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本视角下老旧社区居民时空行为特征研究——以成都市倪家桥社区为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Author CDIPD

导读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更加强调和突出“人本”视角和“需求”逻辑。本文以成都市倪家桥社区为例,从微观个体行为视角挖掘社区居民日常行为时空特征,首先,基于社区设施可达性与居民出行可及性来限定居民日常行为活动空间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群出行选择偏好影响因素,实现高精度的居民出行轨迹模拟,形成基于多源数据的居民时空行为特征分析模型,为社区微更新提供新方法。


本文字数:2016字

阅读时间:7分钟


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更加强调和突出“人本”视角和“需求”逻辑。社区作为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其规划建设与更新改造成为彰显规划“人本”逻辑的关键领域,且构建满足居民日常时空行为需求的完整居住社区,已经成为社区生活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成都市倪家桥社区为例,从微观个体行为视角挖掘社区居民日常行为时空特征,首先,基于社区设施可达性与居民出行可及性来限定居民日常行为活动空间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人群出行选择偏好影响因素,实现高精度的居民出行轨迹模拟,形成基于多源数据的居民时空行为特征分析模型,为社区微更新提供新方法。


倪家桥社区始建于2001年,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主城区范围内,地处南二环与人民南路相交处,隶属于玉林街道,总面积约48公顷。七普数据显示,社区常住人口16209人,其中60岁以上超过3500人,占比高达21%,是典型的成都市老旧社区。


1. 居民日常行为活动范围划定


首先,以倪家桥社区边界向外扩展1200米(15分钟),通过调用百度API开发者服务端口,共获取研究范围内POI兴趣点12069个。通过对研究区域的路网进行拓扑,形成基础分析网络,利用ArcGIS Network Analysit分析,结合各类公服设施服务半径要求,获取不同距离出行成本下的服务设施可达性范围。


其次,基于百度地图开发者平台,调用百度路径规划API端口,以小区出入口为出发点,步行5分钟、10分钟和15分钟进行参数设置,结合不同年龄人群的出行容忍能力及选择偏好衰减规律,绘制不同时间成本下的人群出行可及范围,从而形成社区居民出行等时圈测度分布图。


最后将设施可达性和人群可及性范围进行叠加,获得人群出行特征视角下的居民日常行为活动范围,呈现不规则空间形态,范围大致为一环路、盛隆街、桐梓林北路和芳草街围合的区域,整体空间分布相对偏二环路以北区域。


图1 倪家桥居民出行可及范围空间分布示意


2. 居民出行轨迹模拟


首先,利用百度慧眼出行OD点对数据,根据居民日常行为活动范围边界筛选出OD点对数据,通过调用百度路线规划API端口,模拟居民出行线路,并结合居民出行规律,对模拟的出行线路进行选择,形成居民出行轨迹线路集。再将出行轨迹线路集与共享单车出行轨迹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居民出行轨迹基础研究底图。


图2 出行OD点对数据分布示意、
基于居民时空出行规律的OD出行矩阵匹配路网方法


基于影响居民出行选择偏好的空间要素研究指出,居民出行选择受物质属性和主观感知两个维度的影响。结合倪家桥社区的居民出行特征与空间环境特征,从物质属性维度和主观感知维度,形成包括空间连通性、设施便捷性、空间安全性和体验舒适性等4大类9小类相关测度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居民出行选择偏好评价指标体系


居民出行选择偏好评价指标计算结果为基础,通过空间匹配,形成空间出行选择偏好权重,叠加基础轨迹数据,形成基于不同特征出行的路径初步拟合结果。其中连通性特征反映空间网络的步行可达性,连通性越高表征区域空间网络可达性越高;便捷性特征反映空间设施的可获得性,便捷性越高表征区域服务设施获得可能性越高;安全性特征反映步行空间使用者的受保护程度,安全性越高表征空间中步行者的感知安全感越高;舒适性特征反映空间使用的舒适程度,舒适性越高表征步行空间中的设施与感知度越舒适。


图3 空间连通性叠加权重分布示意图、设施便捷性叠加权重分布示意图(从左往右)

图4 空间安全性叠加权重分布示意图、空间舒适性叠加权重分布示意图(从左往右)


基于居民出行选择偏好,对出行轨迹进行分年龄人群的量化分析,形成不同年龄人群在不同影响指标下的出行路径选择偏好结果。中老年人群(60岁及以上)出行选择受空间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最为突出,呈现明显的中连通性,中便捷性,高安全性,高舒适性。中青年人群(18至60岁)出行选择受空间连通性和便捷性的影响最为突出,呈现明显的高连通性,高便捷性,中安全性,中舒适性。青少年人群(18岁及以下)出行选择受空间便捷性和安全性的影响最为突出,呈现明显的低连通性,高便捷性,高安全性,中舒适性。


基于分人群出行路径拟合结果,结合居民真实出行轨迹,构建居民出行路径选择偏好模型。对拟合优化后的居民出行路径选择偏好进行校核。经校核,中老年契合度为71%,中青年为68%,青少年为65%。


图5 中老年出行路径拟合校核、中青年出行路径拟合校核、青少年出行路径拟合校核(从左往右)


本文来源: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李和平: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针对老旧小区特点和居民需求的更新改造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大会报告 | 张文忠:从居民视角分析宜居城市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墙报】基于“社区治理单元”的生活圈系统构建等 | 住房与社区规划①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