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曾在北化从教30年的她竟是抗美援朝英雄!

请关注 北京化工大学
2024-08-16

编者按:

巍巍山上,有人点灯;蜿蜒山路,有人前行。他们,护九州之地,守四海祥和。枪林弹雨,异国他乡,他们守护的是脚下的土地,亦是身后的故乡。他们燃烧自己,点亮了我们今天的幸福之光。本期,让我们一起聆听抗美援朝英雄、北京化工大学退休教师陈道仪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书写时代华章。

2020年10月21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七休养所,陈道仪受领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证章



个人简介



陈道仪,女,四川宜宾人,1930年3月生。1949年12月在重庆入伍,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十一军军政大学短暂学习,同年秋赴贵州剿匪,立二等功。1951年3月赴朝作战,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宣传队宣传员、师野战医院护理员、师后勤政工室工作员(正排级)、政治部组织科干事(正排级),受师政治部选报表扬。1953年4月参加长春东北干部补习班学习,同年10月考入大连工学院化工系。1959年8月,分配到北京化工大学工作。1988年3月退休。

加入人民解放军

1947年以前,陈道仪在长江上游的宜宾长大,在她的儿时记忆中,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贪污腐败,社会极其不稳定,土匪横行,遍地都是鸦片贩,老百姓穷困潦倒。

1947年,因为父亲工作调动,陈道仪转学到重庆的清华中学,学校的地下党非常活跃,她深受其影响。在文艺演出时,解放军文工团会打腰鼓宣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了不打扰到百姓的正常生活,解放军战士经常睡在大街上,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与国民党的腐败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更坚定了陈道仪加入解放军的决心。

1949年12月,重庆刚解放,陈道仪便踊跃参军,到万县的十一军军政大学(以下简称“军大”)学习半年左右,之后被分配到九十一团。

此时,新中国刚刚诞生,经济非常困难,陈道仪的军大训练生活非常艰苦,吃的菜只有白萝卜,但她在这种困难条件下仍然坚持严格的军事训练。后来,陈道仪和战友们一起去开荒、浇地、养猪,生活条件才逐渐好转起来。

贵州剿匪,紧急赴朝

军大毕业后,陈道仪被编入二野三十一师九十一团。1950年秋天,她赶赴贵州剿匪,那里的百姓饥寒交迫,有的村全村只有一件棉衣,甚至做饭时连盐都吃不起。贵州剿匪极为艰苦,土匪大部分是国民党的散兵游勇,一手烟枪,一手钢枪,很是猖獗,加之山高林密,行动不便,这给剿匪行动增加了许多困难。

完成剿匪任务后,陈道仪所在的团接到紧急任务,一路奔驰,抵达辽宁安东(今丹东)。1951年3月21日,第十二军在军长曾绍山、副军长兼参谋长肖永银率领下,由长甸河口入朝。穿过鸭绿江,眼前的景象令陈道仪今生难忘:朝鲜满目疮痍,所有城市、村镇都面目全非,偶尔看到一段烟囱,才能知道这里曾经是一座城市。

入朝以后,陈道仪等女兵被收编在卫生队,负责护理工作。为躲避轰炸,队伍只能夜里行军,陈道仪与战友们连续走了18天。朝鲜气候湿冷,她们每个人都背着一块沉重的绿色橡胶雨布,用来铺在地上防潮才得以休息。

到达谷山后,发放的粮食只有黄豆和麦子,陈道仪和战友们只能到附近的老乡家把黄豆磨成豆浆,把麦子磨成粉,做成馒头吃。虽然没有菜,但也让18天没有吃上一顿正经饭的战士们心满意足。相比之下,美军吃罐头,感恩节还能吃上特地从美国运来的火鸡,物质条件上的差距在当时极为明显。

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与美军相比也有巨大差距,美军装备精良,而我军就只有小米加步枪。虽然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陈道仪仍记得当时有一个炊事员被美军刺伤后,依然用扁担坚持作战,最终成功打倒美军,这也坚定了她对战争必胜的信念。

1950年12月23日,陈道仪在剿匪作战中荣立二等功的喜报


参加第五次战役

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挫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指挥的韩国军从侧后方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反击战。

