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见,说话算数!

2016-11-19 共青团中央


来源: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新浪微博@共青团中央


2016.9.15—10.18

欢迎回家




        昨天,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是下午1点59分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的,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返回舱着陆后,航天员自主打开舱门并解开束缚带,出舱后,两位航天员在直升机上进行重力再适应,两位航天员在傍晚抵达北京。

两名航天员出舱画面



景海鹏出舱后状态良好,向现场工作人员招手致意


陈冬出舱后状态良好,向现场工作人员招手致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a0022diarfd航天员出舱视频


两名航天员抵达北京画面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这一路,航天员都经历了什么?

 

在完成了一个月的太空生活后,神舟十一号两名航天员景海鹏、陈东返回阔别一个多月的地球。回家的路有多长?这一路上他们要经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感受一下。


穿越啦!进入神舟十一号返回舱!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两名航天员在地球低轨道上工作和生活。现在,带着满满的实验成果和一颗想家的心,他们要返航了。我们实现了穿越,进入到了神舟十一号的返回舱。激动吗?

准备返航!什么?飞船在“睡觉”?

        17日上午,两名航天员关闭了“天宫二号”实验舱的前舱门,离开了他们生活了三十天的“太空之家”,回到了神舟十一号飞船,准备返航。

        返航的第一件事是让飞船和天宫二号分开。这时航天员要做两件事:一是给天宫二号和神舟十号之间的对接通道泄压,让对接通道恢复到真空状态,以保障分离顺利。

 而另一件事,就是唤醒飞船。因为在组合体飞行期间,飞船其实处于停靠状态,相当于在“睡觉”,里面的很多设备都处于关机状态,马上要分开旅行了,飞船的各个系统就要全面苏醒,开机工作。

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和天宫说再见啦!

互相推一把,保持安全距离

 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对接机构中,各有两个弹簧。分离时,这些弹簧给神十一和天宫一个反推力,同时,飞船自身的反推发动机也开始工作,这样飞船就逐步撤到距离天宫二号120米的位置。

        到120米之后,为了确保安全,地面控制中心还会控制飞船飞到更高的飞行轨道上去,直到两个飞行器之间距离达到20公里之外,才算安全完成分离。各自分道扬镳后,飞船就开始瞄准主着陆场,调整飞行轨道,准备返回。

 

归心似箭!目标——地球!

        高度393公里,速度每秒7.3公里,飞船独自向着地球飞去。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然后再是返回舱和推进舱分离。

        在航天员返回地面前的两个半小时左右,轨道舱将完成泄压和返回舱分离,大约二十分钟后,返回舱和推进舱也分开。

        需要注意的是,飞船是大头朝上在飞行,而为了让它在回到大层内能够产生足够的升力,控制下降的速度和角度,而准备进入大气层时要控制返回舱进行姿态调整,变成大头朝前的姿态。这时飞船离地面的高度是120公里,速度为每秒钟7.5公里左右。 

大气层,你就这么欢迎我回家?

        大气层“欢迎”飞船回家的方式有点儿“特殊”。飞船在穿越稠密的大气层时,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这种摩擦力让返回舱外部产生上千度的高温。

        坐在返回舱内部,从两边的舷窗向外看去,窗外一片通红。不过虽然看起来一片火海,可是航天员坐在里面却并没有明显的感觉。这是因为在飞船返回舱外表涂着灰色的特殊材料,它们可以耐住这上千度的高温,通过慢慢燃烧掉自己给飞船降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地面上看到的返回舱总是外表黑乎乎一副烧焦的样子,其实里面的温度绝对安全舒适。


4个自己坐在身上?再也不敢胖了

        这时航天员可以适当地调整姿态,把身体紧贴座椅,同时肌肉紧绷,用腹式呼吸。因为虽然窗外的火海不会给航天员带来什么影响,可进入大气层时,飞船飞行的速度在每秒钟7.5公里左右,高速下降产生的过载会让人不舒服。这种过载有时会达到4个G左右,相当于有4个你自己坐在身上,采用适当的姿态就可以对抗这种过载。 

4—6分钟,却是最难熬的时光

        大约下降到约80公里的高度时,就会进入黑障区。由于和大气层的高速剧烈摩擦,在返回舱表面会产生等离子体,这些等离子体会屏蔽掉所有电子信号,出现黑障现象。

        这时,返回舱与地面暂时失去联系,不管是声音、图像、还是遥测信息,全部中断,剩下的只有等待。这对飞船和航天员的心理都是严峻的考验。这一段“最难熬的时光”大概要持续4到6分钟,一直要到返回舱距离地球约40公里高的地方,黑障才会消失。 

