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优秀教师 | 周黎安:30年北大人,20载从教情
//
他是深受师生爱戴的“黎叔”
他的《微观经济学》课深入浅出
毕业数年的校友对黎叔和他的课广泛好评
他将中国底色融入科研
提出重要概念解析中国经济奇迹
在人文社科文献引用中高居榜首
他积极推动教学改革
回应时代发展需求
为学院本硕博培养带来新变化
//
编者按:北大给一个人的涵养,在周黎安教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温润、幽默、亲切、有思想,带着一股浓浓的书香气,令人如沐春风;他睿智的目光、深邃的思考始终紧紧关注经济学的发展与应用,传承着知识分子的担当与追求。2022年8月,经过层层评选,周黎安教授荣获2022年北京市优秀教师。
周黎安,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十佳教师”。
1
30年北大人,20载从教情
1966年,周黎安出生在江西省高安县。1984年,18岁的他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世界经济专业,并于几年后先后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中学时代,他便对政治经济学、现代化问题葆有近乎“天然”的兴趣,这也是塑造他的求学岁月和后来学术人生的牢固基石。
燕园,这个方寸的地方,汇聚了很多对她情有独钟、为她孜孜以求的人,这其中就有周黎安。他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任教,2002年起任教光华,从此光华成为了和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理想园地。期间,他还曾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
周老师从2003年起为本科生讲授“微观经济学”课程,是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因教学成果突出,他于1993年和2007年两次荣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08年和2011年分别荣获“厉以宁科研奖”和“厉以宁教学奖”。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学、产业组织、经济转型与发展,在国内外一流经济学和管理学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等;围绕官员激励、政府治理、政企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周老师一直非常受学生爱戴,他总是能把深奥的经济学理论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对周老师来说,在北大工作大概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他的快乐、他的成就感、他的人生追求都在这里。这里,是他的支点,更是他的中心。
2
孜孜不倦日日新,入木三分造诣深
常常有学生慕名到周老师的各门课旁听,一位同学曾说:“我在周老师的《中国经济》课,以及研究过的知青下乡等论文里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的理解,让我构建起了理解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拼图,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原本知识结构的狭隘。我相信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这样的方法论都很有帮助。”北大社会学系教授方文也曾对他的公选课学生表示,“周黎安的学术造诣高,但深藏不露,有机会你们应该去听他讲课”。
谈及教学理念,周老师曾提到:“我理解教学包含三个关键词:营销、增值和传道。”首先,教学是一个“营销”过程:教学从设计到讲授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导向。在讲授概念和原理时,不是以老师的理解力为线索组织,而是处处以学生的理解力为参照;参悟学生的接受过程,解决知识“痛点”,以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疑点和盲点为重点展开教学。严谨、清晰是教课第一要务,在关键、紧要处不怕一些必要的重复,教学的天敌是“老师讲不清楚”。北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和研究生)不怕难、深,甚至欣赏难一点,但就怕老师讲不清楚。在这个意义上,“天才不可能是好老师”。
其次,教学是一个“增值”过程:如何让学生真正有收获,有感悟,走出教室之后发现世界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这是在讲清楚概念和原理之后需要回答的问题。如何让书本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的例子结合起来,尽量挖掘理论背后的精妙之处,尤其是与普通常识的差异,解释日常经验和观察背后的逻辑,寻求“震撼价值”(shock value),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力量、思想的深度,让知识和思想重新照亮世界。检验教学“增值”程度的标准之一就是学生单看教科书或自学永远无法获得课堂上的深刻体验,无法欣赏到你所赋予的知识和智慧之美。
最后,教学也是一个“传道”过程:要有传道士的精神,热爱学问,“好为人师”。寻求教学中的升华人生的价值;你在上课,也在“言传身教”,学生的眼睛比群众还要雪亮,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凡是能够感动自己的,一定能感动别人,把你对学问的敬畏、激情和喜悦分享给学生。
3
半亩方塘勤耕耘,水到渠成立新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成果的背后,是周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广博积累,更是他上下求索的倾情投入。他阅读广泛,从历史、管理到政治、经济,无不涉猎。在历史的长河中,故事和人都在不断变化,可那些伟大的思想却始终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也是周老师喜欢阅读经典的原因,思接千载,读书的人在读书中思考和成长,继承和发扬。
读的书,走的路,不仅融入了课堂,更融入了周老师的研究中,使他对很多实际问题产生了深入且独特的思考。如他在一篇文章中剖析了中国大学的高分诅咒现象,他写道,光华的学生可谓精英中的精英,但毕业时仍逃不过对从业方向的茫然,大多宿命般走向投行、券商、咨询等“常规职业赛道”。中国大学的高分诅咒现象,与独特的教育体制有关,但其根源是人人攀比的中国式“锦标赛社会”。
2008年,周老师出版了《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一书,提出“行政发包制”的原创性概念,结合之前的“晋升锦标赛”理论,分析中国政府治理体系的底层逻辑及其转型过程。数年后,他进一步提出“官场+市场”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晋升锦标赛理论,为解释中国经济奇迹提供独特分析框架。晋升锦标赛、行政发包制等原创性概念的影响力,也早已超出经济学界,被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界认可。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者TOP600被引论文排行榜(2006-2018)中,周老师的文章高居榜首。
