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大化工领域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的“北化模式”

请关注 北京化工大学
2024-08-24



编者按:



近日,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报》分别以《北京化工大学:探索大化工领域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的“北化模式”》《北京化工大学建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培养化工领域国际化工程人才》为题报道我校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如何通过国际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师后备力量。

“你们向世界展示了中法工程师后备力量的北化风采。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希望大家当好中法友谊使者,为促进两国交流合作贡献力量……”在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2024届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暨工程师文凭授予仪式上,北京化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天伟深情寄语毕业生。

随后,谭天伟和法国巴黎国家高等化学学校校长Christian LERMINIAUX,在现场合作院校、企业、家长等代表的共同见证下,分别为本、硕毕业生拨穗正冠,授予学位。

图为谭天伟和Christian LERMINIAUX为毕业生授予学位

就在6月12日,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收到了法国教育部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ommission des Titres d’Ingénieur,简称CTI)发来的认证通过通知,这是学院首次申请和通过CTI认证,并成为国内首个化工领域通过法国CTI认证的中法工程师学院



先行先试

闯出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路子



十年躬耕不辍,七载桃李芬芳。今年,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首届硕士生毕业,代表着北京化工大学在大化工领域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上完成全流程实践。通过资格认定的硕士毕业生可同时获得学历文凭和经法国CTI认证的工程师文凭,或奔赴世界知名企业工作,或继续求学深造,在实干中锻造精品,在工程上大展才华。 

从2014年与法国巴黎国家高等化学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到2017年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获得教育部批准;从2018年学院在法国驻华大使馆正式揭牌,到2024年开始接收法方合作院校留学生……十年来,北京化工大学以打造国内首个化工类中法工程师学院和学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为契机,筚路蓝缕、稳扎稳打,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北化特色的国际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图为2018年1月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揭牌

“这条工程教育创新之路发端于学校对时代发展大势、科技革命之变、行业人才急需的深入思考。”院长秦培勇介绍,学院依托北化在化工、材料与生物工程领域的学科优势,引进法国精英工程师培养体系,通过借鉴吸收后“嫁接”培育,突出夯实数理化基础,注重工程实践,培养国际化视野,与北化学科体系一脉相承,让“厚理强工+国际化视野”螺旋式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更具学校特色和中国风格。

先行先试、敢闯敢干、善作善成。校领导率团赴国外高校、企业调研,法国高校及预科学校代表团来校访问,联合兄弟院校进行法语教学研讨,举办国际化高端工程人才培养论坛,与法国国立高等工艺学院联合举办创新挑战赛……

在此基础上,学院坚持以树立“国际品牌”的标准,高质量推进学校的“育人试点”建设,持续探索“产学研用”全过程融合协同育人新途径,先后与中石化、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华熙生物、道达尔能源、法国电力、法液空、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学院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范围,为学生提供赴法国学习交流机会,构建了学生交流交换新格局。研究生期间,学生可以选择去巴黎文理研究大学、图卢兹综合理工学校、里昂第一大学、里尔中央理工学校或波城大学攻读硕士双学位。




筑巢引凤

多元师资助力学生成长



送走最后一批毕业生,姜恺老师的手机一下子“安静”不少。他笑着解释道:“往常,我的企业微信统计的每周会话时长,基本都在1000分钟左右。我会结合自己在国外求学工作的经历,随时随地解答同学们学业和生活中的疑问。”

作为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首批专职数学讲师之一,姜恺曾有过丰富的国外教学科研经历。谈及回国任教的初心,他认为,这份工作既专业对口,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那时学院刚刚起步,为青年教师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舞台,大家干劲十足,充满希望。”

一直以来,工程师学院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来抓,持续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引育并举协同发力,打造了由自有国际化师资、法方合作院校高水平教授、大型跨国集团企业导师构成的“三位一体”师资团队。

图为学院组织的中法教师联谊活动暨集体生日会

特别是外籍教师方面,学院基础教育阶段由法国教育部派遣经验丰富的数理化教师来华全职任教;工程师教育阶段专业课程由法方合作院校选派高水平教授承担;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法国科学院院士等高端学者开设学术前沿高端讲座。一支理工融合、中外互补、学科贯通、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文静老师,我们高数的微积分在物理中是怎么应用的?”走进工程师学院数理化、法语各教研组教学工作例会,常会看到不同学科的中外教师线上线下欢聚一堂,正在热烈研讨备课,以便打破专业和语言壁垒,在融会贯通中,螺旋渐进夯实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提升教学效果。

化学教师刘建荣介绍:“我们也会不时‘同步’某一术语的法语翻译和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推动课程体系化、专业化建设。除此之外,学院还通过组织中法教师联谊活动暨集体生日会、外教中文课、集体参观等,大家一起交流经验、分享生活,从而加强中法教师的沟通融合。”



乘风破浪

“在大海里学会游泳”



尽管前一天不慎扭伤了脚,李方家还是蹒跚着坚持走到了台上。随后,他流利地用中、英、法三语发表毕业感言,代表全体毕业生向学校、学院和老师们表达诚挚谢意,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秦培勇在主持时不由得感慨道,李方家同学身上有着一股工程师学院师生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拼劲儿和韧劲儿。

同为2024届硕士毕业生的邵正旋和王宇翔对此深以为然。回顾这7年求学之路,他们坦言,无论是从大一法语“零基础”到大三起适应全法语授课,还是从远赴异国他乡克服“文化休克”到沉浸式投入世界知名企业的工程实践等,“完成这些转变仅凭兴趣远远不够,还需要对自己狠一点,一次次咬紧牙关,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图为2023年11月举办的国际化高端工程人才培养论坛

据了解,学院以“大工程观”为引领,引进法国精英工程师教育理念,以法、英、中为主要授课语言。前三年为基础教育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外语能力;后三至四年为工程师教育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程理论,并通过企业实习实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

为推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扎根中国大地,涵育世界情怀,学院构建了“人文思政课程、理科课程、专业课程、外语课程和工程实践课程”五大模块课程体系。对于基础的数理化课程,则采用C-TDP教学模式,即大班理论课(Cours)、小班习题课(Travaux Dirigés)与分组实验课(Travaux Pratiques)。

目前已入职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曹雪儿,刚好从事与专业对口的技术研发工作。她表示,实打实的企业实训锻炼及工匠精神熏陶,奠定了她扎实的动手实践能力,“就好比我们一开始就是在大海中学习游泳,通过实战提前锻造了乘风破浪的本领。”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苏海佳在赴法国参加2024中法教育发展论坛期间,专题围绕中法高校合作开创新局面、中法合作全面新布局、中法产学研用合作新举措、中法创新人才培养新道路,全面介绍了中法绿色能源化工合作新未来。她表示:“未来,北京化工大学将持续致力于拓展中法化工类高水平人才培养深度与广度,搭建中法科研合作和发展平台,聚焦培育国际高质量合作新动能、深耕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范式、续写‘开放北化’新篇章。”

这是与七月相遇的小美好吗?

第一届夏日荷花节来了 | 夏韵悠长,“荷”你有约

10颗!学生们心中最亮的星!

图片|巴黎居里工程师学院

文字|刘一君 王洁

责编|张家仪 刘依坷

美编|刘依坷

审核|韩悦 欧宝铭 夏颖

出品|党委宣传部

记得为北小化点亮这里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化工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