开伞了!感受却很复杂

        出了黑障区,和地面又重新建立了通信联系,接下来一个重要动作是开降落伞。开伞的过程,对于坐在返回舱内的航天员来说,可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返回舱又是摇摆又是旋转,甚至还有翻滚,运动非常剧烈。

        对于人的身体来说,感受也非常复杂。但航天员们说,这又是一件他们最愿意看到的事,因为这样的摆动意味着降落伞的打开是正常的。

        随着主伞的完全打开,返回舱逐渐恢复平稳。此时飞船的速度降到了每秒钟7米左右。不过,这个速度仍会给3吨多的返回舱带来巨大的冲击。此时,坐在返回舱里的航天员也要系紧束缚带,准备好对抗着陆冲击。接下来,返回舱的防热大底被抛掉。当飞船下降到离地面只有一米的时候,飞船底部的反推发动机就会点火,产生向上的推力,把飞船下降速度进一步降低到每秒3米。 

安全降落!开始期待下一次!

        飞船平稳地降落在了预定的落区,我们回家了!在航天各个系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终于安全地回到了地面,这感觉真的很好。

        现在,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载人飞行吧,也许就是飞往我们自己的空间站!  

延伸阅读


        在两位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抵达北京时,迎接他们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都说了同样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在航天员出征之前的一份约定,“北京见,说话算数”现在他们回来了,可他们33天的太空之旅,每一个过程都值得我们回味。

 景海鹏和陈冬此次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30天,在太空停留3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航天员们进行了多项实验,还创造了不少“第一次”。

第一次完成中国人在太空跑步

        在两位航天员陈冬和景海鹏进入天宫二号的第二十天,他们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健身跑。然而,第一次在宇宙中跑步并非易事,陈冬就表示最开始根本跑不起来,“直到第三天,景海鹏师兄跑起来了,还一下子跑了一小时。”


        在实现太空跑步之前,陈冬和景海鹏主要是通过蹬自行车来进行健身的。陈冬就感到在天上蹬自行车和地面完全不同,“有点像是躺着蹬的感觉,不太容易使劲,还挺累的。”

第一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

        此次在轨植物共做了27天的实验,从第一天植物装置的组装,到浇水,在轨的播种,铺地膜,所有的程序都由航天员亲自完成。这次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

        不过,在太空中种出的生菜暂时不会让航天员食用。航天员将把植物采样带回来,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只有检测合格后,才会在下次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栽培的蔬菜。

第一次进行脑机交互实验

        脑机交互是采集被试者的脑电,提取特征,识别命令,进行控制。这是国际上首次在轨进行脑机交互技术空间适应性测试。

        脑机交互将是未来人机交互的最高形态。航天员在太空环境,完成复杂作业任务受到极大的限制,脑机交互可以不依赖外周神经和运动系统,将航天员的思维活动转化为操作指令,同时又能监测航天员的脑力负荷等神经功能状态,实现人机互适应,减轻作业负荷,是最为理想的人机交互方式。而太空脑机交互实验,就是对这一技术在轨适用性的最为关键的验证。

第一次天地联讲科普课

        驻留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期间,景海鹏、陈冬与地面上的航天员王亚平一起为全国青少年小朋友录制了一堂“太空科普课”,这也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堂“天地联讲科普课”。

        科普课的主题是“太空一日”。三位航天员分别在太空和地面向观众介绍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一天。景海鹏和陈冬回答了小朋友们的问题,并表演了在失重环境下远程喂投食物、打太极拳、倒立等高难度动作。

第一次展示志愿者旗帜


在本次航行过程中,凝聚着全国注册志愿者“祈求世界和平发展、祈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祈望中国更加美好”心愿的中国青年志愿者“飞天旗帜”,搭乘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向了浩瀚的太空,成为全世界第一面遨游太空的志愿者旗帜。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c0345q9yocq景海鹏、陈冬在天宫二号中展示中国青年志愿者锦旗视频


       “ 今天,我们在浩瀚太空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国青年志愿者”旗帜,以此体现中国志愿者的风采。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我们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通语言。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二十多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们积极活跃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应急救援、大型赛会、促进与世界各国交流等领域,热情参与、真情奉献,用青春的激情打造出最美的“中国名片”。


        在此,要感谢全国的志愿者朋友们,并祝愿大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大力弘扬志愿精神,与全世界志愿者朋友们以及其他爱好和平与发展的朋友们一道,心手相牵,去共同实现我们美好的梦想。



更多资讯

本期编辑:温子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