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躺平”“内卷”“考公”“逃离北上广”“焦虑”等围绕青年工作生活和精神状态的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复旦联合多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青年网民群体普遍相信“努力有用”,这是激励当代青年不甘“躺平”持续努力的精神支撑。
近日,有相关机构发布《中国青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09-2021)》。该调查在新浪微博通过分层抽样抽取了4556个出生于1990年至2005年的来自不同区域、年龄层和教育层级的活跃青年网民作为研究样本,爬取其2009年至2021年发布的贯穿其电子生命周期的所有博文近千万条展开基于监督型机器学习的大数据分析。
课题组对样本用户在奋斗、收入、就业、婚恋、生育、圈层关注、环保、动物保护等专题板块189个指标进行取值和研究,形成报告。
研究发现,“躺平一代”实系误解,“奋斗”依然是当代青年的主旋律,且随着时间推移,青年网民的“奋斗主义”倾向变得越来越强。他们渴望经济独立,并非“啃老族”,期待社会分配状况改善。青年网民群体总体上持非常积极的奋斗意愿,对“躺平主义”持明显的摒弃态度,可以说当代青年是呼“躺平”之名,行“奋斗”之实;其拒绝“躺平”、支持奋斗背后的动力在于他们普遍相信“努力有用”,并具备较高的社会流动预期。尽管近年来关于“躺平”的言论在网络上甚嚣尘上,以至于社会大众一度疑惑当代青年网民群体怎么就摇身一变为“垮掉的一代”了,但事实上,“躺平”更多的是当代青年的一种情绪表达,而非真正决意躬行的内在信念。具体而言,数据显示,高达75.0%的青年样本都表达出积极的奋斗取向,鞭策自己不断努力,反对躺平;相比而言,只有极少数的青年样本支持躺平;还有21.3%的青年既表达过奋斗意向,也表达过相似频率的“躺平”意向,属于混合态度偏好。青年网民群体普遍相信“努力有用”(占总数的73.2%),即坚信依靠自身努力能够实现更美好的人生。62.8%的青年网民具有较高的发展效能感,折射出青年网民群体对自身发展的信心与对未来的憧憬。这是激励当代青年不甘“躺平”持续努力的精神支撑。随着时间推移,青年网民的“奋斗主义”倾向变得更强,“躺平一代”是对当代青年网民群体的一种误解。数据显示,反对“躺平”的比例从2010-2016年间的45.0%上升为2017-2021年间的74.1%,而这部分增幅主要来源于原本对努力无感的那部分青年。就业观:“00后”较“90后”青年群体更倾向体制内工作报告指出,青年网民对体制外工作更倾向正面态度,但在就业选择中,倾向体制内工作的比例更高;“00后”较“90后”更倾向体制内工作;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青年网民的吸引力仍然处于上升阶段。相比而言,青年网民群体对体制外工作的认知相对统一,整体更倾向正面态度。但是在实际的选择倾向中,仍有更多的青年网民倾向体制内工作。数据显示,在所有研究对象中,12.2%的青年网民倾向体制内工作,11.5%的青年网民倾向体制外工作,10.2%无显著偏好,66.1%未明确表达相关内容。“00”后较“90”后青年群体更倾向体制内工作。“90”后青年网民群体更倾向于体制外工作(36%),“00”后青年网民群体则更倾向于体制内工作(44.5%)。尽管“逃离北上广”近年成为热门的舆论话题,但调查数据显示,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青年网民的吸引力仍然处于上升阶段。在所有样本中,22.9%的青年网民群体倾向在较为发达地区工作,3.4%倾向在相较不发达地区工作,3.5%无显著偏好,70.2%未表达相关倾向。对比2017年前后针对“大城市生活品质是否更高”的观点的态度变化时,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后认为大城市生活品质更高的人数有较为显著的提升(从4.6%上升到10.1%),否认大城市生活品质更高的人数也略有下降(从2.1%下降到2.0%)。报告指出,近七成青年网民或多或少表达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学习、工作、外貌、健康成为焦虑感四大来源,青年女性、海外青年、东部青年、高学历青年压力较大。数据显示,在4556个青年网民样本中,仅有0.3%的青年网民表达他们不存在焦虑感;而相比之下,高达69.8%的青年网民明确表达他们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焦虑。从焦虑的具体类型来看,学习和工作成为最能引起当代青年网民焦虑感的因素,其中有49.4%的青年网民表达了他们对于当下学习或工作状态的焦虑感。外貌焦虑和健康焦虑紧随其后,分别有8.6%和8.4%的年轻人表达了对自身外貌和健康状况的焦虑感。而对于社会上普遍认为可能带给青年网民较大压力的买房、结婚等问题,青年网民并未表达出很强的焦虑感。焦虑感的增强趋势也反映在具体的类型上。相比2017年以前,所有焦虑类型在2017年及以后的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学习/工作焦虑的上升非常显著。在2017年以前,有23.0%的青年网民对学习和工作现状感到焦虑,而在2017年及以后,占比达到37.2%。其他两种类型——外貌焦虑和健康焦虑——的上升同样明显,外貌焦虑从3.7%上升到5.3%,健康焦虑从3.4%上升到5.4%。另外,越来越多的人对升学、求职、育儿等问题感到焦虑。具体哪类青年网民更容易焦虑呢?在性别层面,青年女性在外貌焦虑、学习/工作焦虑和健康焦虑上的人数占比要明显高于青年男性。在地区层面,海外青年各方面焦虑感最高;东部青年焦虑感相对较高,并且是唯一具有房产焦虑的青年群体。在教育层面,青年网民的焦虑感随着教育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越优秀、越努力、越焦虑”成为精英高校青年面临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