成本上升,产业向周边转移,周边城市和城镇就迎来了发展机遇,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
都市和周边城市关系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周边的要素向核心城市聚集,谓之极化效应。
第二个阶段,既有要素向核心城市聚集的过程也有向外辐射的过程,这时候都市圈即将形成。
第三个阶段是向城市群转化阶段,核心城市规模足够大,周边的城市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
图2 都市圈发展的阶段
4
城市群中的都市圈
我举几个例子,一个是京津冀城市群,一个是长三角城市群,还有就是成渝城市群。
1.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有三个都市圈,即北京都市圈、天津都市圈和石家庄都市圈。北京、天津是京津冀城市群的两大核心城市,过去我们试图把北京、天津按照一个都市圈进行规划,结果发现两个城市相互不买账,我现在将北京、天津作为两个都市圈进行研究,廊坊处于两个都市的辐射范围内,可谓是左右逢源,但在两棵大树下的滋味并不好受。石家庄,至今城市规模很小。石家庄距离京津较远,不处于京津的辐射范围内,我判断,石家庄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都市,辐射形成石家庄都市圈。
图3 京津冀城市群内部结构
2.长三角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是学者公认的结构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的城市群,有三个都市圈,即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应强调先实现都市圈的同城化,在此基础上,推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而不是搞“一锅烩”。
图4 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结构
3.成渝城市群
我主持了成渝城市群规划研究,在研究中,须首先确定城市群的范围,我们计算了都市和城市的辐射半径,并把其绘在一张图上,据此确定城市群的范围。我们发现重庆有一个都市圈,成都也有一个都市圈,这两个圈是相切的关系。应该说,成都和重庆不存在竞争关系,两个城市在竞赛,都想把自己做大做强。重庆到成都300公里,重庆的辐射半径150公里,成都的辐射半径也是150公里,两个城市的腹地,没有相互覆盖,各有各的影响范围。重庆与周围的城市和农村正在建立密切的关系,成都也同样如此。如果两个城市能够把周边地区带动起来,那么,成渝城市群就起来了。重庆到成都中间的内江、自贡、遂宁、广安等,同时受到两个都市的辐射,所以中间区域是成渝城市群发展的重点,当时我就提出了区域合作的思路。
图5 成渝城市群内部结构分析
5
都市圈的理想场景
发挥核心城市对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完善交通设施,实现都市圈同城化。结合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我认为都市圈的理想场景为:
“现代服务业在核心城市集聚,制造业扩散至外围地区。核心城市依托外围地区获得持续繁荣,外围地区通过参与分工实现振兴。由于核心城市与外围地区的分工,使得区域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和多样化发展,构建区域内部合作的经济基础,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
现代化都市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其形成之日起,就从单个城市的竞争力转变为都市圈整体的竞争力。研究都市圈,规划都市圈,建设都市圈,应把握城市发展的两大要点:一是极化效应,周边的要素要向中心聚集,聚集的同时产生辐射效应;二是回波效应,产业向外转移不是都搬走,而是产业链条向外延伸,链条的龙头仍然在核心城市,所以,核心城市总部经济比较发达。都市不仅辐射周边的城市,也辐射周边的农村,都市圈建设应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新时代融合共享的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市场一体化,促进都市圈内要素的自由流动。
03
现代化都市圈规划
为什么搞都市圈规划?《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指出:近年来,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围绕提升都市圈发展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探索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强化都市圈规划与城市群规划、城市规划的有机衔接,确保协调配合、同向发力。
都市圈规划什么?首先要明确,都市圈规划不是城市规划,但都市圈规划也不能脱离城市而存在。规划内容首先是都市圈的范围,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以都市辐射的半径来确定,一般为100公里,最远不要超过200公里;二是都市圈的城镇体系;三是都市圈的空间布局;四是都市圈产业结构,要具体到产业门类;五是都市圈的交通体系,都市圈的交通体系一定要符合空间布局,我们提出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现在地铁在都市里已比较多了,能不能延伸到周边的城市;六是都市圈的生态保护;七是都市圈的开放与合作,开放就是要面向更大范围的城市群开放,城市群之外还有更大范围的经济区;八是都市圈的管理体制创新,规划实施需要体制上的创新,经济区与行政区要分开。
04
关于重庆都市圈
重庆都市圈的范围主要为距重庆主城区150公里左右的地区,包括涪陵、泸州、广安、内江等。重庆都市圈要充分发挥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的作用,加快两江新区建设,全面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强化城市规划约束性作用,根据山地特色合理控制建筑物高度,提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
重庆都市圈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区域与次区域合作。促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在川渝毗邻地区率先打破行政壁垒,分层次推进江津-永川-合江、合川-北碚-广安、潼南-安岳-遂宁、荣昌-隆昌-泸县次区域合作,创新体制机制,打通“断头路”,构建跨界快速交通通道,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对接,促进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的省际交界地区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潼南、铜梁、合江等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
供稿单位: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学术季 | 聚焦都市圈规划与区域合作,探讨区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十四五”区域发展四大战略方向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解读 | 肖金成:解码新型城镇化大变革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点击进入学术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