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绿色发展国际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学会专家研讨公园城市指数
导读
2022年7月6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绿色发展国际科技创新大会在线上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开幕式上致辞。在大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段进教授发布全球首个《公园城市指数》。
7月6日下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联合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固原市人民政府和中卫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绿色生活——公园城市 生态赋能”的专题论坛。在本次论坛上,课题组的首席专家和领衔专家系统介绍了《公园城市指数》包括“总体目标-重点领域-指数方向-测度指标”的“1-5-15-45”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本文字数:4866字
阅读时间:15分钟
7月6日上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绿色发展国际科技创新大会在线上召开,本次大会以“绿色低碳 合作共享”为主题,包括全体大会和五个专题论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开幕式上致辞,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杨保军指出,绿色低碳发展事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城乡建设领域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四大重点领域之一。“十四五”时期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大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段进教授发布全球首个《公园城市指数》。
7月6日下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作为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联合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固原市人民政府和中卫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绿色生活——公园城市 生态赋能”的专题论坛。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主持。固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学斌,中卫市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郭爱迪分别致辞。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当前的城市发展状态提出的一种普遍性的要求,是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式、新道路。在此思想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四川天府新区联合编制的《公园城市指数》,落实了“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中央要求”,是对公园城市理论的深化阐释,也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度量标尺。
在本次论坛上,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段进教授和领衔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叶裕民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媚道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设计院主持规划设计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汪小琦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袁昕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树声校长系统介绍了《公园城市指数》包括“总体目标-重点领域-指数方向-测度指标”的“1-5-15-45”四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段进:公园城市指数的研究与应用探索
段进教授从总体上介绍了公园城市指数研究的重要意义、创新方法、研究成果,他指出,公园城市指数作为 “科创中国”系列技术服务品牌,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导,以成都市、四川天府新区为阵地,以公园城市指数研究中心为平台,将通过持续的深化研究和功能迭代,构建一个具有时代价值和广泛影响的城市发展指数。
段进教授概括性地介绍了公园城市指数的“目标-领域-指数”框架体系,他强调,公园城市指数的价值追求并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标新立异的新排名体系,而是希望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套更温和、更包容的新型公共技术产品和系统化、可操作、创新型的解决方案。公园城市指数研究不做简单的指标堆砌,而是聚焦时代趋势和新理念的切实落地,从大安全观、生物多样性、高质量发展、文化软实力、城市治理等多种新视角反映城市转型发展的需求和成效。
段进教授指出,公园城市指数研究领域不局限于城市规划建设,而是全面引导与评估城市发展,其指标的选取需要具有认可度、代表性和可行性,同时这些指标也是让市民看得懂、可感知、能参与的,指标评价结果不是简单的差值排名,而是采用理想值归一化、综合评定等方式融入对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在分值中更好的体现指数的价值引导。再通过第三方评价的方式对政府形成建议,引导城市关注其短板和薄弱环节,推动当地发展,提高人民幸福感。
接下来叶裕民、何昉、汪小琦、袁昕、王树声五位专家围绕“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现代治理”五大领域展开详细介绍,并以昆明、珠海、成都、青岛、沈阳、西宁、包头、洛阳、扬州、桂林10个样本城市为例解析指标计算。
叶裕民:现代公园城市治理评价
叶裕民教授分析了城市管理与城市治理的差异,基于此,提出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4W” 一般分析框架。在公园城市治理指标选择中,在既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下,指标选择主要取决于“谁来治理、怎么治理”,由“多元共治(共治)、依法治理(法治)、智慧治理(精治)”三个指标来形成。叶裕民教授指出,公园城市治理的总价值目标是通过现代治理,实现公园城市全体人民的健康、美好、乐享、安全。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如何在公园城市理念下做好城市的法治、共治、精治是很多城市面临的挑战。
为此,叶裕民教授具体阐释了公园城市“现代治理”领域的三个指标“多元共治、依法治理、智慧治理”所包含的内容、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并以10个样本城市测算结果展示城市之间在城市治理方面的差异及各个城市的治理短板。叶裕民教授指出,目前各个城市在智慧治理方面做的比较好,而多元共治、依法治理方面相对薄弱,需要以公共利益为导向提升智慧治理。
最后,叶裕民教授倡导,让人文为科技导航,努力在实践中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园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公园城市的健康、美好、乐享、安全!希望公园城市治理为公园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抓手。
何昉:和谐共生 共筑美好家园
何昉教授指出,公园城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表达,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是美丽中国的城市板块实践。他重点介绍了公园城市指数中“和谐共生”这个领域中的三大指标:安全永续、自然共生、环境健康。
