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路,走好每一步
时光更迭,新旧交替。
听着零点钟声,
对极不平凡的2020年道声再见,
向砥砺前行的2021年
问声你好。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汤汤。2020年疫情突袭、洪水肆虐……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全国各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扣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目标,凝集聚力,坚持农业内部“内向”融合、产业延伸“顺向”融合、功能拓展“横向”融合、新技术渗透“逆向”融合、农业与城镇“万向”融合、农业与各产业“多向”融合,确保乡村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刻,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心系何处,那些奋斗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民族振兴一线的人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乡产人。
有海归毅然辞职返乡创业,借助电商帮助乡亲们卖金桔,让村民住上“金桔楼”,开上“金桔车”;有思维超前、推崇时尚的IT男,创建多个澳洲淡水小龙虾养殖合作社,还“接二连三”做起龙虾即食加工和乡村休闲旅游;90后学霸“猪倌”、拥有47项专利的“山鸡王”、靠朋友圈一天销售300箱枇杷的“山妹子”……这一年,有太多乡产人值得被看见。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疫情期间,他们加班加点生产防疫物资,不计成本转型转产,出人出力捐资捐物,甚至成为“逆行者”奔赴前线。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走进直播间,为全国特别是贫困地区经营主体传经送宝。
这一年,共有3150万名“田秀才”“土专家”在乡创业创新,1010万人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他们成为乡村产业创新发展的最强生力军。
在特色产业领域,一批手工技艺精湛的匠人成为带动乡土文化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在他们努力下,农产品品质更优良,地域特色更鲜明,乡土气息更浓厚,小作物大产业成为常态。
有人醉心二产,一批经营规模大、创新水平高、联农带农紧、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脱颖而出,一批新技术、新装备被广泛应用。有人发力三产,疫情常态化下,乡村游备受青睐,1216个“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1000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年度乡村休闲旅游打卡点。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体乡产人发出砥砺奋进的最强音。
产业振兴路,走好每一步。一个乡产人可能力量微小,但当我们一起瞄准一个共同方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出发,必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
走好融合路。农业要越过产业、区域、城乡边界,与其他产业高位嫁接、跨界融合。农村产业融合,要融出新气质,融出新业态,融出新范式,“农业+”要致力让每一个奋力拼搏的乡产人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走好特色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培育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和独特人文历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开发更多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提高我国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走好创新路。做大做强农村创业创新,要有新理念、新思路,善用新技术、新手段。农业要搭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车,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播带货、产销对接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把好的农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把好的乡村美景推出去、火起来。
走好富裕路。乡村振兴就是要持续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构建生产联动、利益共享的联农带农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让农民分享乡村产业发展的成果。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用产业升级防止农民返贫。
2
0
2
1
往期回顾
/年终策划
/产业强镇
都来了,点个赞+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