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七届全国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年度论坛暨2023学会专委会年会 | 构建城乡新安全格局,助力城乡高质量发展

辛勤的 中国城市规划 2023-11-22

导读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战略需求,2023年10月14—15日,以“构建城乡新安全格局,助力城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全国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年度论坛暨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杭州市成功举办。


本文字数:4219字

阅读时间:13分钟

 



2023年10月14—15日,“第七届全国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年度论坛”暨202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浙江农林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共同承办。会议以“构建城乡新安全格局,助力城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10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特邀学术报告。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参会120余人,视频号观看8443人,直播平台观看501人次。同时,围绕防灾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城乡空间优化与韧性提升等主题等分别举办了5场平行论坛。




 

主持人:陈审声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党委书记


14号上午开幕式由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党委书记陈审声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吴家胜和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院长赵宏波分别致辞。


 

石  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石楠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在致辞中首先对会议的召开表示最热烈的祝贺,介绍了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定位,强调了城市安全和防灾规划的重要性。同时,对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年度论坛提几点建议:一是提高站位,高质量开展城市安全防灾学术研究和交流;二是开门办会,更好地团结凝聚城市安全防灾领域科技工作者,更广泛地组织协同创新,更高水平引领行业学术发展;三是服务大局,系统推进城市安全防灾学科建设。最后,石楠秘书长也希望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充分利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这个平台,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调动规划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党的城市规划事业。


 

吴家胜

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


吴家胜副校长代表学校对与会领导、来宾表示了最诚挚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浙江农林大学的基本情况。他期望大家在接下来的会议中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以推动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工作,并为发展创新献计献策,为城乡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他表示希望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赵宏波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院长


赵宏波院长代表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全体师生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感谢,并介绍了学院的一些基本情况。他期望本次学术年会将为学院带来最新的学术成果,并为城乡安全发展建设做出贡献。希望在会议期间能得到专家们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对城乡规划学的发展。最后,预祝本次学术会议圆满成功。


上午的主旨报告由学会理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翟国方教授主持,共有四位专家进行了报告。


主旨报告一:Reliable emergency response and rescue resources planning: A few recent developments——欧阳彦峰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欧阳彦峰教授围绕“具有可靠性的应急响应和救援资源规划”这一问题在线作了学术报告。他指出应急管理典型周期中的四个行动分别是减灾、准备、响应和恢复。基于这一理论,欧阳教授首先讨论了应急设施的选址问题,特别是消防站和医院的位置选择,并进一步讨论了应急目的和响应的新内容。其次,他讨论了应急响应服务中断的风险,他认为需要考虑到灾难发生时应急计划中的设施可能受到干扰的概率。通过以上讨论和研究,提出了三个策略:①首次响应者与部署合作响应。②有针对性的疏散。③基于交通工具的大规模有序撤离行动。


主旨报告二:Looking back on the 100 years since the 1923 Great Kanto Earthquak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Disaster Reduction in Tokyo Metropolitan Area


日本东北大学的村尾修教授在线作了题为“从首都圈城市减灾的角度回顾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的100年”的报告。村尾修教授首先介绍了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此之后东京都市圈发生的主要灾害。在此基础上,结合1920年至2020年东京大都市圈人口分布的扩张情况,村尾修教授介绍了东京都市圈内由于地震灾害发生所造成的房屋倒塌及相关灾害损失情况。最后,村尾修教授结合当前东京都市圈防灾减灾面临的挑战与方向,探讨了在大都市圈地区可持续建设的相关对策。


主旨报告三:风险模型在灾害分析中的应用

 

沈国强


浙江大学的沈国强教授以1990年以来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影响为出发点,进一步指出在灾害应对过程中物流交通的重要性。研究基于交通需求模型构建了多时空、多尺度、多模式物流模型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全球集装箱物流网络、全美多模式物流交通网络等实证分析了不同尺度的物流网络,通过模拟分析讨论了极端事故对物流交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沈教授认为应该提前做好灾害风险分析中的脆弱性评估,并重视风险模型在灾害风险中的作用,通过推进风险模型的应用,强化防灾减灾规划的科学化编制。


主旨报告四:国土空间综合防灾规划编制规程的编制思路与实施建议

 

戴慎志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戴慎志教授主要从规程编制工作简况、规程编制原则和确定依据、规程主要内容和重要问题说明、规程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关系、规程实施建议、后续标准制定的建议六大方面详细的介绍了国土空间综合防灾规划编制的相关内容。他指出,在国土空间综合防灾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概念范畴、灾害风险综合判识、防灾安全格局的构建、防灾规划编制的会商机制等问题,并结合国土空间综合防灾规划的特征,提出了规程实施的具体建议。


