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牛倌”赵昭:十年执着迎来“放牛班的春天”
“我要做精做强现代绿色循环农业,带动更多乡邻养好南阳黄牛,做强牛经济。”80后的新农人赵昭现任河南省南召县犇犇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返乡创业大学生,赵昭以梦为马,砥砺前行,在12年的时间里,带领团队逐步构建起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成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让南阳黄牛产业有了良好发展。
穿着光鲜靓丽的衣服,在整洁的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办公,是不少年轻人期待的工作场景,“以前农村打工潮兴盛,我也和其他人一样去到了城市,但每次回到家乡,就感觉城市在飞速发展,家乡却越来越荒凉,心里很不是滋味。”年轻的赵昭也曾是一名都市丽人,与众不同的是,当其他人都在进行“农村逃离计划”时,赵昭却选择了往反方向走,回到自己的家乡,“要为家乡做点什么,让父老乡亲们不用背井离乡也能有不错的收入。”
2008年11月,赵昭决然辞去工作,和丈夫一起返乡创业。放弃体面的工作回乡的赵昭刚开始并未被亲朋好友看好,“大家都觉得我是一时冲动,”面对质疑,赵昭并未着急回应,而是沉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做一名“放牛娃”。
什么样的牛,让一个女孩子放弃优越的工作回乡?赵昭告诉我们,在河南工业大学读书期间,她便已经留心国内牛肉的市场行情,经过调查研究,她发现,南阳黄牛与价格昂贵的神户黑牛处在同一纬度,质量同样上乘,但是肉制品较少,在家乡发展这个产业应该有巨大的前景。
于是,赵昭和丈夫自行设计了约三百平方米的牛舍,筹措资金、购买牛犊,开启了她的养牛之旅。
“没技术,没资金,只能揣着一颗不怕输的心,开启创业之路。”一路走来,赵昭夫妇凭借不服输的精神,逐步克服创业“两难”。
缺资金是第一难。由于没多少积蓄,赵昭夫妇从盖厂房便开始向朋友借钱,“那时候,磨破嘴皮说好话,只为表明我们是在干正事。”曾在夜色中,两个年轻人坐在村外田埂上,彼此安慰打气。“每天一睁眼都有大笔的开销,为了节省开支,我们买来旧门窗安装在牛舍里。后来地方政府领导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后,主动联络金融机构跟我们对接,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养牛场规模才逐步扩大,”赵昭回忆道。
缺技术是第二难。据了解,每个月的22日,赵昭都会把圈里的几十头牛牵出来过磅,看当月牛的体重增加了多少,增加的体重够不够饲料本钱。“因为没经验,刚开始赔了不少饲料钱。”
一到夏天,牛舍为防盗,窗子开得很小,通风散热不好,闷热的天气让已经有七八成膘的牛个个都卧在地上呼哧呼哧地喘粗气,即使买了几十台大工业电扇呼呼地吹风也无济于事,“屋里电扇吹出来的风也是热的。牛一受热就掉膘,一个夏天算下来,白搭了十多万块的料钱不说,整圈牛还掉秤几千斤。
为此,赵昭一边向人讨经验,一边下功夫改善牛舍,不仅亲自上阵跟着员工在牛棚里一起干农活,更坚持看书自学……自小没干过农活的赵昭,养牛后竟然能和员工一起卸下一袋百十来斤的饲料。在边学边养中,赵昭的牛养得越来越好,成了南召有名的养牛专业户。此外,赵昭还将研配的饲料以成本价提供给村民,免费送药给散养户治疗牛类疾病。
凭着不服输的精神,赵昭夫妇终于淌出了一条跨界养牛路。
年存栏肉牛1500余头,年出栏1800余头,年产值3200万元……这是赵昭返乡创业的成绩单,2012年,赵昭创办南召县犇犇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周边75户农户为社员,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养殖肉牛。
之后,赵昭成立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200亩,通过种养结合,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生态种植,农忙时带动用工2000人次,带动当地500多户农户发展养殖黄牛、种植饲料玉米、种植双孢菇等产业。此外,公司成立农机分部,购买大型秸秆收储设备,收购周边村庄的秸秆加工成饲料,在方便自己的同时也服务三农。
12年来,赵昭坚持在肉牛养殖上不断探索,逐步构建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据了解,一头成年肉牛每天产生粪便约20公斤,堆积起来,既污染环境又占用空间,把牛粪作为垃圾处理又会增加成本。
赵昭通过查阅书籍了解到,牛粪不仅可以培肥农田,还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作为种植菌菇的基料,农作物秸秆又可以加工成饲料,为此,赵昭多次请教种养大户,咨询农业专家……在她的努力下,牛粪变废为宝,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
“让‘我是农民我骄傲’的口号从村民心里扎根是自己的责任,看到农村有活力、农民有奔头,自己就心满意足了,”赵昭说道。
往期回顾
都来了,点个赞+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