他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发表在世界顶级期刊《美国经济评论》上。这项研究探讨了知青上山下乡对农村儿童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在对超过3000本县志资料和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严谨的实证分析后发现,知青下乡以“意料之外”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农村儿童的受教育年限,而这些受影响的农村儿童成年之后就成为了中国“世界工厂”的一部分。
4
教学改革在路上,家国天下存心中
“创造管理知识 培养商界领袖 推动社会进步”是光华管理学院的使命,更是光华老师们的追求。早在2013年秋,时任应用经济学系系主任的周老师便参与主持了学院的“经济学小班研讨课教学改革”试点。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的“小班课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课程形式,在世界一流大学教学实践中广泛采用并行之有效,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双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性探究能力。与此同时,“大班教课”与“小班研讨”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也带动了授课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形式、考核机制、技术支持等诸多方面的变化。2013年秋季学期至今,《经济学》课程始终坚持“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模式开展教学,为学院及经管学科的本科教学改革及学生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2021年12月,经过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课程建设获评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实现的路径?2020年起,在学院的总体部署之下,周老师主持光华本科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构建了以“科学、创新、实践、情怀”为理念的新培养体系,为学院的本硕博教育带来了新面貌。他说,希望学生能够具备科学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实践导向和爱国情怀,这是教学改革的基石。
此次教学改革涉及多个方面,以“价值引领”为核心。回应时代新需求,本科新增数据科学专业方向,并将数据科学贯通本硕博培养体系;推出“专业+辅修”的新培养模式,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推出“一门精品本科课程、一门精品硕士课程、一本精品教材”的“三个一”工程,构造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学教育体系;聚集顶尖师资推进核心课建设,加强学生系统性、前沿性、伦理性的认识与实践;打造“中国系列”精品课程,将中国底色、中国故事融入学术研究与课堂教学等等。
教学、科研与行政工作,周老师都兼顾得很好。他乐于保持一颗平常心,善于化繁为简,以高效的方式把事情做好。或许也正因如此,他得以专心致志,行有所成。
5
春风化雨育桃李,众说纷纭听心声
“在挑战纷纭的生活中,我们首先狭路相逢的问题即为认识自己”“社会舆论、周围议论是一把软刀子,承认它则有,不承认则无”“大学的内忧外患中,我们要学会自己做主,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可以依靠的指南针”……在《光华第一课》上,周老师留下了许多令同学们印象深刻的思想观点。他结合数十年的人生经验与广博的学习心得,帮助初入大学的本科生规划学业、剖析问题、指引方向,许多学生从中受益良多。
听了《光华第一课》,周老师让我知道应该去做什么——培养科学精神,锻炼批判性思维;让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多读书多思考;专注于所做的事情,把职业做成愿意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坚持自我管理。可能我对未来依旧充满疑惑,但至少教授的一席话给我指明了方向——做自己,为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学生?究竟应该选择怎样的道路?黎叔用亲身经历、智慧的哲理和风趣的故事为我们作了解答。经历过、参与过、试错过,这才在反反复复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案,这才慢慢确定了自己的未来方向。正如黎叔本人的学术研究,正如我们所景仰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一切都是从“敢”开始的。
我有幸参加了知明时光第一期的活动,与周黎安老师进行了一对一交流。交流中的指导使我受益匪浅,浇灌了我学术兴趣的萌芽。在本科阶段的学术尝试中,知明时光中的收获一直指引着我力求克服自身缺陷,培养高效的研究习惯,遵循正确的研究范式。尽管目前从事的研究还微不足道,但相信在有效的方法论指导下,可以积小成大,徐徐图之。
毕业多年的校友王敏说到:“我现在还记得,在我失落迷茫没有方向的时候,周黎安老师一句话点醒了我,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向,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就像跑马拉松一样,一开始或许有很多人跑得比你快,但只要一直坚持下去,经过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你一定是最优秀的那个。
老师十分认真负责,平易近人,课堂上结合所学经济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很多例子,启发学生思考,课下也耐心地回答学生问题。有学者气质和大师风范。专业技能熟练,教学经验丰厚,师风师德高尚。十分感谢!
“深入浅出,将高深的知识点通俗地传达出来”“充分的魅力和广博的涉猎面”“非常喜欢老师的教学风格”“讲解细致深刻”“分析透彻”“充满智慧”“平易近人”……
二十年中,周老师育人无数,也受到同学们的广泛欣赏。他不辞辛苦,将丰厚的学识、宝贵的经验、深刻的思想、豁达的为人,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给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代代学生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光华人的力量,是对周老师最好的回报。
光华核心课 | 周黎安:如何破解公用资源的浪费?以简约的模型分析复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