下午前半场的主旨报告由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的马东辉教授主持。


主旨报告五:规划视角的“设防标准+”思考

 

翟国方


南京大学翟国方教授从我国灾害的现状、未来灾害的趋势与风险、从规划的角度如何来防灾减灾三方面作了报告。翟教授认为我国作为一个多灾的国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形势依然严峻。鉴于国土空间规划在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减少灾害损失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翟教授认为在我国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中,一方面城市安全相关的专项规划要求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街接,另一方面,城市安全韧性提升也要适应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新要求。最后,翟教授结合城市安全韧性提升实践案例,提出了由设防标准的落实到设防标准转变的“设防标准+”的灾害应对模式。


主旨报告六:平急两用设施规划思路研究及实践探索

 

王威


北京工业大学王威教授从应急服务设施现存的重点防御不到位、规划布局不合理、建设不完善、缺乏极端灾害应急考虑等问题出发,提出“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王教授首先结合实践案例,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部分城市“平急两用”典型工程的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王教授结合其团队负责的北京门头沟区平急两用设施与应急救援专项规划的实践,介绍了规划编制的整体思路,并从平急结合需求分析、应用场景建设、设施建设项目清单、“平急两用”设施转换预案以及规划建设政策机制等方面作了具体介绍。


主旨报告七:双碳目标下的城乡用地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徐丽华


浙江农林大学徐丽华教授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出发点,指出通过将空间治理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构建一个面向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韧性碳中和体系。在此基础上,徐教授结合其团队长期以来的研究,构建了不同尺度下的“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并结合相关案例实证研究,首先对浙江省四大都市区的碳源汇时空演变、影响因素及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其次,以碳排放为研究视角,基于碳排放扩散轨迹模拟对城市建设用地布局优化展开探讨,并基于碳循环优化目标对城市建筑布局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下午后半场的主旨报告由郭小东教授主持。


主旨报告八:Collapse of aqueduct bridge in Wakayama City and subsequent restoration


日本神户大学秋田泰子教授围绕日本和歌山市渡槽桥坍塌及随后的修复进行了学术报告。秋田教授首先介绍了和歌山市桥梁倒塌事件发生的背景,介绍了1976年以来,在应对相关风险因素影响下,对桥梁的保护与修复措施。在此基础上,基于对已有研究方法的梳理,系统分析了此次倒塌事件发生的原因,明确了桥梁倒塌发生的具体因素及发生机制。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探讨了后期桥梁修复的相关具体措施的措施。


主旨报告九:浙北平原湿地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陈楚文


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院长陈楚文教授围绕浙北平原湿地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了报告。陈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浙北平原的湿地情况,由此引出湿地对于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陈教授系统梳理了当前浙北平原地区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湿地保护的冲击与影响。最后,结合具体实践案例,从构建互动耦合的功能布局、划定合理的空间管控区、营造多功能耦合的人居环境、确立生态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实施科学的生态修复和管护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浙北平原湿地乡村发展的策略。


主旨报告十:重大疫情影响下的山地社区空间韧性测度及提升策略

 

李云燕


重庆大学建筑学院李云燕副教授围绕重大疫情影响下的山地社区空间韧性进行了学术报告。他指出,山地社区山地老旧社区面对疫情冲击,空间脆弱性较强,加上社区应对疫情冲击的基础设施配套先天不足,形势更为严峻。基于此,其研究聚焦山地社区空间韧性,基于对已有的城市空间韧性评估研究的梳理,从基础设施、社会活动、组织管理等方面构建了山地社区空间韧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并结合重庆市七星岗社区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结合结果,从灾害发生的不同阶段,分别提出了社区空间韧性提升的相关策略。


14日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会议由专委会秘书长郭小东教授主持,就上一年度专委会工作作了汇报,介绍了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专委会全体委员审议了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并围绕专委会未来工作重点与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积极地讨论。最后,专委会主任委员马东辉教授作总结发言。



15日上午为平行会议。围绕防灾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城乡空间优化与韧性提升等主题等分别举办了5场平行论坛,共有43位报告人线下作了学术报告分享。 


会议撷影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同时,本次年会还设置了1场期刊面对面学术沙龙,邀请了多位期刊主编、副主编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指导。


15日下午的会议闭幕式,由专委会秘书长郭小东教授主持,专委会为遴选出的15名研究生报告颁发证书。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第四届全国工程规划年度论坛”暨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圆满落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他们在珠海开了个会,深入讨论“城市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第二届全国工程规划年度论坛暨2018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圆满落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