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辛小湘说两会 | 新质生产力的“惊蛰之声”

米琦 指点
2024-11-22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半年时间以来,这五个字如同火种一般迅速点燃全国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火炬,激发了全社会向“新”而行的热情。

2024年3月5日,恰逢惊蛰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总书记在今年两会第一次下团组再谈新质生产力,并强调了“因地制宜”四个字,可以预见,这是中国经济提档转型换道升级的又一声惊雷

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新质生产力镶嵌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天之下,它代表一种前所未有的引擎力量,必将开启一个中国式现代化崭新的发展篇章。


由时代催生又萌生时代的新理论


辛小湘在去年发表过《总书记考察黑龙江后,科技创新关键词再“+1”》,文中对新质生产力作了初步的研究与探索。荣登《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3年十大流行语榜首的新质生产力,在经历被反复提及之后,进一步准确把握其中的理论内涵,对产生更好的实践成效大有裨益。

从党的历史上来看,在不同的革命阶段中,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都在被破除,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能否如期如愿地变为现实,取决于当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契合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经历了飞速的发展期。然而现在我们正逐步转向以质量提升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模式,以往靠增加资源和劳动力投入来推进经济增长的做法已不再适用。我们亟待一种新的模式来突破发展的瓶颈、开拓新的发展领域,为新时代奏响前进的最强音。

定准“主音调”:因地制宜革新改革的先声是观念的变革。新质生产力产生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提出的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它是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一个“风向标”。

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日甚一日,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被破坏是显然的,但与此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这样说道。

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为了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强调“因地制宜”地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高质量发展更稳定、更全面的根基所在。

找准“重音节”:科学技术创新。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中科技创新的“含量”极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所谓创新,就是指用全新的方法来解决现有问题的实践活动。摆脱“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局,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必须有创新思维作为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

聚焦科学技术的新质生产力,渗透在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由它们的质变产生源源不断的财富。数字化如一把钥匙,打开了生产力的新大门;智能化似一双翅膀,增加了发展的新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以生产力体系理论指导产业加“数”增“智”,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实现深度融合,必然能够引发新动能的释放。

叠加“强音符”:坚定发展信心。作为一种极具前瞻性的生产力发展理论,新质生产力可谓是指引中国经济大船持续破浪前行的理论向导和实践强光。通过强化理论指导、创新驱动、政策支持与系统构建,企业有了新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新变化,而这种改变仍在势不可挡地继续着。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各种新兴技术和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它们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激发了新产业新业态的诞生,社会和经济向前持续发展的景象我们有目共睹。同时也要看到,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仍然大量存在的现实。

自新质生产力提出到现在,总书记的讲话从“加快形成”到“加快发展”,再到“因地制宜发展”。字词的变化基于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体现了生产力理论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这就表明,我们有信心以战略定力和策略活力应变局、开新局,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道路上完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首要任务。


真抓实干,向“新”而行

2024年1月以来,包括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河北、四川、重庆、湖南在内的多个省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明确了相关支持措施。在2月各地陆续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新质生产力也被重点提及。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年份,湖南这片充满科创活力的热烈土地,该如何将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2024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了湖南经济工作的规律性把握、系统性谋划、全局性推进、重点性突破,明确提出2024年湖南将加快科技创新高地五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向上”。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引领的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湖南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必由之路。

而新质生产力,则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强大引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俞书宏形象地将科技创新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动机”

面对新质生产力的滚滚浪潮,湖南以创新为源、产业为本、绿色为底、环境为基,大力推动“三个高地”标志性工程建设,着力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

湖南省政府2023年出台的《湖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科学谋划了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方向和时空布局,要求充分发挥长株潭核心引领作用,大力提升省域副中心支撑能力,持续增强市州间产业联动,构建“一核引领、两翼支撑、多点协同”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格局,推动湖南逐步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新兴、未来产业布局“向前”。

2023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紧盯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重点方向,推动前沿技术与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融合,构建全方位、多维度、可持续的应用场景体系,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展现了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如,30多年来,万步炎带领“海牛”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持续研发“海牛”系列钻机系统,将深海资源与地质勘探的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为湖南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如,随着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盛大开幕,北斗产业、智能制造、复合新材、清洁能源等一批高科技含量的新兴产业,正逐渐壮大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湖南新质生产力发展领航。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事关高质量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也是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战略之举。要注重培育高水平未来产业企业梯队,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支持龙头企业平台化发展,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梯度培育“小巨人”企业。同时,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各类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芙蓉计划”和“三尖”创新人才工程,着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经济发展高速“向新”。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去年6月,省委书记沈晓明在2023互联网岳麓峰会上对外宣布,“正谋划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使之成为湖南现阶段创新驱动发展的第四项标志性工程”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创新能力连续四年位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八的长沙,由此有了争先进位的全新目标。

据统计,湖南的创新综合实力已经连续进位到全国第9位,企业创新综合指标在全国排名第8,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中西部第一。2022年,湖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4.2%,增速位居全国第5位。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万亿元,增长8.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占制造业比重达51.3%;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19个,居中部首位。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湖南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以及对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投入。

新征程上,湖南依然要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积极打造新质生产力的经济新高地。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大国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是认知力和创造力的竞争。以新质生产力激发发展新动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迎来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本文由指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辛小湘丨年轻干部成长离不开“螺丝钉”精神


辛小湘 | 年轻干部当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一周习语】年轻干部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指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