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岗位被移出事业编,铁饭碗成“合同工”,很多人还不知道

老木 职场木舟
2024-10-29

想象一下,高校里的教师们正站在一条快速转动的跑步机上,这就是“非升即走”政策带来的新游戏规则。这个政策像一股旋风,把传统的“铁饭碗”吹得摇摇欲坠,试图唤醒那些沉睡的学术细胞,让教师们在职业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这个政策的灵感来源于美国高校的终身教职制度(Tenure Track),那里的教师们在经历了一段试用期的摸爬滚打后,要么成为学术界的“终身会员”,要么就得挥手告别。

事业编制堪称中国式的终身教职,其存在使得我国的高校教职成为了一种事实上的“铁饭碗”。

为激发活力,需要打破高校“铁饭碗”。

2014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批准了高校长聘制综合改革方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率先响应,实施“预聘—长聘”制度,全面改革教师人事制度,激励青年教师释放学术潜力。

随后,众多211和985高校也纷纷加入这一改革行列,推出“非升即走”的制度。如今,包括复旦、交大、浙大等在内的49所顶尖公立高校都在探索这一从岗位制向聘任制转变的改革路径,全员聘任和全程限期合同成为新趋势,标志着中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重大变革。

“预聘-长聘”制度的晋升体系是,从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新进的教师们以助理教授的身份起跑,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证明自己的学术实力和教学能力。6到8年后,他们会迎来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大考——终身教职审查评估。这个评估会全面审视他们在研究、教学和大学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如果通过,恭喜,他们将获得长聘副教授的职位,也就是拿到了学术界的"铁饭碗"。但如果没有通过,那就得挥手告别,寻找新的舞台。

这种制度,因为其"能上能下"的特点,也被称为"非升即走",给教师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动力和创造力。

青年教师们不“卷”不行。


2023年,高等教育专任教师207万人,同比增长4.91%,而同年,我国在学博士生61.25万人,同比增长10.14%,且还在不断扩招。


买方市场,青年没有选择,高校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但是,也有副作用。

一些教师觉得压力山大,担心自己会被短期的考核指标所束缚,而忽略了学术的深度和教学的本质。就像在跑步机上跑得太快,可能会忽略了沿途的风景。

所以,高校未来需要在考核和学术自由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教师队伍能够稳定发展,而不是在跑步机上气喘吁吁。

毕竟,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教师们在学术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不是在跑步机上不断循环的疲惫身影。

央视网曾有报道,一些高校的“非升即走”逐渐“变异”。有的让副教授也加入“非升即走”;有的“广进广出”,堪称“不升只走”;有的“非升即转”,做不成副教授,就去做行政、后勤、保安。

这其实是有点过了。

学校不应是保证先做好教学本职工作吗?这么高强度内卷教师干什么。

是要打破“铁饭碗”,但也不能让人没了“饭碗”呀!

点亮 在看,讨论一下吧。

-END-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职场木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