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幼儿识字APP弹出广告是“同城交友,寂寞可约”?学习类软件亟待加强监管整治!


来源:微信公众号“团中央权益部”(ID:TuanLaw)综合整理自法治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教育部网站、中国新闻网、环球网、微信公众号“中央政法委长安剑”(ID:changan-j)等


北京市教委等三部门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教育移动应用所提供的内容不得有消极信息、不良信息,不得出现游戏链接和广告等;不得提供和传播惰化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拍照搜题”等功能。



这两年来,由于疫情影响,很多孩子长期在家上网课,学习类App也不断涌现,成为孩子们平时学习的重要助手。而与此同时,一些学习类App存在的诸如诱导广告、涉黄涉暴等问题,让很多家长感到不安。


为揭露学习类App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探讨整治之道,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下载的自习软件,成了孩子交友聊天的工具;学习类App中被插入大量广告,不仅大大降低了使用体验,还有一些涉黄涉暴的内容;推送的“免费领取×××”活动等有诱导未成年人充值之嫌……连日来,不少家长就学习类App问题向记者吐槽。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改善学习类App乱象,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细化相关规定,同时让行业知晓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去除商业化、娱乐化的氛围。


学习App里聊天忙

聊天室内乌烟瘴气


河北沧州的吴女士抱怨说,上小学的儿子借着学习的名头下载了一款线上自习App,用得不亦乐乎,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她查找原因发现,孩子根本不是用App学习,而是聊天,“我体验了下这款App,虽然有学习功能,但更像一款休闲娱乐App,聊天室里更是乌烟瘴气”。


按照吴女士指引,记者下载这款App打开看到,里面确实有不少“娱乐性”功能:自习区按照不同学段分布,可以设计自己的形象、装饰模拟教室、上留言墙等。除了自习区,该App还有活动区和睡眠区,在活动区聊天室,用户可以畅所欲言。


记者随机进入一间名为“K歌房”的聊天室,房间里4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一名网名叫“水生烟”的男生提出了谈恋爱的想法,随后借着“真心话大冒险”环节向另一名女生表白。在另一个5人聊天室中,一名叫“南音”的男生正在发言,脏话连篇,并催促在场的其他人和他一同自残。


北京初中生“萌萌”表示,这种骂战在该App的留言墙上更多。该App留言墙中,不少人在此公开对骂,言语十分恶毒;还有很多人在上面留下“交友找我、优质男友/女友”等信息。在“萌萌”提供给记者的一张App截图上,上面一页十几条私信全是想添加她为好友的陌生人。


“萌萌”说,她的一些同学上了学习类App,只是在自习室里打个卡,便跑到聊天区和留言墙等处“网络冲浪”。


在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来,对于学习类App,特别是使用人群为未成年人群体时,平台方应当提供与此相符的管理服务,不应当用技术中立原则进行抗辩,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原则,避免监管不力导致功能被滥用。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说,一些学习类App的制作者并非教育专业出身,制作的App有很强的商业性与娱乐性,这不利于儿童的学习成长,需要包括平台方在内的社会各方负起责任,共同创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环环相扣诱导消费

商业风气亟待整治


诱导消费一直是学习类App饱受诟病的问题之一。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许多消费者称自己在学习类App上被“免费领取课程”“一元抢课”等宣传语吸引,点击报名后,发现是无休止的推销。


记者下载了一款学习辅导App,注册成为一名“六年级学生”。在浏览“直播课”栏目时,跳出“一元速抢”六年级高效复习特训课程包的广告,上面标注着“限量”两字,点击进入后还有抢购结束倒计时的提醒。


就在记者准备退出广告页面,按下返回键时却跳出一则提示:“恭喜你,获得免费资料包,0元立享知识点清单和同步练习题”,点击免费领取后界面跳转到小程序,弹出一张二维码照片,需要记者扫码添加才能领取。扫码添加后,对方给记者发来三门课程的免费链接以及一个抽奖活动链接,在琳琅满目的实物商品中,记者抽到的奖品为“26节视频课”,而上述课程根本打不开。


