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问西东》雪藏5年,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2018-01-16 青春山东

来源:灼见、再深一点、中国新闻周刊、LinkedIn、六神磊磊读金庸

“这才是更值得尊重的、更多人的‘芳华’啊!”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太美好了,姿态笔直,青春就应该是那个样子!”


“明明一副烂片卖相,竟然拍出了时代的风骨。”


目前,《无问西东》

豆瓣评分已经上升到7.1


许多人不看好《无问西东》,因为它是清华大学的官方校庆电影。


2011年,正值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校方决定推出一部校庆电影,片名就取自清华校歌中的“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2012年底,电影杀青,但直到5年之后,我们才在荧幕上看到了它。


零点场的《无问西东》,满座。观众们屏息凝神的沉寂裹挟着两小时的片长一闪而过,在掌声和叹息声中结束首映。



这部电影从2011年开机到2018年上映,7年间补拍了N次。四位主演章子怡、张震、黄晓明、王力宏彼时都是单身,而今都已结婚生子。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这部横跨四个年代的电影,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

青春和战争都是相似的

敢于揭开伤疤才最是难得

《无问西东》的英文译名远不像中文一样大气,居然是听起来十分烂俗的“Forever Young”。


只有看完全片才明白个中缘由,青春不只属于少年和青年,青春不仅止于爱情和友谊,青春甚至也不局限于和平年代的歌舞升平。


1923年,战乱年代的静谧一隅——清华大学里,国文和英语满分、物理却不及格的吴领澜(陈楚生饰),陷入了那个纷乱年代中“人人但求学以致用”的困惑。



他的青春充满迷惘和忧郁,不知该为应用而学,还是从心而学。


10多年过去,1937年。清华、北大和南开联合南迁,从后世来看几乎保存了全部国人精华。


扎根昆明的“西南联大”校园里,富家公子沈光耀(王力宏饰)以近乎完美的形象汲取着知识,摸索着思辨,度过充实而昂扬的青春时光。



20多年后的60年代,孤儿出身的陈鹏(黄晓明饰)在清华学习核应用物理,他的初中好友王敏佳(章子怡饰)和李想在医院上班。


三人的相处,有着每个普通人的青春光影:纯洁的友谊,克制的情愫和时代捆绑下的各奔西东。



而在现代,在广告公司任职的张果果(张震饰)精明干练,正是青春勃发的阶段。


然而他却因为卷入高层的权力斗争而被动离职,同时被动背弃了本应以公司之名资助的四胞胎家庭。



这样看似散乱的人物、时间线,其实暗藏着一条若即若离的风筝线。

 

这条线,是有强有弱的人物交集


张果果父母的战友,是陈鹏的好友李想。在日军侵华期间,还是孩子的陈鹏因着加入飞行大队的沈光耀一次次从空中投放的食物才勉强存活。


而西南联大时期的学子沈光耀,和教授吴领澜有过几面之缘。

 

这条线,也是他们在面对家国蒙难、时代洪流和利益争斗时,不约而同的不忘初心

 

吴领澜一介书生,在条件恶劣、日军轰炸不断的昆明坚持授课。


沈光耀富家出身,国难来临时不惜背弃家训投笔从戎。


陈鹏安身戈壁沙漠,为“两弹一星”奉献青春,也在“文革”中保护被殴打毁容的王敏佳,坚守不弃。


张果果终于还是放不下因诞下四胞胎而陷于穷困的陌生家庭,奔走相助……



而更为核心的是,这些人物,都是所处时代人物群像的集合与代表。除了自己的喜恶爱恨,他们身上凝结了独属于各个时代的气质。

 

你中有我,我中有他,共同经历光彩卓绝的青春年华,也共同捱过时代和生活强加的锤锤重击。

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永远年轻,永远昂扬激荡

电影里,对于“无问西东”的阐释处处可见。


校舍里方言夹杂的学生,田间地头、河边垄上讲课的先生……他们在西南联大破败的校舍里,在躲避日军轰炸的山坳窑洞中,有些许决绝地上演沉稳而坚定的默剧...


外面是炮火烽烟、生灵涂炭,他们抓住一切时间,抓住每一本书、每一句诗,想把支撑国家民族和个人的文化之力快速再快速,深刻再深刻地纳入心胸、融入血液。


这不是生逢乱世的避世独善,而是胸怀天下所以抱屈而学,心系苍生所以逆流而行。

 

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人、文化、风骨,在国家蒙难、民族危机的时刻,汇聚于一处,无言内外、不分你我。


 


每一张年轻的脸,都曾以为命运对他们充满善意。导演的用心体现于此,注意,是用心而非匠心,匠心大多工于机巧,但用心只需要一个真诚的态度。



看看这些辉耀海内外的名字吧——王国维、梅贻琦、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冯友兰、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邓稼先......


黑压压的电影院里,每个人物原型揭晓,都引来观众克制而又发自内心的惊呼。


这叹服和感慨,源自学生时代的语文历史课本、源自祖辈传颂的先贤逸闻、源自在世界东方兀自丰饶却也历尽战火洗礼的中国人那份对自我的模糊认知。


那些漂浮在空中虚无缥缈的情怀,就这样有了真正的落脚之处。


思考人生不可耻,生命是这么的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好要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在每一个细节里都保持自己的勇气和爱,无问西东,只问始终。



你要怎样度过你的一生,想好了吗?