安全永续总体目标是构筑支撑公园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分解为城市韧性、资源底线、生态基底三大维度,并对三个试算指标“年度保险赔付强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土流失治理率”进行详细分析。
自然共生总体目标是城市是人与本地动植物的美好家园,分解为“自然本底、生物多样、市民意识”三大维度,并对三个试算指标“自然空间综合占比、近五年鸟类种类平均增长率、每万人自然教育基地(机构)数量”进行详细分析。
环境健康总体目标是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分解为“空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四个维度,并对四个试算指标“大气健康舒适度指标、安心健康水体占比、土壤污染防控力度、固废处置友好度”进行详细分析。
最后,何昉教授总结道,安全永续是和谐共生领域的先决条件,构筑支撑公园城市发展的基础条件;自然共生关注生物视角,致力于实现城市也是本地动植物的美好家园;环境健康从人的视角切入,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三大领域相辅相成,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汪小琦:品质生活的测度方法研究——基于公园城市指数课题
汪小琦院长指出,从时代发展趋势、国家导向和人民需求等角度来看,品质生活都已成为一种新理念新追求。相应的,如何对城市品质生活建立科学有效的测度方法、形成营造高品质生活的价值导向也是公园城市指数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汪小琦院长介绍其团队通过对国内外数百个指标指数的研究发现,多数城市综合性评价指数都将生活作为主要研究领域之一,且核心指数常年保持不变。他指出,品质生活领域遵循“价值导向、人民感受、客观数据、科学计算”原则,选用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现最重要的时代价值,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性、面向全国城市的公共性及真正指导作用的科学性。
汪小琦院长详细阐述了“品质生活”领域的三组指数,即“城园融合、田园生活、人气活力”,其核心是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市民在生态中享受生活、在公园中享有服务,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其中,城园融合创造具有生态价值的生活空间载体,将城市融入大自然、实现无处不公园;田园生活强调促进有温度有趣味的人本服务体验,让市民在城市中感受田园野趣、享受原真生活;人气活力营造共享包容融洽的活力生活场景,让更多市民参与其中并更有获得感。
从空间上促进城园融合、从体验上营造田园生活,从场景上提升人气活力,旨在将城市全域建成一个大公园,引领以公园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焕发精彩、融洽的生活氛围。
袁昕:低碳发展,生态赋能
袁昕院长指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公园城市的建设为我们提出了城市发展的新目标,这个目标包含着在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下如何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产的理念,并且通过公园城市建设让自然价值得到提升,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赋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系统性变革,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袁昕院长详细介绍了“绿色发展”领域的三个指标,即生态增值、生态赋能、绿色低碳。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突出生态价值导向,探索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的新发展模式。“生态增值”指标的价值目标是促进生态资产持续增值,可将其拆解为“生态资源资产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推广科学绿化方式”三个子指标。
良好的生态资源不仅自身具有资产属性和增值收益,它所营造的良好生态环境更成为城市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也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机会,赋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赋能”这一指标就是依托环境品质构筑核心竞争力,可将其拆解为“赋能产业指标和赋能人才聚集指标”。
绿色低碳指数体系构建在深入解读“绿色低碳指数”内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国家“十四五”时期规划目标要求,以“结果导向+数据可获得+指标可计算+结果可比较”为原则,碳减排与碳增汇并举,分别从“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着力提升绿色产业比重”两个分目标,构建绿色低碳指数。
最后,袁昕院长希望通过本研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
王树声:城市文地与文地系统规划
王树声教授介绍了公园城市“文化传扬”领域的三个指标,即“文脉传承、文化驱动、开放包容”。他强调文化传扬要有城市文化空间支撑,要立足中国文化和城市规划传统,要构建完整意义的文化空间体系。
王树声教授指出,公园城市应注重承载文化理想和道德化育方面的价值,强调城市“意义”的建构,追求城市对“人心”的涵养。重视中国历史传统、开创城市文化建设新境界是中国城市规划学术体系的应有之义。城市文化须由文化空间承载和用地支撑,而城市文化空间建设本于人的精神和意义的追求,它既具有文化共性,又因地方特点而具有独特性。
基于中国城市人文规划传统的启示,结合现代城市规划体系重视用地规划的特点,王树声教授提出了文地和文地系统规划,并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公园城市要立足中国实际、融合民族的优秀规划传统,并结合新的时代需求和国际规划的成就进行整体的创造,为世界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数千年的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空间建设经验,蕴含中国精神,且极具中国特色,文化是城市建设的要义,文化空间是放“心”之所,山水人文融合的整体空间结构是精髓,对公园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王树声教授提出以文地系统规划为抓手,建立城市完整价值意义的文化空间体系,这既是新时代彰显城市特色、涵育人们心灵的需要,也是古老的民族在文化复兴时代接续伟大传统的历史呼唤!
最后,石楠秘书长总结道,公园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城市发展理念,有着丰富的文化、哲学内涵,是针对我国当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而提出的战略思路,所以公园城市不仅是绿色、公园,而是对城市发展的系统要求,也不仅仅是针对某个区、某个城市,而是针对我们国家所有城市,针对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系统的解决方案。公园城市指数研究完全是落实总书记讲话和中央精神,这是一套价值体系,是把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传递给所有城市。所以公园城市指数研究强调的是客观数据,强调科学、严谨的计算,是人民有感的多学科研究成果。
公园城市指数研究的总目标是建设“和谐美丽、充满活力的永续城市”,这是系统的、综合的城市发展解决方案,这也回应了今天会议的主题“绿色生活——公园城市 生态赋能”,也从城市的角度,为绿色发展国际科技创新大会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支撑。最鲜活的实践经验也是最有深度的思考,希望公园城市指数研究能够为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发展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技术路径。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公园城市指数总体架构研究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重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联合天府新区发布公园城市指数(框架体系)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全球首个公园城市指数发布,石楠这样看:“公园城市”是城市转型的系统解决方案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