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积影响因子超70!这位北化博士是如何做的?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北化校园里,也有一群青年学子,他们或刻苦学习、钻研学术,或投身实践、志愿奉献,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春只有一次,如何写就精彩青春、成就不凡人生,是深藏在一代代青年心头的“青春之问”,学校官微特开设“青语青询”专栏,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崇高远大理想,以青春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本期,为您讲述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理论研究类获奖者邱大平的故事。
邱大平,材料学院2018级博士生,师从杨儒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多孔炭材料的结构设计、合成及电化学储能应用。邱大平博士在读期间在众多知名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8篇,累积影响因子超过70。荣获2020年校长奖学金、2019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校级研究生“三好学生”等多个奖项和荣誉称号。
“一波三折”的投稿之路
2019年初,邱大平曾向本专业的某权威期刊投稿论文,可半个月后他等来的却是来自审稿人的拒稿意见。在经过反复的评估后,邱大平仍坚定地认为这篇论文论据充实、足够新颖,于是他在导师杨儒教授的鼓励下选择向编辑申诉,但编辑仍决定尊重审稿人的原始意见拒稿。
当自己满意的论文被一次又一次驳回时,邱大平曾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他也曾犹豫是否该降低对发表期刊水平的预期。但那时,导师杨儒教授在反复推敲过邱大平的论文后,鼓励他继续投稿,并随稿附上对审稿人的回信,请求编辑发送给该审稿人再对该论文进行重新评估。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审稿人对此次申诉表示了高度认可,该论文也得以顺利发表。
邱大平认为,科研需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但那些意见只是一种参考,科研工作者也要保持科研定力,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对自己的成果保持自信,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
“走出去”,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而无友,孤陋寡闻。科研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独自踱于象牙塔中只会固步自封,而学术会议就是一个让相同、相似研究领域的人走到一起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平时学术思路交流提供了分享与讨论的机会。
邱大平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如2019年第十届集成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会议、第四届能源化学与材料国际研讨会、第一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联动学术交流会、2019和2020年的两届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博学论坛。
这些经历都给邱大平提供了与业内知名学者直接交流学术问题、快速了解本领域及相近领域学术前沿及行业动态的机会。在会议上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也开拓了邱大平的眼界,使他学会用更开放、包容的态度投身科研工作。
做科研,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疫情期间,对邱大平博士毕业至关重要的几篇学术论文需要额外添加补充实验,这让身在湖北的他十分焦急。
就在此时,假期留校的师弟师妹们经过商议,决定在他的远程指导和参与下为他先做一部分工作,这让邱大平十分感动。尽管师弟师妹们面临着研究方向不一致、实验方法不熟悉等重重困难,但他们没有抱怨,还是与邱大平频繁的远程沟通,帮助他完成了部分补充实验。
实验周期长,非常耗费精力,师弟师妹们就轮班驻守在实验室;实验原理不十分清晰,他们就熬夜“啃论文”,力求了然于胸;实验中遇到了操作的难点,他们就时刻与邱大平保持视频通话。师弟师妹们雪中送炭式的关怀和帮助让邱大平深切地体会到:“做科研,做科研,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科研道路上的他不是孤身一人的单打独斗,良师益友的提携也是成功的关键。沮丧时有人激发你的信心,在困难之际有人给予你奋发向上的勇气,在迷惑时彼此讨论找出方向,科研之路才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导师寄语
杨儒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先进陶瓷与功能材料研究室主任
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纳米超净材料研究室主任
学习使人聪明,勤奋使人成功。邱大平同学寒窗苦读多年,勤奋钻研学术,打下了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且善于创新思维,科研成果丰硕。博士之后走上工作岗位,应该领会知者易悟,昧者难行之道理,坚定理想信念,志向远大,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团队风采
北京化工大学先进陶瓷与功能材料研究室
团队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30余名。兼有先进陶瓷与功能材料研究室、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纳米超净材料研究室,隶属于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2项、鉴定项目6项,参编专著1部、获省地市级科技奖3项。
研究方向:
1. 纳米材料化学与制备新技术:涉及纳米氧化物、硫化物的结构化学、电子传输和超级电容器及锂、钠、钾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2. 无机功能陶瓷材料:涉及固态离子电池电解质、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相变蓄能材料。
3.多孔炭储能材料:涉及超级电容器和锂、钠、钾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有序介孔炭材料、炭微球和炭气凝胶材料。
素材来源|党委研工部
责编|蔡雨含
美编|苏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