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勇教授,你们的事迹藏不住了
10月19日
学校收到了一封感谢信
这封信的作者
是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
他们要感谢的,正是
我校化工学院罗勇教授
和他的两位博士生
这些“颤巍巍”的字迹背后
流淌着两位老人深深的谢意
藏着一段细小但又暖心的故事
(向上滑动启阅)
北京化工大学领导:
今天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向您们反映贵校老师罗勇及学生姜澜(江澜)和学生王立华的助人为乐事迹。
我们是和平街的普通居民,我84周岁,老伴80周岁,两个老人在中日医院看急诊,人多,程序繁杂,很多事力不从心。
同为输液的病友罗老师看到现状就给予了大力帮助。他让学生姜澜(江澜)去医院搞辆轮椅,姜(江)不知费了多少周折搞来了轮椅。在姜澜(江澜)和王立华的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了采血、打针、做心电图……这些工作是我一个84岁的老人办不到的。
在输液过程中,我老伴一直呕吐不止,幸亏姜(江)、王二人搞来了塑料袋,使呕吐物免于污染急诊环境。罗老师还提供了清理呕吐的漱口水、大量的卫生纸。
事后我和老伴说:“今天遇到好人了,如果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真的很难完成。”
虽说这些事都是小事,但我认为北京化工大学在“教书育人、以德为先”的道路上已结出硕果。真是小事见真情啊!一个大学教授和博士生们能与我们平民百姓相依为命,真心地帮助我们,能不令人感动吗?
我真诚地愿意和您们交朋友,祝您们功德无量、又红又专,成为国家的栋梁!
和平街15区区民 王** 潘**
2021.10.19
据老人介绍,两人退休后独自生活在和平街15区。10月19日,王爷爷带着潘奶奶去中日友好医院看病。但由于他们都年事已高且行动不便,面对复杂的检查程序,两人不禁犯了难。
当天,我校化学工程学院罗勇教授由于急性阑尾炎也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输液,他看到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路都走不稳,心里也很是着急。刚好没多久,罗勇教授的两位博士生——化工学院2020级硕博连读研究生江澜和2021级直博生王立华下课后赶到了医院来探望他。罗勇老师就立马安排同学们去帮助老人,这也就有了感谢信里所提到的那些事情。
江澜
王立华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爷爷动情地说:“两个孩子一边给我老伴举着吊瓶,一边推着轮椅带着我和老伴去检查。在清理呕吐物的时候,他们一点嫌弃的样子都没有,来来回回跑了好多趟都没有抱怨。”尽管事情已过去将近一个星期,老人在电话那头对他们还是赞不绝口。
罗勇教授认为,他和两位同学只是顺手做了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就没有告诉老人他们的个人信息。“我突然想起来,输液瓶上有姓名,我才知道帮助我们的是罗勇老师和他的学生。”后来,王爷爷和潘奶奶悄悄记下了吊瓶上的名字,又通过“偷听”罗勇和学生的聊天,才得知他们来自北京化工大学。老人笑着说:“和我年轻时候一样,也是做科研的。”
罗勇,博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20年),兼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强化专委会副秘书长等。
80多岁的老人为这点“小事”大动“手笔”值得吗?老人在电话中一再强调,他和老伴身体都不好,年轻人的“小事”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是“大事”。萍水相逢却愿意为陌生人伸出援手,仅仅通过这件“小事”就可以感受到他们身上大大的善意,“人家这么有学问的人,把生命看得这么重要去帮助老人,我觉得是高尚的。希望你们能把我和老伴的感谢传达给他们。”
收到感谢信后,罗勇教授和学生们都非常惊讶,他们付出的一份小小的善意竟被两位老人感念至今,“我们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看到两位老人步履蹒跚的身影,我想任何一个北化师生都不会袖手旁观的。”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罗老师和同学们践行着
“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信条
用点点爱心温暖了你我
正如两位老人说的那样
“小事见真情”
我们相信这样的小故事
在北化还有很多很多
让我们为他们点赞鼓掌
用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
继续弘扬校训精神
为“母校之光”增光添彩
”
“emo”了?看这里!
重要提醒!全体北化人请模范遵守
喜报连连!祝贺这些优秀的北化人
出品|党委宣传部
文字|刘一君
责编|张沐祺
美编|周玉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