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元庆,跨过拐点

朱晓培 商业与生活 2024-01-09

商业与生活|xiaopeizhu8

文|朱晓培


“是的,我们认为联想已经跨越了拐点。”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回答道。


9月26日,北京雁栖湖,联想Tech World 2018大会在热闹的进行,杨元庆在大会的间隙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的行程一如继往的紧张,“天天在移动办公,一个工厂到另一个工厂,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已经没有办公室概念,没有总部概念。”


毫无疑问,管理着一家营业额近500亿美元的国际化公司,要耗费着杨元庆大量的精力。但他也表现出了一些不易察觉的放松:满脸笑意的走进采访间,环视了一下迅速发现了熟悉的记者,挥挥手打了一声招呼。


业绩回升给了他信心。


IDC的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度Q3PC市场份额中,联想继续坐稳老大位置。联想的财报也显示,公司业务在加速增长——截止2018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营收119.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联想集团净利润为7700万美元,同比扭亏。 

5月,联想再次组织升级,将个人电脑业务与移动业务合并成立全新的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与原数据中心业务集团(DCG)协同发力“智能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共同迎战智能变革时代。本财季内,IDG业务实现了99.5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了14%。而数据中心业务(DCG)实现了16.29亿美元营收,整体毛利润率也较去年同期提升11%。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实现一个战略转型,必然要走一个“U”字型。在杨元庆的带领下,联想已经跨过了这一次战略的转型最底部,开始进入到上升阶段。而在过去30年,杨元庆也曾多次带领联想走过转型的拐点。


创新很不容易,做一个百年老店更难。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曾经表示:世界上有两种百年老店,一种是像餐饮一样,行业本身就长寿,还有一种是企业通过不断变形得以发展。“联想希望通过文化,通过创新激励机制的方式,试着走一条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的道路。这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带头人要考虑到怎样把企业办好。”柳传志说。

智能化变革的机遇期


眼下,联想转型的重点是智能化变革。这一次变革始于2016年。


杨元庆曾对身边的人说过,2016年是他失眠最多的一年。当时的联想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主营业务PC市场规模连续下跌,集团业务亏损,而智能手机又在中国市场销量跌出前五名,这些压力毫无保留的传递到了这位CEO身上。


留给联想的选择并不多。杨元庆也清楚,移动互联网红利期正在结束,自己正处于下一个战略转型的机遇期。不管此前和眼下是输是赢,新的牌局即将开始。对于联想而言,最重要的是,联想在新时代能扮演什么角色?移动互联时代失去的,新的时代能否赢回来?


2016年5月31日,联想组织了一次小规模外部交流会上,杨元庆和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分别阐释了联想的新战略,希望得到十几位外部专家的建议。杨元庆的下属说,在2016年前杨元庆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


《联想风云》的作者凌志军曾总结杨元庆的性格:“他有一种过人的智慧,但却并不善于与人沟通。他在行动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霸气,锋芒毕露,对任何人任何事,包括对他的老板柳传志,都是一副坚决、固执和不肯妥协的态度。”显然,今天的杨元庆变得更加的开放。


这一年,联想定下了“三波战略”。第一波战略是保持核心PC业务全球领先地位和盈利能力,杨元庆说这是“碗里的饭”,因为只有碗里的饭富足了,才能保证联想的存活。第二波战略是数据中心业务和移动业务,被认为是“锅里的饭”,被寄望能够尽快成为增长引擎和利润引擎。第三波则押注自然语言交互和人工智能,要让联想的硬件设备更智能,联想要从设备战略,转移到基于人工智能的“设备+云”战略,这是联想集团未来的重点,是“田里长着的”。


至此,联想初步形成了“设备+云”战略:联想不再是单纯出售PC、手机和服务器的硬件公司,而要转型为一家为用户提供整合了设备、应用、服务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公司,人工智能和云平台成为接下来的两个关键点。


2016年11月,联想又从微软亚洲研究院挖来人工智能顶级科学家芮勇担任联想CTO。2017年初,联想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宣布All in AI的战略。杨元庆希望,联想能成为这一轮“由AI驱动的智能变革”的推动者和赋能者。


2017年9月28日,联想集团内部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对话,杨元庆与来自不同业务岗位的一线90后员工,就集团战略、企业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提到了这一次变革,希望员工能够理解,“这是一个大变革,不能一蹴而就,马上看到效果,它需要经历过程,有些东西的打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杨元庆说,移动业务和数据中心业务正处于投资和投入阶段,要通过投资、投入来建立核心竞争力和基础,就像PC业务走过的路一样,能够历经很多年,依然保持增长、保持利润贡献。现在是智能互联网时代,接下来,联想需要围绕更多智能终端,终端+云服务、云内容、云应用、基础设施,包括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垂直行业解决方案等进行提前投入。


