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青春山东”(ID:sdgqt2014)综合整理自中国之声、央视新闻、杭州日报、@大米Video、杭州市西湖区红十字会等1月12日,浙江省中医院的病房里,47岁的李阿姨电话响个不停。“不好意思哦,这两天我女儿有点事情在医院里,我走不开。”在她身旁,女儿余悦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转头看看妈妈。
3个月前,余悦琴接到长沙红十字会的一个电话,她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
余悦琴,1998年生,出落得漂漂亮亮,去年夏天刚刚大学毕业,在浙江工作。去年10月,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下午,余悦琴在忙碌中接到长沙红十字会的电话,“你好,这里是长沙市红十字会,您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请问您现在还生活在长沙吗?”小余以为是诈骗电话,草草回了句自己已经在浙江生活,匆忙挂了电话。不过,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前,在长沙上大学时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画面随着这通电话清晰起来。“时间过去两年多了,我都快忘记这回事了。很意外,但转念一想,仅仅两年就初配成功,对患者对我都是一种幸运。”小余说。11月,余悦琴的初配信息转到了杭州市西湖区红十字会。小余表达了自己的决定:“我愿意。”接着,她顺利通过了高分辨配型和体检环节。年底是小余单位最忙的时候,这让小余有些犯难,正是办公室人手紧缺的时候,自己也才刚刚工作半年,现在捐献造干要请15天的假,是不是有点过分。她向分管主任提起,主任的回复让她彻底安了心:“你不要担心。这是你们当下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我给你批假,你放心去。”生活里的小余很爱美,喜欢美美地自拍,有着甜甜的笑容,可在得知捐献造干时最好要达到符合捐献的体重标准,体重96斤的她又开始努力增重——饭量增了,还要吃夜宵,半个月里涨了近10斤。“我都不敢承认我这么能吃吃吃......”她难为情地说,“不过我有信心,之后肯定会瘦回来的!”从1月8日入院到12日上午采集,小余打了9针动员剂,以促进干细胞到达外周血,“腰酸胀酸胀的,但能忍受。”她轻描淡写地带过了这个过程。而实际上,前一天晚上她难受得一宿没睡好,第二天一早7点就又到病房了。长达7小时的采集,李阿姨一直陪在女儿身边,那个在她眼里连拔牙都要哄的小女孩好像一下长大了。此时,小余两只手臂都扎着牙签般粗细的针头,鲜红的血液从左手臂流出,通过采集器的运作,一点点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剩余的血液通过另一根软管回输到她的体内。
她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道:“2020年是很不寻常的一年,疫情之后,我觉得没什么比一个人健康活着更重要。茫茫人海中,我只是短暂地付出就可以让一个人健康地活下去,让一个家庭回归安宁,让他们继续做父母的儿女、孩子的父母、朋友的朋友、工作的搭档,我愿意,去做呀!”1月12日下午4时,240毫升的造干混悬液从小余血液中分离出来,像一颗蓄满蓬勃生命力的种子,被护送员小心翼翼地放进保温盒,开始一次新的接力。700公里之外,一个血液病患者正在病床上满怀希望地等待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