陈道仪进入朝鲜仅一个月,就赶上动员参加第五次战役,她每天负重40多斤行军,其中包括铁锹、雨布、水壶等,这些让她的骨头逐渐变了形,脊柱也弯曲了。行军途中,只能露宿野外,靠穿的衣服和雨布来御寒;吃饭时,垒几块石头,找点干草当柴火烧,在脸盆中倒入水和炒面,没有盐也没有油,一顿饭也就制作完成。

跟着部队抵达汉城郊区后,陈道仪的任务是照顾一批伤员。看到伤员普遍都很年轻,就身负重伤,甚至变成残疾,她深感痛心。但当时医疗条件很差,陈道仪能做的也只有安抚伤员的情绪和进行一些简单的包扎工作。

在一次回撤中,陈道仪所在的师行军时被美军发现,遭到敌机俯冲扫射,这也是陈道仪离死亡最近的一次,“敌机飞得非常低,近的都能看到飞行员了,我找了一个坡蜷缩着,敌机扫射的子弹就在身旁炸开,冒着金星,幸运的是未被子弹击中,我得以死里逃生。”回忆起那段经历,敌机俯冲的声音仿佛仍在回荡,在回国后很长时间,每次听到类似的声音,陈道仪仍会感到紧张和惧怕。

当时,陈道仪和其他的女战士还承担着文工团的工作。1951年,在一次慰问演出结束后,她们在返回途中遭遇敌人的炮火封锁。夜色正浓,陈道仪等战士们要穿过前方的一条小河,天气很冷,河里结了薄冰,穿越炮火封锁线非常不容易。一个名叫刘文的女同志为了接应后面的同志,甚至被大炮炸断了左腿。

陈道仪深刻感悟战争的残酷性,太多人为了最终的胜利而牺牲,军人不屈的精神和坚韧的品质在他们身上展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这些人将永远被铭记。

1953年3月,陈道仪在朝鲜元山

血战上甘岭

1951年冬天,朝鲜很冷,冷到漱口的热水刚吐出来,还没有落地就已冻成冰。陈道仪和战友们为了不暴露,只能住在矿洞中,办公和睡觉都在其中,进出也只能靠仅有半人高的地道。经过战火的考验,陈道仪和战士们的意志得到磨砺,他们不怕死了,甚至没想到能活着回到故土。

1952年10月,陈道仪所在的十二军三十一师紧急赶赴上甘岭接替十五军在597.9高地主阵地防御。上甘岭战役战况异常惨烈,“阵地上什么都没有了,石头都打碎了,树也打没了,战场上全是浮土。”尽管前线条件非常困难,但是陈道仪所在的文工团队员还是冒着生命危险去上甘岭进行慰问演出,拿起快板给战士们加油打气,即使条件简陋,一词一句,铿锵有力,鼓舞着战士们的心。

上甘岭战役中,一条条用铁镐挖出的坑道起了重要作用,让前线战士们能更好地利用地形优势,战士们持续鏖战43天,击退了敌人900多次冲锋,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伟大的丰碑。

投身教育事业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需要大量的人才。同年4月,陈道仪从朝鲜返回中国,在长春补习了几个月后,顺利参加高考,并考入大连工学院无机专业。1959年毕业后,陈道仪被分配至北京化工学院(今北京化工大学)工作。当时北京化工大学本部还处于建设阶段,陈道仪经常带着学生去平地、建设学校。

在北化执教的30年里,陈道仪一开始是在无机组任教,后来她转到了防腐专业任教,一直到退休。期间,陈道仪于1981年凭借石墨改性聚丙烯换热器荣获化工部重大科技成果奖,并于1982年参与制定的《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介质性能实验方法》获批为国家标准,为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陈道仪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新中国,护卫了这锦绣山河,志愿军战士们一身血两脚泥,只为让我们不再经历战火,永享和平,他们以生命赴使命,以热血展担当,铸就了气壮山河、彪炳千秋的历史丰碑。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要从伟大的抗美援朝中汲取思想伟力,激发前进动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烂之花,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

查收!小百和花花的集邮日记~

叮铃铃~北化向你发出了通话邀请

从北化毕业后,他们去了……

来源|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整理|于杰瑞

责编|贾舒然 曹煊奇 

美编|刘依坷 姚瑞佳 蒋若如

审核|韩悦 欧宝铭 夏颖

出品|党委宣传部

记得为北小化点亮这里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化工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