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故事集丨林心悦:从光华到哈佛,我的学术之路
编者按
在这里遨游过知识的海洋;
在这里书写过青春的模样;
也在这里追逐过最初的梦想。
与光华同行的时光,
都变成了后来星辰大海的力量。
在光华管理学院36年的砥砺前行中,30000余名莘莘学子与这里相遇。如今,他们活跃在学界、商界、政界及公共事务等多个领域,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着光华人的力量。燕园日暖,春意依旧。在五月“燕归来”的时节,我们一起重温光华人的成长故事。
林心悦
林心悦,2018届光华金融经济方向本科校友,2018年被哈佛大学经济系录取,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林心悦高中时凭借中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光华管理学院。大二时,扎实的知识储备与优异的学业成绩让学术之门向她敞开。大二下学期,在获得学院伯克利交换项目的机会后,她选择通过光华“学术之星”培养项目体验学术研究的点点滴滴。
学术初体验
在“学术之星”计划中,林心悦遇到了孟涓涓老师,她希望在孟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研究。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实际商品质量低于宣传下的期望值时,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会不会降低?”这一想法虽然粗浅,但贴合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孟老师的支持。这一看似偶然的选题为她之后的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想想也是很幸运,正好想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去研究人的非理性行为,去考虑它对传统‘理性人’假设下模型的扭曲,这对我来说是很有价值的问题。可能因为我就是一个不理性的消费者吧!(笑)”
问题的提出可以天马行空,但再美好伟大的蓝图若想实现,也需要一步一步落地。
之前连助研都没有接触过的她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这一实验研究需要自己做程序来实现,包括实验时主机与被试机的信息传输、界面切换等技术细节。而她对这些知识一头雾水,连实验程序的编写都要从零学起。大二的暑假,她天天泡在图书馆补知识、搞程序,独自撑过许多艰难与挫败的时刻。
没想到的是,更大的困难还在后面。“当时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想法都构思好了,程序也写完了,就是招募不到被试。暑假大家都放假了,只有上暑校的同学。我拉着我的室友在理教发招募被试的广告传单,保洁阿姨不乐意怕我们乱扔纸张,感觉有点尴尬。但我必须招到足够的被试,在假期完成研究。”这一研究让心悦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了做学术的不易。
“学术理想那么令人激动,而现实却有那么多琐事和不可控因素挡在眼前,都要俯下身去一个个解决。有时候真的被现实中的细节磨得厌烦,失去了耐心,觉得理想的目标太远了,不想去追求了。”那次研究后,心悦不断提醒自己,一定不要让实现过程中的坎坷阻挡对最初理想的追求。
与学界大牛面对面
忙碌的暑假过后,她前往加州伯克利大学交换。在那里,她遇到了很多学术造诣精深、讲课深入浅出的教授。她感到,作为一名本科交换生,能与学界大牛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讨论哪怕只是很简单的问题,是很幸运的事。这种被尊重的感觉激发了她研究的兴趣。
在做助研的过程中,教授不只让他们做基础的工作,还会在每周的研讨会上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做研究,包括数据怎么分析,文献如何查找等等。前所未有的知识深度、密度与教学资源让她感到无比兴奋。“我觉得课上每一分钟得到的知识都很有份量,教授们都很自信,又很真诚很纯粹地想帮助我们这些后生。虽然交换期间的课程很难很辛苦,但也是我本科阶段最幸福而难忘的半年。”
交换回来后,林心悦正式向父母提出要出国深造、做学术的想法。父母一直没有干涉过她的选择,而这一次,他们有些担心:申请名校做学术研究是不是太艰苦、太高远呢?毕竟去业界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早点安顿下来是一条更稳妥的道路。
然而,林心悦对业界不抵触但也提不起兴趣。她认为,学界会给予她更大的自由度,没有严格的时间和内容要求,可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在林心悦和家人多方询问了亲友的意见后,父母最终选择全力支持她,并在申请过程中不断鼓励她。“只要我在过程中努力了,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能欣然接受,倒是我总对自己要求很高。我的母亲很理解我,总能看透我的小心思,给我做心理上的疏导。他们一直都很开明,有这样的父母,我感到很幸福。”
在哈佛做助研
大三的那年暑假,在伯克利的教授推荐下,林心悦跟着一位哈佛的教授做助研,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研究经历。
她负责一个田野实验研究的数据分析工作。实验过程中,他们需要及时检查数据的质量。当实验做到一半时,他们发现数据异常。调查的结果出乎意料:有些实验员没有按照实验规则执行导致数据无效。
出了这样的意外,实验只能从头再来。这一令人沮丧的意外事件再次让她体会到研究实操过程中细节的重要性与不可控性,也再次感受到在严谨的论文背后,有太多只有亲历其中才能体会到的滋味。
教授们却积极地继续组织实验,并告诉她:危机处理能力是很重要的。田野实验中的不可控因素很多,也只有在真正做研究时才会看到并学到教授们解决问题的思路。
她慢慢发现,学界大牛也并不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们也是普通的学者,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意外。但他们乐观积极,能想更多的办法来解决困难,哪怕是从头再来也不怕。这种积极乐观、百折不挠的精神给了她很大触动。
回国申请季
从哈佛回到北京后,进入了忙碌的申请季。心悦一度非常纠结,一方面希望能申请去哈佛继续深造,那里有很好的行为经济学研究环境,也有她喜欢的老师。向往的同时,又不禁怀疑如果申请不到最好的学校该怎么办。
焦虑之际,她去找周黎安教授谈心。周老师不管是学术上还是生活上都十分通透。周老师告诉她,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不是一时的学校排名上的微殊,终归还要看自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番谈话后,心悦释然了很多,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有条不紊地准备申请。她提到,伯克利、哈佛与光华的老师都给了她很多帮助,是她能顺利被哈佛大学录取的重要原因。
回顾大学四年,心悦的生活或许不是很绚丽多彩,但每一个经历都让她乐在其中。她参加了GISA社团,参与组织交换生的活动,现在还与她的语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次去美国都会去看她。同时,她借着修中文双学位的机会领略到中国语言文学的魅力。
她最不舍的是四年中遇到的朋友们,他们或给她指点迷津,或在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或是一起玩耍。朋友们的陪伴让她的大学四年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去哈佛念博士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心悦不希望自己被以前的研究经历所束缚。她说,希望以更开放的心态了解各个领域的研究,在深入广泛了解后探索出自己未来的方向。
“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文/初佳慧
往期推荐
# 光华故事集 #
《光华故事集》珍藏一届届光华学子的故事。万物生长,各自高贵,光华尊重学生多元化的就业选择和人生规划,鼓励学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回馈社会、造福社会。他们的故事诠释了“因思想 而光华”,他们的故事传递着“少年心 燕园情”,他们的故事讲述了“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