之后,一名叫“君君老师”的工作人员邀请记者加入课程群,自称为班主任,要求学员们扫码上课,直播课的老师讲解了两个解题技巧后,便开始推荐课程产品——从2098元至3798元的学习大礼包。上完课,“君君老师”马上联系记者,继续推销学习大礼包。


记者询问不买学习大礼包能否继续免费听课?“君君老师”称可以继续免费听课,但要想系统学习,必须缴费,现在下单学习大礼包还有优惠。


次日,在课程群里,“君君老师”反复强调学习大礼包的优势以及优惠力度之大,群里有6位“学生家长”表示已经报名。见记者没有反应,“君君老师”向记者发来几则消息,先是告诉记者秋季长期班今天开售,课程名额只剩3个,现在购买享受优惠的同时还有精美礼品相赠,随后发来两张介绍课程组合价格的图片,价格为2098元至3996元。


朱巍认为,当前学习类App的确存在大量诱导消费的情况,这些App开发商把未成年人当作“摇钱树”,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不全,父母在教育上投资不计成本的心理,打着“免费”“一元抢购”的幌子先吸引流量再诱使消费。这一乱象需要及时被整治。


程方平认为,类似“一元抢购”这种商业性很强的营销手段,不应被运用于教育领域,有关部门应针对这类现象加以规制。


涉黄广告充斥其中

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好端端的学习App,点开全是垃圾广告。”来自北京朝阳的张先生气愤地说。他告诉记者,他家孩子经常借助电子设备来学习,可一些学习类App经常跳出各种广告,有推销广告、游戏广告等,有的广告画面或内容“少儿不宜”,严重影响小朋友的身心健康。


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城中随机以“学习”“教育”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下载了近百款学习类App,发现张先生所称的问题较为普遍存在。


如一款学习App,界面上展示着五花八门的小游戏,内容大多和幼儿识字、开发思维有关。玩这些游戏时,如果想要解锁某个物品或道具,需要点击观看图标上面的广告按钮,记者点击后弹出的广告竟然是“同城交友,寂寞可约”,配图是衣着暴露的女性。继续玩下去,接下来的三条也是此类广告。


在这款App的“宝宝看”一栏里,视频播放时也跳出了广告,要观看至少5秒才能跳过。广告品类很多,有的推荐黄色小说,有的推荐记账赚钱小程序,还有的宣称免费领取宝宝生活用品。想要去除掉这些广告,需用户开通价格为39元的连续包月会员、198元的包年会员或498元的永久会员。


在该App主界面的右侧,有一个蓝色小电视图标,点击后界面跳转到另一个小程序中,自动推送展示的小说内容十分露骨,包含不少性暗示和色情桥段。


对此,朱巍表示,我国广告法明确禁止这类涉黄涉暴广告出现,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相关规定,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程方平说,平台方将App的商业性放在第一位,就容易导致这类现象,且会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对相关现象的惩处力度,让这类违法广告不再出现于未成年人使用的App中。


完善法律严格监管

多方携手治理乱象


对于学习类App出现的种种乱象,如何规范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已有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对这类App的责任主体进行规范。平台方应当履职尽责,发现问题App及时下架处理,以保障未成年人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朱巍说,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未成年人系统和青少年模式,在技术层面加强对未成年人在使用各类软件时的保护,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程方平认为,改善学习类App乱象,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细化相关规定,同时让行业知晓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性,多方携手治理乱象,去除学习类App商业化、娱乐化的氛围。


“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不仅体现在学习类App的监管方面,更应该提升全社会的意识,营造‘问题App人人喊打’的局面,从根本上保护未成年人。”程方平说。


(2022年5月30日至2022年6月5日)


