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史上最难就业季”今年又双叒叕来了?|警惕恶意炒作

2018-01-03 共青团中央

来源:微信公众号“新华网”(ID:newsxinhua)“中国青年报”(ID:zqbcyol),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网,中国青年网


就业报告频出

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日前,教育部公布消息,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与去年的795万人相比,毕业人数又创新高。当下各地求职季拉开大幕,总有“最难就业季”、“史上最难就业年”这样的报道字眼不断进入人们的视线。某人力资源服务商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把一些专业列入“就业难”行列。


某机构2017年9月发布2017《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人群画像报告》


这些就业报告的出炉,加之如此庞大规模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让一些毕业生头冒冷汗,心生恐慌,一些即将毕业的学子看了数据后也“直打哆嗦”,甚至“哭晕了”。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最难就业季”,可以看到每年都有类似的报道。



这些报道看似有理有据,让人信服。然而,是不是每一年的毕业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找工作难

还是找好工作难 


就业率并不低


从数据上看,大学生的就业率并不低。


2017年的政府报告回顾2016年工作时提及:“就业增长超出预期。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再创新高。”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6%,与2015届的91.7%基本持平。


“慢就业”现象凸显


近年来,“毕业即工作”的传统就业观念开始松动,而“慢就业”、“错峰就业”等新观念正悄然兴起。


据新华社报道,2016年7月,腾讯QQ浏览器发布的一份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显示,52%的“95后”选择找一份稳定工作,但剩下48%的人选择回避就业。选择“不就业”的“95后”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其中,北京比例最高,其次是上海,杭州排第三。不可否认,“慢就业”已经成为就业现状的一部分。


国家职业指导师蒋玉芬分析说,“慢就业”折射出大学生一些新的就业观。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多样性和宽容度都在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在年轻人对自我定位和自身发展有越来越高的追求,思想也越来越开放。他们对于就业的观念不仅局限于“朝九晚五”,而是选择更加多元化的就业方式。


专家意见


2017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时任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访问时,也提到“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伪命题”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郑强:这实际上是个被渲染、炒作出来的伪命题。考虑下中国的人口基数、国土面积和经济发达程度,再与目前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数量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跟美国、日本等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的高校数量反而是严重不足的。


新京报:现实中,有企业以经济下行为由,提高招聘门槛,减少招聘数量,你怎么看?


郑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下行时,企业提高用工标准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必然行为。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企业调整用工标准也是必然行为,所以大学生作为被选择者,应该调整心态去适应,而不是一味抱怨或者维持高标准。


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中指出“大学生不是找工作难,而是找好工作难。”2017年3月份,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原校长黄德宽在接受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


每年700多万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还是比较好的。但当你面对大学生跟他们说就业形势很好,很多学生可能并不认同,一些人的就业状况并不完全符合他们的愿望。



是什么影响了大学生择业


薪酬待遇虽重要,但不是最重砝码


近日,中国高校传媒联盟面向全国高校1049名大学生,对“什么影响了大学生择业”进行问卷调查。


84.12%的受访者认为工资福利是择业重要因素67.38%、62.37%、61.52%的受访者分别认为工作环境、个人兴趣、行业前景等因素会影响他们择业。


从调查数据可见,工资福利目前依旧是影响毕业生择业的首要因素,但与前几年的数据相比,众多因素之间的比例在逐年缩小,工作环境、个人兴趣以及行业前景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毕业生们的选择。


这一判断,也获得了业内人士的支持。


分析今年的就业现状,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经晓峰认为,当代95后毕业生在就业选择问题上比较自立、自我,与传统观念相比,“薪酬绝非他们的第一选择”。


他们更看重是否适合、有无兴趣等,往往将多重因素视为考量依据。


比如——


95后可能对企业领导人十分看重,认为“找好找对老板”很重要,因为这是企业文化的标志所在。


在新一代求职者眼中,用人单位是否具有品牌效应,甚至有无偶像气质,乃至能否人文关怀等,都对就业具有决定性意义。


“总之,比起薪酬,情怀、感情等软性要素同样不可或缺——这其实也是关于就业更为成熟的思维和想法。”



不再唯北上广深论,有工作也要有生活


很多年里,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一直是毕业生们求职时的第一工作地选择。


近几年,因为很多现实原因,“逃离北上广”的现象渐渐增多,“不当北漂、沪漂,回家乡施展抱负”成为很多毕业生的真实想法。


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推出的“什么影响了大学生择业”问卷调查里,80.11%的受访者表示择业时会关注工作所在地与家乡的距离。


通过对比就业数据,经晓峰也给出了同样的判断:应届生将上海等一线城市作为就业首选地的比例正在下降。一方面,国家西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激励,促进更多大学生奔赴基层建功立业;另一方面,长三角、中西部等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发展很快,出台人才计划和方案也颇具吸引力。


的确,国家的产业梯度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地域分布结构都在转变,随着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竞争成本增高,人才溢出不可避免,与此同时,其他城市通过发挥自身优势,为青年发展提供包括落户、住房等在内的多重优质保障,自然,溢出的人才就会向那些脱颖而出的二三线城市转移。


理性择业、务实从业,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跟着专业走,跟着生活走,更理性考虑自身对于未来生活的期望,成为年轻人选择“地点”时的重要参考。



