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第二届“CIM与智慧城市建设论坛”顺利召开
导读
2023年7月19日,第二届CIM与智慧城市建设论坛在中规院圆满召开。
本文字数:8475字
阅读时间:26分钟
为深入交流CIM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沿科技成果、分享产业实践案例、探讨协同推进CIM工作的思路和举措,第二届CIM与智慧城市建设论坛于2023年7月19日在中规院圆满召开。本次论坛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智慧城市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会议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中国建设报等大力支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主办和支持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各专委会的专家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和部办公厅的业务负责同志、CIM产业生态的相关企业负责同志和有关技术人员共同出席了本次论坛。
主持人:汪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
201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相关部委创新开展和推进了CIM平台的建设工作。五年来,在试点探索、关键技术攻关、标准编制、产业发展、场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的明显成效。2021年的11月5日,成功举办了第一届CIM学术交流论坛,2023年7月19日再次相聚召开第二届CIM与智慧城市建设论坛,诚邀来自CIM工作最前沿的专家,以发“英雄帖”的方式广邀CIM产业生态的社会各界,共同总结CIM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共同分享CIM与智慧城市的前沿科技研究、产业实践成果,共同探讨下一步协同推进CIM工作的思路和举措。
/
1
/
新书推介
《城市信息模型(CIM)工作导读》
论坛开启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党委书记王立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主任于静、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锋为《城市信息模型(CIM)工作导图》新书推介揭幕。该书包含政策篇、技术篇、应用篇、城市篇,系统介绍了CIM基础平台的定义、内涵、作用和定义,阐释了当前建设CIM基础平台的政策要求,研发进展,城市案例,应用场景和队伍建设情况,汇聚了关于CIM的最新共识、最新技术、最新实践,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科学权威的工作指引。
/
2
/
领导致辞
杨保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杨保军总经济师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各位专家、各企业、各机构对CIM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杨保军在致辞中提到,我国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城市工作日益复杂,亟待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信息化和精细化水平。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和任务要求,2018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了CIM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国21个城市开展新城建系统,不断推进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杨保军在致辞中介绍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结试点经验,联合多方编制和印发了一批CIM行业标准。同时提到,90多座城市开始搭建CIM平台,部分城市平台已建成运行,CIM工作也获得多项荣誉,已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杨保军总经济师充分肯定了CIM工作进展和突出成效。为进一步做好CIM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一是深刻认识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进“两化融合”;二是积极营造CIM平台生态、产业生态,持续提高CIM“产学研用”的链条式、融合式发展水平;三是协同做好CIM推广复制的支撑环境建设,加强部门合作、城市合作、企业合作、专业合作;四是注意做好相关工作的衔接、协调和融合,共同搭建城市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杨保军最后在致辞中提出,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新理念新要求,加强交流互鉴,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共同探索创新,共同推进CIM平台建设,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立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
王立秋书记在致辞中代表中规院向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指导中规院发展的领导、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祝贺《城市信息模型(CIM)工作导图》新书的正式出版。
