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精选 | 面向乡村地区国土空间治理的乡村脆弱性评价——理论思考、实证研究与应用展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市规划 Author 点击关注 >
导读
乡村地区作为我国陆域土地利用最主要的空间形态,在长期农业生产及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积累的人地矛盾尤为显著,严重威胁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和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更新。本文将乡村“脆弱性”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功能”交叉综合分析,提出面向国土空间治理的乡村脆弱性评价方法,并对黑龙江省117个县域单元开展乡村脆弱性实证研究,立足耦合视角分析乡村脆弱性驱动机制,探索应对不同脆弱性类型的乡村地区空间规划响应途径,对科学制定乡村地区国土空间治理目标和发展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字数:2936字
阅读时间:9分钟
面对地理结构基底脆弱、人类建设活动扰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国土空间整体保护与综合治理成为健全城乡空间开发与保护秩序、协调人地资源关系的重要举措。乡村地区作为我国陆域土地利用最主要的空间形态,在长期农业生产及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积累的人地矛盾尤为显著,严重威胁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和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更新。传统聚焦物质空间建设的乡村规划难以应对新时期乡村空间治理需求,亟待改变甚至打破原有规划思维。
脆弱性强调了系统外部驱动力与内部易损特性的耦合关系,由此衍生的脆弱性评价成为探索城乡脆弱性发生机制和演变规律、引导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的重要研究范式。本文将乡村“脆弱性”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功能”交叉综合分析,提出面向国土空间治理的乡村脆弱性评价方法,并对黑龙江省117个县域单元开展乡村脆弱性实证研究,立足耦合视角分析乡村脆弱性驱动机制,探索应对不同脆弱性类型的乡村地区空间规划响应途径,对科学制定乡村地区国土空间治理目标和发展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1
乡村脆弱性评价在乡村地区国土空间治理中的适用价值
乡村脆弱性评价站在人地耦合视角对乡村脆弱性特征及变化进行系统性识别,其评价目标更为本源;多维度综合研判乡村脆弱类型和主导因子,以建立分级、分类的乡村规划及管控途径,为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定位提供直接支撑。因此,乡村脆弱性评价与“双评价”相互补充验证,一方面综合乡村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区域差异,结合风险来源及脆弱程度更全面地测度国土空间承载能力;另一方面结合脆弱类型及主因子,更精准地判断国土空间是否适宜开发、适宜何种开发需求,共同指导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管控。
#2
面向乡村地区国土空间治理的乡村脆弱性评价理论框架
2.1 乡村脆弱性评价因子分析
从国土空间规划视角出发,乡村脆弱性反映了乡村地区生态本底条件、土地利用情况、空间建设开发和社会经济结构等存在的潜在问题,在村域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以下简称“三生空间”)呈现明显的脆弱性表征(图1)。从脆弱性因子产生逻辑出发,生态环境因子、土地利用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对乡村脆弱性均具有重要影响,共同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 图1 | 面向国土空间治理的乡村脆弱性表征及其脆弱性因子分析框架
2.2 乡村脆弱性评价框架构建
针对县、乡镇级国土空间治理的特征和需求,乡村脆弱性评价更注重对乡村系统的耦合脆弱性测度。VSD评价框架依托IPCC提出的脆弱性定义,清晰地将脆弱性分解为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能够反映系统受到外界扰动的类型和程度、易损因子特征和应对扰动的能力。本文借鉴该框架,构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脆弱性评价步骤。
#3
面向乡村地区国土空间治理的乡村脆弱性评价实证研究
3.1 研究区域概况
县域作为具有相对均衡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基本区域单元,能够有效展现乡村系统的脆弱性结构及程度。因此,本文选择黑龙江省县域乡村作为评价对象,共计117个县域乡村单元。
3.2 黑龙江省乡村脆弱性评价
从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脆弱性评价因子中,初步筛选了72个适于描述县域乡村脆弱性的评价指标,并采用“方差扩大因子检验”方法排除多重共线性指标,最终确定51个黑龙江省乡村脆弱性指标(图2)。
▲ 图2 | 黑龙江省乡村脆弱性指标筛选过程
借鉴耦合系统模型,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县域乡村系统受损阈值。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降维得到各因素层的主因子,再经过因子旋转矩阵得到因子荷载,并根据指标权重和评价模型计算乡村脆弱性阈值。
3.3 黑龙江省乡村脆弱性空间分异及特征
根据评价模型计算黑龙江省117个县域单元的乡村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和脆弱性阈值,借助ArcGIS 10.3将其分为5个脆弱性等级(自然断点分级)。根据评价结果,黑龙江省乡村脆弱性程度较高,尽管脆弱性等级高及较高的县域单元数量仅占36.8%,但其面积超过黑龙江省总面积的一半,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包括高脆弱性乡村“簇群”聚集等。
#4
乡村脆弱性评价在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展望
4.1 评价结果指导乡村地区
国土空间治理目标及发展定位
采用系统聚类法将黑龙江省县域单元划分为3种脆弱性类型,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明确各县域的乡村脆弱性主因子和风险来源。其中,I型,生态资源丰富但基底环境脆弱,风险主要来源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开发干预。II型,由于空间破碎度高或环境污染严重造成高脆弱性,风险来源于土地利用变化及空间管制政策,需以低冲击影响规划调整乡村空间格局。III型,生态基底安全、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或发展潜力较大,风险来源于乡村撤并及经济、人口变化。
4.2 评价结果完善县、乡镇级
国土空间规划评价体系
后续黑龙江省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可将乡村脆弱性评价引入国土空间规划评价体系,对“双评价”进行校验、修正与深化(图3)。
▲ 图3 | 基于乡村脆弱性评价结果的黑龙江省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评价体系优化及空间规划管控
(1)针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结合乡村脆弱性主因子和风险来源,补充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等人为扰动对国土空间本底情况的影响;乡村脆弱性等级空间格局与资源环境风险空间格局叠加,综合划定国土空间规划风险等级;将乡村脆弱性阈值转化为系数,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各类用地压力指数叠加,综合确定生态容量标准和资源承载能力。
(2)针对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因子分析,校验并修正保护开发约束性指标,完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校验其开发适宜度分区,修正并完善分区结果;此外,将乡村脆弱性分级及类型分区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度分区综合叠加,提出黑龙江省乡村地区“三生空间”管控途径,指导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区划定。
综上,面向新时期乡村空间治理需求,乡村脆弱性评价从人地系统根源研判其脆弱性等级、类型、主因子和风险来源,以此提出乡村空间治理任务和建设发展目标。乡村脆弱性评价可作为村庄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的纽带,与目前“双评价”相互补充完善,对国土空间规划发展定位、空间用途管制具有一定的指引和修正作用。
作者
于婷婷,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城乡规划系系主任助理,讲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蒋存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城乡规划系系主任助理,讲师,博士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冷 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文通信作者
袁 青,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本文来源:城市规划,全文在《城市规划》2022年3期刊出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文章精选 | 基于土地产权关系的国土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创新研究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韩正:高质量完成全国“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魏杰:深圳市国土空间风险评估及韧性规划对策研究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