这次战略转型,也被看作是联想在经历史上最艰难的战略转型。但杨元庆又认为,联想应该有这样的决心,因为联想一直在不断变革、不断转型,才有了今天。

三十年转型不断


杨元庆不是第一次带领联想走过转型的拐点。


1988年,联想第一次向社会公开招聘,招收重点是大学生。本来计划招收16个,最后收了58个,还在中国科技大学读研究生的杨元庆就在其中。在联想工作了几年后,杨元庆曾有两次出国留学的机会,但又因为各种原因,被柳传志留了下来。


1992年4月20日,联想集团公布了一项新的任命名单,上面有杨元庆的名字,他被任命为CAD(计算机辅助设备)部总经理。当时的杨元庆,不善言辞,说话的时候有点吞吞吐吐,习惯带着口头语,“我觉得……”,“我认为……”。第一次会议过后,CAD部门的一些员工甚至觉得他不适合做领导。


但杨元庆有自己的潜质,在成为联想的管理层后,他的这些潜质得到了放大的机会。


他负责CDA部分时,从惠普绘图仪的销售中,学会了零售和批发之外的另一种销售模式:代理和分销。采用分销的方式后,联想CAD部的销售额在两年内从3000万元增长到3亿元。


1994年之前,联想主要是代理分销别人的产品,1994年成立微机事业部,杨元庆出任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他把CDA部门的代理和分销的制度引进到了PC业务中,形成了自己的渠道有了体系。


李鸿谷在《联想涅磐》中曾提到,当时联想总公司一级,大约有100多位销售,杨元庆决定自己来建立分销制。第一步,把公司销售先砍掉一半,然后再砍掉一半,最后只剩下18个人。这就是联想历史上的“18棵青松”。时年29岁的杨元庆,如此大刀阔斧地进行调整,最后公司对他相对统一的评价是:激进。对这一评价,杨元庆自己也承认,“确实”。


渠道体系立竿见影。当年联想自有品牌电脑销售量达到4.2万台,进入中国市场三甲之列,30岁的杨元庆被称为“销售奇才”。到了1996年初,杨元庆要求下属制定三年内超越康柏、IBM、AST、惠普成为中国市场第一的规划,当时联想的市场份额不足康柏的三分之一,下属都怀疑杨元庆头脑发昏。但这个目标在第一年就实现了。1997年,联想PC成为中国市场第一,从此再也没有把这个位置让出去。


到今年,杨元庆在联想已经干了整整30年。这30年中,挑战与机遇不断的重叠,联想也经历了几个重要的节点:1997年做到中国PC市场第一,2005年收购IBM的PC业务开始起国际化,2013年成为全球PC第一,2014年收购IBM小型服务器和摩托罗拉手机业务。这些关键节点带动联想成为中国第一家世界级的跨国公司,杨元庆功不可没。


2005年1月,在杨元庆的力主下,当时年营收30亿美元的联想并购了年营收100亿美元的IBM PC业务,在当时被称为“蛇吞象尾”。如今,很多行业分析师都将2005年与IBM的交易看作是中国公司收购国际业务进行扩张的成功案例。但当时,整个董事会成员都站起来反对杨元庆:IBM开创了PC市场,如果连IBM都不能通过销售电脑赚钱,那联想又凭什么能做好呢?他们一起创建了公司,没有人愿意把它置身于如此大的风险中,但是杨元庆敢于冒险,他知道这是联想走向国际化的机会,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


实际上,这项收购经过了长达5年的消化期,联想才将其打造成一项可持续盈利的业务。对于联想和杨元庆而言,也是经历一个艰难转型的拐点。

但这次收购让联想最终完成了国际化的转型,到2013年,联想已经超越戴尔成为了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一。著名财务专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丁远认为,联想对IBM的收购意义重大,如果不是这次并购,联想可能已经死了。毕竟,当年与联想并列的其他国产PC品牌,长城、浪潮、方正等个人PC业务已经逐渐淡出舞台。


就在联想成为个人PC业务全球第一的这一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联想再次面临转型。


虽然联想手机业务起步很早,并且在2012年前后迎来过一段短暂的辉煌时期。2012年联想手机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从前一年的4.1%猛增到11.0%,仅次于三星。2013年,联想的中国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到12.41%。2014年初,联想又花费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中买下了摩托罗拉移动公司。杨元庆认为这和当初收购IBM的PC业务一样,让联想手机业务完成了从本地化到全球化的跳跃。但这次收购也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之后联想手机业务再次进入下滑期。


联想的手机业务称不上成功。但收购摩托罗拉的手机业务让联想获得了大量手机技术专利,而模块化手机Moto Z的发布,显示了这家公司的创新能力。而且,正是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缺位,让联想可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智能变革。


很多人问杨元庆:你们移动也不赚钱,为什么还坚持?


