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次“拉勾”改变了人生 | 中国有故事



共青团中央

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

 

来源:学校共青团(ID:tzyxxb)


导读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句童谣,地球人小时候都说过。


可是,谁会因为这句话改变了一生?


范明珠就是这样。在看不见曙光的日子里,一次简简单单的拉勾,曾经唤起了她所有的希望。


只为一个能够读书的希望,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艰辛。


如今,“希望工程”这四个字早已家喻户晓,人们甚至习以为常。不知不觉间,这项事业竟已迈过了30年时光。


当年瞪着大眼睛的孩子们已长大成人,当年奔波山乡的摄影师已两鬓如霜。我们再次翻开那本旧相册,去追寻一个温暖的故事……



敬请收看《中国有故事》

第13集:“拉勾” 的希望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



“大眼睛”苏明娟、“大鼻涕”胡善辉、“小光头”张天义,看这几张照片,人们总会想到“希望工程”。这些照片的拍摄者是同一个人,名叫解海龙。


“希望工程”实施之初,《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就成为了一名志愿者,投身到这项公益活动之中,一干就是30年。


1986年,国家开始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但还有很多孩子上不了学。他奔走在贫困地区的山水之间,接触了数万名孩子,拍摄了大量影像。


30年过去了,他始终忘不了照片中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忘不了那一声声“我要上学”的呼喊,也忘不了一个“拉勾”的故事。


照片中和解海龙拉手的女孩,名叫范明珠,出生于河南省新县王里河村。

当年,那里贫穷落后,孩子们上学只是为了不当文盲。

解海龙来到学校看望孩子们,为大家拍照,他问道:“你们都有什么理想啊?”孩子们都积极地说想当老师,想当解放军。只有范明珠怯生生地躲在一旁,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几个月后,范明珠的故事登上了报纸。希望工程决定资助她。

一次简单的拉勾,竟成了范明珠的一种信念。她以此鼓励着自己,对未来要充满希望。5年后,在她读高一时,解海龙如约到学校来看她。范明珠非常惊讶,这位叔叔居然真的记得那个“拉勾”的约定!

这个约定支撑着范明珠,她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上大学,读博士,直到出国深造。如今,范明珠正准备回国工作,她说自己的梦想是希望工程点燃的,现在也想继续传承这份温暖,帮助更多的孩子。


如今,解海龙已经退休,但他依然背着相机东奔西跑,他想拍出更多更好的故事,将“希望”的力量传递下去。

回看往期视频(戳蓝色字体):


第1集:一种相思,两段传奇


第2集:一把二胡震天响


第3集:“两弹一星”的“星”是怎么造出来的?


第4集:比珠峰大本营还高百米,在那儿竟有一座塔!


第5集:“铁人”到底有多铁?!


第6集 :去北大荒“北漂”!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第7集 :那一眼,看破星辰
第8集:上万人共同保守的秘密,“可可托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第9集:在黑暗中张开翅膀
第10集:一条铁路永流传

第11集:寻觅 “最早的中国”
第12集:“糖丸”的记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共青团中央出品,中国青年报社、中央企业团工委、江苏广电总台互联网产品中心联合出品的系列微纪录片《中国有故事》上线了。这一栏目将挖掘梳理新中国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建设工程、突破性成就,以青春风格讲述背后鲜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一代代平凡的中国人为祖国建设发展敢于牺牲、勤于奋斗的奉献精神。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共青团中央出品,中国青年报社、中央企业团工委、江苏广电总台互联网产品中心联合出品的系列微纪录片《中国有故事》上线了。

这一栏目将挖掘梳理中国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建设工程、突破性成就,以青春风格讲述背后鲜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一代代平凡的中国人为祖国建设发展敢于牺牲、勤于奋斗的奉献精神。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
定制标准版团旗、团徽,下载团歌
校 审 | 肖   健
编 辑 | 方   瑞
团团有话说第75期:用一张表情包形容即将期末考试的你

期末考试,是检验广大学子整个学期以来知识成果的有效途径,通过期末考试,让老师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让学校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对自己整个学期的学习交上一份答卷。然而,期末考试对于大部分学子来说,也像一个“魔鬼”,“怎么办,我还没准备好”、“完了完了,这些我都还没背呢”、“什么,我还没开始学就已经要考试了吗?”,但也有人已经做好全方位、多层次的准备,就等着考完后快快乐乐放寒假……临到考试,千人千色,如果此时用一张表情包来形容你的状态,那么会是啥呢?



猜你喜欢



为“希望工程”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