王立秋书记提到,中规院致力于国家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服务行业和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他介绍了中规院在CIM相关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一是积极服务CIM顶层政策的设计,贡献智库力量。中规院整合相关专业力量,成立工作小组和专班,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作,为整体推进CIM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持续推动CIM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带头攻坚克难。中规院组织骨干力量攻关CIM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高质量的成果。牵头研究CIM标准体系,主编、参编了多项行业标准,保证了CIM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三是深入推进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扎根深根地方。中规院承担了雄安新区、苏州等地的CIM基础平台建设,并在业务中强化CIM基础平台的数字底板作用,开展了多项技术咨询服务。同时,中规院致力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服务产业发展。
王立秋书记最后在致辞中提到,中规院致力于打造开放的CIM产业生态平台,邀请创新活力最强的企业、科学家参加论坛,更好地促进产学研用交流与提升。中规院将继续紧密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中心任务,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
3
/
主旨报告
吴志强:《众脑:CIM走向社会智能时代》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吴志强院士提出了“众脑社会”智能新架构。一个城市大脑无法完成很多事情,因此,应让AI向社会群落学习如何组织、协同、行动,形成超越一个大脑的多大脑群落智慧模式。“众脑”不仅仅是一个大脑,也不止一群具有同质行为的大脑,而是具有判断力的异质大脑协调运作,也就是社会智能。“城市众脑”系统由主脑、辅脑、分脑、端脑构成,模型涵盖城市决策者、管理者、访问者、投资者、经营者、就业者六方主体,这六者在系统中各自独立运作,又相互连接,形成一套完整体系。每个主体模型都可以感知、学习、反应和判断,群体交互,保障整体平衡发展下的各方利益持续发展。各系统在同一个空间底座上信息交互,预判他方决策,各方长短板可以进行智能互补协同。
报告介绍了“城市众脑”的发展与实践。基于“和板理论”的人工智能要素配置,研发了“长三角城市创新集群智能配置决策系统”,基于智能模型遴选出城市创新六大关键要素,对长三角41座城市进行了创新力长短板研判以及科创集群智能配置决策,提出三种城市间创新合作发展方式:同板强强联盟、异板强强联盟和异板互补联盟。
报告指出“城市众脑”在实践中学习迭代。“上海马桥项目”促进了AI城市端脑的发育;“青岛中德未来城项目”促进了CIMAI分脑的发育,走向跨代的数字孪生;“上海金鼎项目”是城市众脑首创试验地,是从模拟一个大脑到众脑学习和协同的社会智能。
报告最后提出三种要跟进的学习模式。一是“一机学习”,通过一个机器同时学习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投资者-使用者-访客六个主体。二是“多机学习”,每个主体用独立机器学习后再协同。三是“联机学习”,通过协同机对六方主体进行学习。
AI正在进入社会智能时代,众脑将广泛应用于城市、制造、医疗、农业和教育等领域。我们今天能谈到AI从个体学习走向社会学习的转变,期待未来人工智能科学走到更高的境界。
王凯:《精准施策、智绘未来——信息技术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更为精细、更为精准的感知、响应与决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城市发展的新动能所在,必须提前布局相关技术。报告从城市发展新要求、智慧城市新探索、CIM发展新态势研判三个方面介绍了信息技术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探索研究。
报告介绍了中规院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一,以雄安在“数字孪生城市”目标下运用 CIM平台底座为例,来探讨规建治一体化,数字孪生推动城市精明增长。二,以海淀“城市大脑”为例,来讨论城市精细化治理,“城市大脑”让治理更及时。三,以杭州多源数据汇聚分析、海口专项调查等为例来探讨城市全周期评估,“城市体检”让城市更加健康。
报告接下来以海南博鳌零碳示范区、城市生命安全线运行监测系统、苏州古城和商丘名城案例来讨论CIM平台在赋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城市精细化治理、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将CIM基础数字底座融入规划建设与治理工作全流程,将有力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多业务场景发展。
报告在最后提出四点总结。一是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二是CIM平台是落实新城建的重要举措,涉及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多领域,亟需建立多部门联通的共建共享机制;三是CIM基础平台建设不宜贪大求全,应以应用场景为导向,抓住城市管理难点、居民诉求痛点有序推进,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四是CIM技术研究应推动AIGC、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融合,提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治理效率与效能,推动CIM平台和应用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
于静:《“数字住建”中的CIM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主任 研究员