政策讯息

聚焦青年发展权益


教育部:6月1日发布消息,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人,比去年增加115万,将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指导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高考组考工作,全力实现“平安高考”“健康高考”“温馨高考”工作目标。(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6月3日发布2022年高考预警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高考期间常有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助考”信息,宣称能为考生提供考试试题、答案。教育部提醒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拒绝考试作弊,切勿以身试法。(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做好中小学生汛期安全工作。日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安全提示,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家长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确保中小学生人身安全。一是做好预防溺水工作,二是做好防灾避险工作,三是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四是加强家校协同配合。(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组织实施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的通知》,组织48所部属高校和有关专业机构,面向中西部、东北地区2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基础薄弱县,共托管帮扶115个县中。(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统称学校)校外供餐管理,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校校外供餐管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校外供餐管理工作。(中国教育新闻网)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首批3项中小学数字教材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中小学数字教材出版活动的基本流程,对中小学数字教材提出质量要求,给出检测流程和检测方法,并提出能够兼容教育领域和出版领域的整体方案。三项标准将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市场监管总局微信公众号)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近日,出台《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实施办法》要求,对于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材料要“应封尽封”。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程序中的材料,在诉讼终结前一律加密保存、不得公开;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以及免予刑事处罚的,相关部门应当主动对未成年人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最高人民法院网站)


最高检:6月1日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显示,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占比持续下降,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数量继续下降;同时,未成年人保护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数量上升,家庭监护问题比较突出,未成年人保护依然任重道远。(最高检网站)


公安部:日前下发通知,就做好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保卫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制定方案预案,细化工作措施,切实做好各项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今年高考安全顺利举行。(公安部网站)


公安部:6月1日透露,2021年,全国拐卖儿童案件与2013年相比,下降82.6%。在重点针对拐卖儿童积案进行攻坚的“团圆”行动中,全国公安机关侦破拐卖儿童积案4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24名,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11198名。(公安部网站)


权益热搜

关注热点话题事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报两学生毕设代做。经查,雷某某、卢某某两名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代码,并通过购买的代码完成论文的部分实验结果。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学校学风建设委员会确认,雷某某、卢某某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依据相关规定,学校研究决定给予雷某某、卢某某两名学生留校察看一年处分,期间不得申请学位;取消卢某某研究生推免资格。(中国新闻网)


甘肃警方逮捕涉嫌强奸的三名犯罪嫌疑人。6月3日,针对网民反映“临夏12岁残疾女孩自述被三人强奸,报案后未立案”相关情况,临夏州联合调查组发布通告。5月31日,临夏市公安局对涉嫌强奸犯罪的三名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6月3日,临夏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临夏发布)


工作动态

各地共青团权益工作风采




▼向下滑动查看


团中央:按照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青团中央等17部门《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等文件部署,近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外公布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和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名单,其中,试点城市(含直辖市的市辖区)45个、试点县域99个。(查看更多)



团中央:2022年“面对面”活动主题调研报告评审结果出炉!(查看更多



团中央:为引导广大青年更加深入、透彻、扎实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共青团中央于5月30日19:30推出“青春心向党 百年再启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主题云团课!(查看更多)



团中央:6月1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布中国少年先锋队统计简报。据全国少工委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少先队员11042.5万名、基层少工委20.7万个、少先队辅导员346.5万名。(央视新闻)



河北:为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预防溺水事故发生,5月30日,团安国市委组织阳光爱心协会开展防溺水宣传志愿者活动。(查看更多)



黑龙江:6月1日,团省委、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在哈尔滨市举行黑龙江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通仪式。12355青少年服务台将进一步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这也是在“六一”来临之际给全省少年儿童送上的一份特别节日礼物。(东北网)



海南:中考临近,紧张而繁忙的学习已进入到最后的冲刺阶段,为有效排解九年级学生心里的困扰,拥有健康自信的考前心态。6月2日上午,由共青团海南省委主办、12355海南省青少年服务台及共青团乐东县委承办的2022年“轻松备考·12355与你同行”中考心理减压讲座在九所中学举行,此次讲座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团省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师唐齐老师主讲,共计150余名师生参加。(查看更多)



四川:6月2日,震后15小时,雅安芦山各级团组织迅速行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在集中安置点开展志愿服务,“青青儿童乐园”已在芦山太平中学安置点、宝兴中学安置点开园。该乐园面向安置区少年儿童,提供有志愿者陪伴的安全玩耍场地;同时孩子们还会在专业志愿者的带领下,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尽快走出震后恐惧。(中国新闻网)



贵州:近日,“喜迎二十大 同心护未来”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贵阳市举行。此次活动重点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贵州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更好地保护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查看更多)

编  辑丨孙小千

校  对丨孙希雨

校  审丨陈虞文

值班编委丨刘 斐

点亮“在看”,关注热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