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系列 | 药物分析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课程思政系列之一】药物分析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药物分析》教学团队
药物分析是采用现代分析技术,研究药物的分析方法,保障药物质量与临床安全有效的方法学科。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类专业,包括药学、药物分析、临床药学等的专业必修课,是教育部颁布的药学类专业教学国家标准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2018年,药物分析入选江苏省高校“金课”建设推进计划。课程团队按照金课建设“两性一度”的标准,开始了金课建设的推进工作。教学团队通过参加学习和研讨,确定了药物分析金课建设的目标、基本方案和建设举措。
1
围绕立德树人
确立课程建设
与教学改革的目标
课程团队按照“两性一度”的标准,确立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
1)按照“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标准,建设药物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坚持立德树人,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
2)通过发挥核心课程头雁的引领作用,建设高质量专业课程群,全面提升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
围绕课程建设的目标,并结合专业特点,药物分析课程思政教育选择如下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
1)树立药品质量观念,培养学生守护药品质量与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2)在学习与科研实践中秉承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课程团队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了思政育人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的途径。
引入行业典型案例
进行启发式教学
2
“缬沙坦风暴”是近年发生在医药行业的典型事件,在中国乃至欧美国家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课程团队结合“药物杂质检查”知识点的教学,将该案例引入教学活动。在讲解药物杂质检查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入该典型案例,通过剖析事件发生的背景,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启迪他们认识到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及药物分析技术在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专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在本案例教学中,教学团队设计了如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养目标。
3
教学过程将线上与线下、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药物分析已经建成国家精品开放课程。教学团队利用线上课程平台开展翻转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过程性考核。线下教学侧重从“讲授型”向“启发式”转变。例如,教师围绕“缬沙坦风暴” 设立研讨问题,引导学生查阅文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讨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成为学生思考的引导者。通过课前调研、课中研讨的启发式学习,学生深刻了理解基因毒性杂质的危害、各个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及该类杂质分析检测的重点难点。
在本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采用分析方法建立的虚拟仿真软件,模拟基因毒性杂质分析方法研究的实验过程,以专业知识指导实践操作,以实践操作加深理论理解。基于虚拟软件的课堂实操学习,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科学作风。
课堂教学向课外
拓展延展
4
为了让学生深度融入教学过程中,课程团队将教师的课堂引导与学生的课下参与密切结合。例如在行业典型案例的教学中,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课堂引导,启发学生深刻理解与认识案例的教育意义;同时,在课下开展行业典型案例的调研活动,要求学生结合专业知识,报告调研撰写,并结合专业知识剖析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理,结合个人成长分析事件给予的启示。从而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结合,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药学专业人才。
5
课程思政资源建设
稳步推进
药物分析业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与医药的行业发展密切关联。所以,课程团队密切关注的行业的发展和动态,搜集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药品质量与安全事件、药物滥用等案例,将具体生动的案例引入教学。除了典型案例库建设之外,药物分析专业具有的优秀的专业文化积淀,也是很好的教育资源。例如,安登魁教授在学科创立的过程中,怀着精业济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深入一线实地调研,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本着严谨求实的精神,编撰本课程教材等事例都极其感人。团队将对这些优秀的专业文化素材进行整理,采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构建了影像资料,纳入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适合进一步推广应用,也为更多教师提供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
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分析课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已经在教材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教学团队努力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将现代移动互联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互融合,探索了课前调研—课中研讨—课后总结的有效途径,将思政元素寓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在学生中引起广泛共鸣。药物分析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8)、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0)、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7),在全国药物分析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CPU & SASA
撰稿人:柳文媛
排版:王雨
责编:张文秀
指导老师:宋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