报告指出“数字住建”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数字住建”的“2+2+4+3”总体框架,即夯实国产化替代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开放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构筑可信可控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先进适用的标准规范保障体系,加快数字技术与住建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工程、数字住房、数字城市、数字村镇数字化应用和发展,推动利企便民电子政务、精准高效数字监管和数字智能行业转型的数字化布局。
报告提出全行业正依托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数据成果,在国家统一时空基准下,打造行业基础底图,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空间化的基础服务。推动基于统一基础底图,构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形成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底板,优先推进CIM基础平台在城市规建治领域的示范应用,逐步支撑智慧城市相关数字化场景应用。
报告还从CIM数据基础、物联感知、技术攻关、标准体系、北斗研究、代表案例、投资分析等方面分享了在推动CIM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张文生:《5G时代的大数据智能与智慧城市生活》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首席教授
报告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本质,指出人工智能跟城市结合的主要体现为城市大脑,城市大脑正通过影响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能制造、共享单车治理、智能语音助手等方式在改变我们的城市生活。
报告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2010年后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战略国策,特别在美国、中国,先后发布了国家人工智能的战略计划、发展规划。与此同时,5G也在快速普及。5G网络在时延、峰值吞吐量、连接数量、高速移动性上跟过去的4G有明显的不同,5G网络正加速形成大数据环境。
报告认为人工智能发展从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到了认知智能的新阶段,出现了生成式的人工智能。近期生成式的人工智能改变的是基础和生产力工具,中期能够改变社会的生产关系,长期能够使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得到突破。在5G时代,生成式大模型可赋能远程医疗和智慧健康、智慧旅游、虚拟场景、无人驾驶等多个城市智慧场景。报告还指出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小型化、低成本、高精度,随着存储、计算等硬件技术发展,已能满足城市智慧化的基础条件;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从软件方面保证了城市的智慧化发展。未来人工智能在赋能城市治理上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杨柳忠:《城市信息模型科技创新与标准引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
报告提出科技创新和标准引领是驱动CIM目标实现的双个“轮子”,科技创新探寻技术发展前沿,决定CIM发展的深度;标准引领总结提炼成熟做法,决定CIM普及的广度。
报告分析了CIM的知识图谱和实施路线图,指出CIM相关领域创新的需求强、链条长、谱系全,介绍了国家已部署的四个科技创新项目的研究框架、实施团队、目标内容、技术突破、平台成果、示范工程、突出成效等内容,指出CIM科技创新已形成了40多家创新骨干力量,获得一大批创新成果,支撑了数十个城市(城区)CIM建设任务,从中提炼的标准版平台、标准版工具即将推广应用。
报告介绍了目前基本形成的CIM标准体系成果,形成基础、通用、专用三层,总体、数据、平台、运维、应用五类的标准框架,介绍了已发布的《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房屋建筑统一编码与基本属性数据标准》和即将发布的《城市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城市信息模型数据加工技术标准》《城市信息模型工程建设项目数据标准》共五项CIM标准的编制思路和主要内容。
上午小结
嘉宾们对CIM与智慧城市的前沿研究和阶段性实践情况的介绍,在思想认识和工作路径上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法。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雄厚的信息化技术基础。2018年开始推进CIM工作试点时,大家还在争论CIM应该如何翻译,讨论其内涵和作用。而现在,CIM工作不仅形成了共识,在软件研发、CIM技术上有了突破,应用场景也有很大拓展。
CIM和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社会服务之间还有很长的融合和协同发展路。汪科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坚持创新理念,充分认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带来的契机和挑战。二是坚持高点站位,从落实国家战略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把握CIM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三是坚持改革创新,认识CIM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关系,坚持城镇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从制度创新、标准创新、体制创新、场景应用创新等多方面共同发力协同推进。四是坚持合作共赢,共同营造开放的CIM平台、产业生态,坚决不搞小圈子。五是坚持系统观念,做好相关工作的衔接协同,需要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跨业务、跨地域、跨系统的信息开放共享,推进数据、技术和业务的融合,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下午场
