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棵树 | 红花羊蹄甲 · 小寒
节
气
中国二十四节气
小
寒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倒数第二个节气,小寒大寒整一年,一年的轮回即将结束重新开始了。
顽冰旧雪劝旧年 金樽烈酒暖轻寒
节
气
小寒小寒,寒气将满。小寒一到,我国北方地区的天空似乎都要为之冻结,天空有一种肃杀之气,日出日落的颜色都与其余三季不同。
而对于这片大地上的精灵来说,小寒到来的时候尚未到最寒冷之时,15天后的大寒才是冷到极致的。
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不过在南方部分地区,因为太阳回南较早,大寒可能反而不如小寒寒冷。
可古人产出的二十四节主要是黄河流域一带的气候,所以在黄河流域大寒要比小寒更加寒冷。因而有小寒大寒之分。
节
气
节气·物候
小寒时节虽然天寒地冻,但是古人却也在其中看到了大地回暖的希望,因而得出小寒三候:雁北乡,鹊始巢,雉鸲。
一候 · 雁北乡
小寒刚开始,最为遵守时令的大雁,就开始准备北上回乡了。虽然北方的气温此刻要远远低于南方,但是大雁们仍是顶着风冒着雪地向着北方飞翔,当它们达到北方老家时,也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了。
二候 · 鹊始巢
小寒五天后,喜鹊便会开始筑巢,为了孕育新生命做准备。
三候 · 雉鸲
到了小寒三候的时候,雉鸡开始有了交配的欲望,它们雌雄互相鸣叫,这种鸣叫称之为:"鸲"。在内蒙老家冬天经常能听见山鸡鸣叫,而且还飞到营子里找食物吃,而去年也在南方地区认识了一种叫鹊鸲的鸟儿,和喜鹊相似却又大不同。
节
气
节气·诗词
蜡梅香
宋·喻陡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映月临风处,度几声羌管,愁生乡思。电转光阴,须信道、飘零容易。且频欢赏,柔芳正好,满簪同醉。
节
气
节气·饮食与民俗
1
吃菜饭
在各个省份之中,南京格外重视小寒。从前的南京有着盛大的庆祝活动,但如今已经淡化为一个简单的食俗--吃菜饭。菜饭是煲饭的一种,而南京的菜饭是由青菜、肉片与糯米、香肠、板鸭煮制而成。
2
腊八粥
寒冬腊月是塞北最为寒冷的时候,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而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腊八粥是这一天必不可少的一顿盛宴。腊八有时在大寒节气,有时在小寒,而今年赶在了小寒。
观察一棵树
小
节
寒
气
葱
自然观察好基友从头姑娘发来图片
回头观察...
大概过了一周后,早晨站在阳台观察鸟的时候,镜头捕捉到了羊蹄甲的荚果,看见她的扭曲状态,立马想到葱头发的图片,赶紧返回去看看看。不然就此石沉大海,哪天想起来还不一定呢。
我
下楼近距离观察
来到羊蹄甲树下,第一眼就看见了挂在树上的荚果,有扭曲的,有绿色的,有干瘪的,有鼓肚子的。
继续和葱头在群里讨论,这个扭曲的荚果还没爆开,我怀疑所有豆科植物的荚果都是这样的方式爆开。
后来打电话问爸妈,爸妈每年都会在自家菜园子里种一些水果蔬菜,他们肯定有经验。
我
爸,咱家种的豆角成熟后会扭曲再炸开吗?
会,先炸开种子弹出去后,皮再扭成麻花状。
豆角、黄豆、绿豆、荷兰豆、豌豆、红豆、晒干的时候都会炸开。
爸
你小时候,咱们在场院打绿豆,走过去就能听见咔吧咔吧的炸开声,绿豆子弹那老远。剩下的豆荚皮就是弯弯的。
妈
我
不是先弯成麻花再弹出去种子吗?我看树上的都是麻花了,还没有炸开呢。
是先弹种子,种子出去后才会扭曲成麻花状。他得干了,成熟了之后才能炸开,等种子都弹出去了没有水分和支撑力的时候,自然就扭曲了。
豆角、黄豆、绿豆、荷兰豆、豌豆、红豆、黑豆等等,晒干成熟的时候都会炸开。
爸
我
能弹多远?
得有一米多
妈
绿豆最远能有1-1.5米远,其余差不多1米。
爸
我
芝麻、曼陀罗也都能炸开吧?
能炸开,直接开裂成几瓣,种子都露出来了。
妈
我
种地是最好的自然观察啊。会种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呢
附上,爸妈在小院菜园子里种的果蔬记录。
图到用时方恨少,没事还得多拍多记录啊。
再细看,里面确实没有发育成熟的种子,但是荚果还是会依据自己的生长节奏发生扭曲。
这个也是空的,干瘪的。就是俗话说的 秕子。
这一堆荚果在一棵树下,像是被人捡起来摆放好的一样,能看见炸开后的荚果里有留下成熟种子的痕迹,但很少。
拍虚了,但是能看见颜色更黑的地方是种子离开后的痕迹。
然而,在这一棵羊蹄甲树的邻居身上,发现了一棵小羊蹄甲,而且种子是弹到邻居身体里发芽长出来的。
可以看见这细小的藤本一样的小羊蹄甲就是在新生儿。
在旁边还有独立生长出来的其余小树,由此可见,羊蹄甲的繁殖能力尚可,只能说尚可,毕竟那么长的荚果里可能都不会有一个发育成功的。但好在,还有。
突然,尴尬的想起来了,我也曾整理过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内容,【观察一棵树NO.20 枝上柳绵吹又少】可是依然会忘记,始终是没有做到知行合一罢了。
书,看了多少都只是死知识罢了,必须真实走进自然去看,去感受,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在那一刻也才成为自己的。
有交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