去广阔基层就业创业,成为很多人的新选择


在12月6日召开的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强调,要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曾经,毕业后去大企业大公司是很多人的选择。


这几年,这一趋势发生改变,大型企业的就业率有所回落,去基层一线就业创业的比例逐年增长。


这一趋势在全国多个省份得到体现。


广东省教育厅连续两年发布数据显示,


2015年,广东省共有49.35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到基层就业39.01万人,占毕业生数的79.06%。


2016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53.5万人,超过八成在基层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


这几年,包括湖北、山西在内的多个省份,通过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在湖北,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新录用为公务员的,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到艰苦边远地区的可以高定级别工资。


到农村基层急需紧缺专业、行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照规定给予一次性安家费补贴等。


在山西,到农村急需紧缺专业(行业)就业,可享专项安家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可破格晋升职称;到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工资将“高定”;基层项目服务期满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可加分、优先录取;有机会享受导师制培养并列入“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



就业还是创业,梦想均有保障 


鼓励择业就业,优惠政策频出


前一段时间,医学类人才的紧缺引发了各类媒体的广泛报道。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有的医学院毕业生平均每人都有6.2个岗位可选择,有的医院为医学博士提供最低80万元的安家费。


12月13日,广东省2018届高校毕业生医学类急需紧缺人才综合场供需见面会在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田径场举行。广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摄


而为了吸引大学生就业,各地也是拿出真金白银,频放大招。


◇江苏南京◇


2017年12月15日,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中表示,应届高校毕业生,及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在南京就业创业即可落户。博士1000元/月、硕士800元/月、学士和技师600元/月的标准,领取相应的住房租赁补贴。对青年大学生、就业困难人员在南京首次创业,并正常经营纳税 6 个月以上的,政府将给予一次性 4000 元的创业成功奖励。


◇陕西西安◇


近日,西安市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吸引高校毕业生在西安就业创业的意见》。额度最高50万元,期限一般为两年,并给予50%贴息。据介绍,租金每平米仅为2.89元,免收物业管理费和电梯公摊费。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的高校毕业生,愿意在西安市市区就业、创业并定居生活的,可持相应学历学位证书等证件,直接申请落户,享受城镇居民公共服务。


◇河南郑州◇


出台郑州史上最高“含金量”广纳人才新政。“零门槛”落户范围覆盖职业(技工)院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对新引进落户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5岁以下的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三年内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鼓励先落户后就业,落户后暂未就业或创业的,按上述标准发放6个月的生活补贴。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博士、硕士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在郑首次购房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购房补贴。


◇湖北武汉◇


自2017年2月打出“五年留下百万大学生”口号后,武汉几乎每月都有政策出台。现在,武汉已经放宽落户制度,大学生几乎可以“零门槛”落户,并将推行“社区公共户”“人才住房券”等制度。而且武汉市大学生在就读期间就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让更多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


◇湖南长沙◇


2017年8月,“长沙人才新政22条”正式落地。湖南长沙对新落户并在长沙工作的博士、硕士及本科毕业生(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两年内分别发放每年1.5万元、1万元、0.6万元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硕士毕业生在长沙工作并首次购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新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给予10万元生活补贴。


◇辽宁沈阳◇


对新落户并在沈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在沈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和1万元购房补贴。原籍非沈阳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首次来沈就业创业,可享受博士800元/月、硕士400元/月、学士200元/月,不超过三年的租房补贴。


◇四川成都◇


2017年7月19日,成都发布“人才新政12条”,推行“先落户后就业”,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即可落户。同时,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凭单位推荐、部门认定办理落户手续。成都今年还提出“蓉漂”计划,为前来成都找工作的人才提供7天免费住宿。


有创意有热情有政策,毕业就去创业


这几年,创业持续高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了很多有梦想有干劲的年轻人以舞台。


大学毕业后创业,也成为不少人的新选择。


在12月6日召开的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强调,要汇聚创新创业“新动能”,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场地、资金、服务等方面投入力度。


武汉,素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东湖高新区发布“大学生政策十条”,包括每年安排不少于300万元设立“光谷奖学金”,对创业者现金出资按比例无偿资助,发放“人才住房券”……


山西,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每带动一人就业,将给予最高1000元的补助。


黑龙江,省政府投入2亿元,成立全国首家大学生创业贷款担保公司,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低费率担保服务,最高可贷款10万元。


安徽,对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首次创办小微企业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不少于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扶持补贴。


北京西城,本区户籍毕业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在辖区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免费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后可以申请1000元培训补助;成功创业一年后可以申请5000元创业奖励。经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实现创业后,可以享受每年2万元房租(工位)补贴。在创业期间,根据贷款的额度、招用失业人员的数量,可以享受全额或50%的贷款贴息。


多地出台的丰富多样的创业优惠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梦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今年9月8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已达到3%,超过发达国家1.6%的水平近一倍。面对就业大潮,如果你有梦想有点子有热情有干劲,去尝试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又是一年就业季,在庞大的报告数据面前,广大毕业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和理性分析。同时,也要放下身段,正确对待,勇敢踏出就业的第一步。


就业,你准备好了吗?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年轻干部“九要九不要”


校  审 | 姜元昊

编  辑 | 李   雪(团定州市委)

制  图 | 郑素素(团重庆市委)


目前40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