主持人:杨柳忠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研究员
来自19位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的负责同志在论坛中发言,他们从CIM数据、平台、应用方面分享了最新成果。
论坛报告
胡建国:《基于AI的遥感卫星数据助力三维建模》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市场营销部销售总监
基于AI的遥感影像建筑物提取与三维建模技术,结合国产卫星融合多源数据进行建筑物度高度信息、形状和位置信息综合提取,为三维模型的构建和语义化属性提供了新的方法。利用卫星的高频次、大范围重访优势,可实现大范围、高精度建筑物三维模型的全流程快速构建成、语义化和增量更新,为CIM数字底板建设和CIM应用推广贡献力量。
李帅:《构建高质量数据要素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丰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副总裁
报告以物流业务为驱动力,打造高质量数据要素为目标,分享基于业务驱动的工业级地图助力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探讨了融合高精细地图、海量语义地址库、产业库及线下感知运营网络,打造“可信、可视、可决策”的数字孪生城市数据运营平台,展示智慧城管、警情定位、基层治理、智慧税务、物流等场景实战应用。
宋彬:《基于AIGC的城市CIM数字底板智能化构建》
北京飞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创始人/总经理
结合目前AIGC最新技术方法和成果,针对城市CIM数字底板如何按照CIM技术标准进行快速建模、自动化治理、数据合规性处理等关键需求、关键技术及案例实践进行介绍。
朱长青:《CIM数据安全防护技术与应用》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二级教授/博导,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理信息安全技术工委会 主任委员
报告探讨了CIM数据的安全需求,论述了针对CIM数据安全的前沿的数字水印、安全控制和脱密脱敏技术的特点及其作用,介绍了具有独立自主技术产权、国际领先水平的“吉印“地理信息安全保护系统及在1000余家单位的应用实践,最后对CIM数据安全保护前景进行了展望。
郭晓岩:《数字孪生技术助力低碳智慧城区CIM平台建设》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首席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报告人分享了在低碳智慧城区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数字孪生技术在低碳智慧城区建设中的应用及低碳智慧城区的设计规划与工程案例,并针对数字孪生技术在低碳智慧城区CIM平台建设应用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报告人的观点与思考。
彭进双:《CIM实施路径探讨》
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报告结合工作实践和思考,探索什么样的场景离不开CIM的支撑,探讨当前阶段如何推进CIM的实施以及CIM基础平台重点应做好哪些工作。
谢刚:《CIM+技术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助理总裁/数字城市BU总经理
基于CIM平台,广联达在城市和园区方面积累了一系列CIM+应用的成功案例。报告人分享广联达基于自主研发的CIM基础平台,围绕规建管一体化及智慧生态一体化两大核心业务,搭建城市大脑(IOC)产品体系,为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以及生态综合管控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刘良杰:《夯实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底座点燃燎原星火》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华为云公有云空间信息业务负责人
报告分享了华为云对城市数字孪生的思考及技术引进,介绍了华为云在时空数据生产、融合的一些先进技术,以及华为云在AI大模型助力城市模拟仿真和综合治理的一些思考。
黄栋:《基于数字孪生底座的CIM关键技术》
泰瑞数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技术顾问
本次汇报介绍了数字孪生底座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如果利用数字孪生底座赋能智慧城市中各委办局的应用开发需求。通过上海临港、天津滨海、杭州富阳、深圳坪山等地的成功项目探讨不同应用场景在使用数字孪生底座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此外还将介绍两个核心技术:空间实体建设中的数据库方案和支持海量大数据和BIM模型加载渲染的CIM引擎。
郭国龙:《基于可计算数字地球的CIM平台建设》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中科星图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
以GEOVIS可计算数字地球为基础底座,与BIM、IoT相融合,利用空天大数据优势,结合北斗网格码高效数据组织能力和数字地球+三维仿真双引擎渲染能力,打造的智慧城市CIM基础平台,实现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的管理、分析、渲染和多模式交互,支撑建设项目审批、拆迁管理、城市体检、智慧管网等CIM+应用。
刘畅:《空间智能赋能CIM平台建设》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PMP产品经理
报告人从空间智能金字塔的五个层次,阐述地理空间感知、地理空间可视化、地理空间决策、地理空间设计以及地理空间控制对CIM平台建设的赋能,以及超图在CIM平台建设的思考和实践经验。