不辜负一个时代

就要看到那个时代的苦难

人,活在不同的时代,面对时代大势,都迷茫,能做的都有限。


人,不能选择时代,这一点,不管男人女人,傻子和聪明人,平凡的人或者英雄豪杰,都没有例外。


但是,人,可以定义自己的活法。


出生证怎么写,我管不了。但是墓志铭怎么写,多多少少,一般总能使得上一把劲。


除非是成年之前夭折了、挂了、被天上掉雹子砸中了,不然,总有一些东西你可以掌握。


“不辜负这个时代”,说得没错。但怎么不辜负?昨晚看电影的时候我就一直想。我觉得是:看得到那个时代的苦难。


每一个年代,总会有光明的东西,也总有会有那个时代的苦难,总有一些人处境艰难,总有一些事不能无视。


你眼睛一闭,一切苦难都不看,很容易。沈光耀就可以,出身名门,家族那么有钱有势,“三代五将”,只要他眼睛一闭,继续做少爷,日寇肆虐又怎么样。


可是他没有,他分明看到国难当头,人民辗转沟壑,孩子死于战火和饥饿。这是他那个时代的苦难。


吴岭澜也没有,他生在20年代,分明看到国家古老而颟顸,文明难立,民智未开,广大青年缺乏教育。泰戈尔在清华问:有什么东西你们可以拿出来,作为给新世界的敬意?当时的中国难以回答。这是他那个时代的苦难。


无视这些东西,甚至连默默的同情都没有,你就是辜负时代。


你就不能叫青年,充其量只是年轻过而已。



一个人的选择,如果考量到了别人的苦难,那就不是鸡血,是热血。


什么叫青春?电影里说的几个词儿,有真心,正义,无畏,加上同情,才是青春过。


沈光耀的妈妈说:我最怕的不是你死,不是沈家无后,而是怕你都还没有好好活过,就早早离开了世界。


但沈光耀的最终选择,我觉得是另一种回答:我更怕自己都还没有好好当过青年,就直接跳到了世故、精致利己、没有同情的中年。


也因为此,吴岭澜投身了冷清的文史哲,培养学生,孜孜不倦;张果果更加平凡一点,但也去救助了四胞胎家庭,而且叮嘱“我的名片你们多拿几张”。


有人觉得,影片里青年们的选择,缺乏说服力。我却觉得足够有说服力——


山河破碎,满目疮痍,连书桌都安放不下了,无辜的孩子在自己臂弯里死掉,所以一个贵族青年毅然从军,这没有说服力吗?


你觉得还要多大的苦难,还要流淌多少泪血,才算有说服力呢?


少年人如春起之苗。

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

惟盛气也,故豪壮;惟豪壮也,故冒险;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电影里的这些小细节

让人泪目...

 

西南联大。


学生们坐在临时搭建的屋子里上课,雨水透过屋顶逐渐渗露了下来。老师数次提高了音量,可还是盖不过屋外的雨声,只好在黑板上写下了“静坐听雨“四个字。


那一刻,我只感受到了庄严和肃穆。 而这个细节其实也是有“史实”的。


西南联大经济系教授陈岱孙向来以上课“准时”著称。但是每次在下雨时,他上课的节奏就要被打乱,雨点打在铁皮屋顶上,人的声音再大还是嘈杂不清,陈岱孙无奈,只好在黑板上写了“静坐听雨”。


后来经济愈发困难,学校连铁皮屋顶的房子都盖不起,还把以前的铁皮房顶卖掉以维持运转,全部改造成了稻草屋顶。


昆明多雨,但凡下雨教室漏雨厉害, 学生们只好打着伞上课。


警报来袭,学生和老师们都急忙收拾东西赶往避难处。沈光耀不慌不忙地到了厨房,去煮母亲带给他的冰糖莲子。


离家千万里,以此寄相思。


话说,汪曾祺先生《跑警报》中,还有过类似片段的描写。“另一个是一位广东同学,姓郑,爱吃莲子。一有警报,他就用一个大漱口缸到锅炉火口上去煮莲子。


警报解除了,他的莲子也烂了。有一次日本飞机炸了联大,昆明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弹,这位郑老兄听着炸弹乒乒乓乓在不远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图书馆旁的锅炉上,神色不动地搅和他的冰糖莲子。”

 

沈光耀问吴岭澜为什么还没走,吴岭澜回答说,“学生还没走,老师怎么能走呢?”



“世俗是这样强大,

强大到你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可是如果了解到青春只有这些日子,

不知道

你们是否还会在意那些世俗让你们在意的事情,

比如占有什么才是荣耀,

拥有什么才被爱?”

 

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

听从你心,

无问西东!


更 多 精 彩

青年“互联网+”十大领军人物推选活动

期末考试,你准备好了吗?

2018年征兵!祖国需要,我随叫随到!

今天的头条,属于他!

欢 迎 关 注

本 期 编 辑 | 胡小清

 投稿 | qcsd2015@163.com

转载注明 | 青春山东 (ID:sdgqt2014)

  并添加二维码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