杨元庆回答说:智能手机增速虽然放缓,但仍在增长,丢掉了这个市场,联想就没有未来。未来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智能硬件,但都是离散型的,没有哪种硬件的市场会像智能手机这么大。而且,智能手机是联想“设备+云”新战略的基础,失掉了智能手机这个核心入口,新战略就成了空中楼阁。


2018年,联想宣布lenovo品牌重回智能手机业务线,并发布了以性价比为市场策略核心Z5系列手机,与摩托罗拉手机形成配合。而5G也是一个机会点,摩托罗拉手机抢先其它手机厂商,发布了全球首款5G手机,Moto Z3。业内专业人士普遍认为,5G时代,手机只是终端之一,是生态链的一个组成部分,而AI的能力将会是5G终端的核心能力。

新趋势与新应对


智能化时代即将到来,这是行业发展的趋势。而落实智能化变革,是联想的战略应对。


杨元庆认为,未来产业发展有三大趋势: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行业智能化。而联想的IDG集团,就是驱动从PC到手机到智能物联网,把PC、手机都整合在其中。DCG集团,驱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基础架构,也包括企业传统的IT基础架构。


以往,像Tech World这样的活动,联想也都是把To B部分和To C部分混在一起,为了照顾到所有听众的兴趣,又更偏向To C的内容。但今年,联想把To B和To C分了两场,第一天(9月26日)主要是针对To B的客户群和To B的业务,显示出了自己对企业级市场的重视。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还是更重视To B业务,而且To B业务更适合联想,因为开始To C的业务可能相对容易一些,但是To B业务要建立起长期的客户基础,建立起品牌形象,建立起品牌的信誉,这些不是一日之功,必须要长期才能做得到。”


实际上,2014年第,联想收购了IBM的服务器业务后,企业级市场就已经是联想业务的重要组成。2017年,联想发布了最大的服务器产品组合。今年,Gartner目前把联想评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服务器供应商,服务器业务的增长同比达到了49%。联想的服务器表现卓越的,创下了121项工作负载方面的世界记录。第三方机构在调查了20多个国家的700多位客户后结果显示,联想的服务器是最可靠的。

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10的公有云提供商中,有6家已经是联想的客户,他们也在积极地把剩下的4家也变成我们的客户。 “我们认为整合工作还会继续下去,但目前为止我们对于服务器业务方面的整合成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联想全球数据中心业务高级副总裁童夫尧说。


杨元庆说,人家的长项,自己的短项,自己肯定就不会去做。“我们要做的就是我们的长项,别人可能不容易进来的。”比如说像智能制造,这是联想的长项。智能制造,融合了制造业和科技。但在世界上,能够将两者融合起来的企业并不多。惠普、戴尔的制造早就外包,联想是在高科技领域里坚持做制造业的为数不多的厂商,“所以我们对高科技制造业的全部价值链都有深刻的领悟。”


在对待专利上,联想与四年前相比,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此前,联想的一部分专利主要来自于外观设计。但现在的杨元庆会说,“我们现在专利都是精挑细选的,外观设计等都不放在我们专利目标里。”


联想每年研发投入80-100亿人民币,在中国所有的企业中大概是排在前15位。现在拥有两万多项专利,每年还增加近两千项的全球专利。


在杨元庆看来,联想创投也是联想外延式的研发,每年也有几亿美元的规模。“我们的方向就是智能化的变革,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以及行业智能。”


这两年,贺志强投了大概十几家公司,包括处理器、实验室、新的显示技术、新的电池技术。“我觉得超级计算这一块比较难,但物联网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都在找这样的一个可能性。找找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切入点。”贺志强说。


“这就是我们与众不同的地方。我想联想更多的积淀是在B2B,是针对企业智能化转型上,而不是B2C,也不仅仅是像smart speaker、无人驾驶汽车等终端产品,更多的是放在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包括像智能制造行业各个价值链的智能化。”杨元庆说,自己相信联想会在这些方面成为一个领先性的企业。“在数字化和信息化引领的第三次浪潮中,很显然是IBM、Oracle、SAP等欧美厂商领导了潮流,但是在智能化时代,我们有很好的机会去引导新的智能化浪潮。”  


人们总喜欢以成败论英雄,着急给公司和企业家扣上成功或者失败的帽子。但是,联想创业34年,杨元庆在联想干了30年,他们经过了互联网的浪潮,经过了全球化的浪潮,也经历过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依然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也正走在智能化时代的路上。


End-

推荐阅读

雷军的用人之道

沈鹏:我跟王兴学创业

风口里的美团:王兴和他的团队

王兴的远见,美团的执行力

本分黄峥,异类拼多多

作业帮侯建彬:居安更要思危

互联网金融:熬过漫漫寒冬

风口里的美团:王兴和他的团队

51信用卡上市:那些改变潮水方向的人

拜币神教:被割裂的互联网和浮躁的创投圈


更多关注:商业与生活,微信号:xiaopeizhu8

朱晓培,前《财经天下》周刊主笔,搜狐号十大科技作者,腾讯cover计划签约作者。

同步更新:搜狐号、今日头条、UC、百家号、企鹅号、一点资讯等。

报道联系微信号:hongzeng629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