解建伟:《CIM平台建设中的自主创新技术探索》
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CIM技术总监
报告内容以自主创新为切入点,结合CIM在智慧城市当中的定位,分享CIM基础平台建设以自主核心GIS引擎为基础,创新性融合视频投影、AI识别等技术,推动了CIM智能性数据优化、全域动态感知、场景虚实融合等关键技术探索,展示基于专业时空分析、物联监测分析和知识模型的智能分析技术与应用场景的结合。
阎晨:《面向实用化的国产CIM三维引擎技术特点与创新》
上海迅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总经理
为满足用户对面向城市超大规模数据的完整承载、精细单体化管理及海量实时数据的高速浏览显示的需求。迅图完全基于操作系统底层API自主开发了“Q-MAP三维地图引擎”。历时20年的迭代开发,目标是实现城市大规模的物联网信息与GIS+BIM数据的联动,实现城市CIM平台的轻量化、实时化,在数据承载、交互展现、行业应用、应急调度领域的实用化做出贡献。
任志峰:《GeoCIM易智瑞CIM平台解决方案及应用分享》
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资深架构师
GeoScene CIM基础平台软件,主要实现三维城市底板数据的汇聚治理、数据管理、多源三维数据融合可视化、系统运维、共享分发等功能,是实现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的业务角度对三维空间数据进行标准化定义与信息模型构建,也是CIM平台区别于以往以流程数字化与功能建设为主的信息化系统项目的核心点。
耿艳妍:《赋能城市“规、建、治”的“CIM+”应用与实践》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 主任工程师/计算机高级工程师
CIM基础平台实现了城市数据的采集、清洗、存储与共享。它作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正在赋能城市的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推动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创新。报告梳理了CIM+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场景的发展历程。从城市、园区两个尺度,介绍在宁波、杭州、成都等城市的项目应用与实践。最后,思考未来CIM的应用趋势并提出建议。
宋军:《CIM数据支撑下的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应用》
南方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IM应用中心总监/住建事业群副总经理
如何利用各城市已有的房屋测绘分层分户成果,自动、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建立满足CIM2到CIM4级建筑外观模型、建筑内部模型的三维数据,并在以上模型数据的支撑下实现房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应用。
陈思渊:《CIM 赋能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IM技术总监
分享人根据深圳、武汉等先进地区实际经验,聚焦城市建设和运行管理,详细阐述如何依托BIM/CIM建设,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深化城市生命线安全、城市体检与微改造更新、城市运管服等保障城市安全可持续运行的数字化场景,构建住建领域大安全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从守住安全底线角度,论述如何赋能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苏新:《用历史文化融合激活CIM场景应用》
苏州云联智慧信息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
报告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为背景,聚焦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融合,以城市更新建设、数字大运河和文旅元宇宙服务为案例,分享CIM平台的技术应用和CIM数据的创新开发,服务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邹笑楠:《城市信息模型CIM产业研究成果报告——基于CIM网运营数据》
城市信息模型CIM网 CEO
城市信息模型CIM政策主题提取及趋势研究(结合最新政策数据)、城市信息模型CIM产业发展特征及相关性分析(结合产业图谱研究)、城市信息模型CIM地域发展阶段性研究及归纳(综合各省政策、项目推进建设)、CIM网2023年关于CIM产业发展的调查问卷分析、CIM网对于城市信息模型推广应用和行业健全发展的若干建议。
第二届“CIM与智慧城市建设论坛”圆满结束。
下一步,论坛各主办单位、机构、组织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工作要求,坚持高点站位、改革创新、合作共赢、系统观念,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共同探索创新,协同推进CIM基础平台建设和应用,以智慧城市助推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源:规划中国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行业动态 |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与规划实施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召开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行业动态 | “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首届中规院、北规院、清华同衡三院学术交流会圆满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行业动态 | 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