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方寸中的党史美术经典】油画《送别》

文白 鼓山邮话 2022-04-2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美术经典档案



名称:送别

作者:靳尚谊

创作年份:1959年

油画尺寸:137×242cm


油画赏析

这幅《送别》聚焦的是长征的起点--瑞金武阳镇老百姓在村头桥边依依不舍送别红军队伍,是中国美术史上表现红军长征的重要作品之一。

画家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从瑞金出发开始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史实为创作背景。画面采取多人物构图方式,重视对军民生活化细节的表现与离别时错综复杂的感受提炼。此外,在人物形体的塑造上有较为明显的突破。在《送别》中,国立艺专时期受法国素描体系影响,仅依靠精准轮廓线来确定“色、光、体、面”,质感塑造流于表面的造型弱点逐渐为重视内部结构的苏式素描体系所修正。在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和马克西莫夫教学实践的影响下,画家加强了人物形体中线的突出。内在的肌肉、骨骼与结构分面有了深层次的联系,人物形体的结实感与体量感塑造的更为厚重。背景的画法则没有采用苏联表现欧洲风景那种协调好看的色彩。为了与瑞金的环境相统一,画家将背景设定为雨后的黎明,远处灰绿的植被与褐色的泥土,二者与暗灰的天空统一,奠定了画面低沉复杂的情感基调,画面上,天色阴沉,秋风萧瑟,一条大河横亘前方,河对岸是崇山峻岭、莽莽深林。远景是一队红军正在通过临时搭起的木桥向河对岸走去,留下来坚持打游击的赤卫队员高举手中的梭镖,向战友们告别。

这幅画中,靳尚谊十分注重对军民生活细节的刻画和离别时分人们错综复杂心情的描写。他在画中重点刻画了几个人物。一位老大娘把自己的儿子交给红军干部,请求让他加入红军队伍。红军干部拍着小伙子的肩膀,仿佛在鼓励他说:“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一位妻子在和丈夫话别,丈夫怀抱着孩子,殷殷叮嘱着妻子。一位姑娘抹着眼泪送亲人远行,一个少女提着篮子送来饭食,一个孩童拉着红军战士的胳膊、好像有说不完的话……画家将民歌《十送红军》的情调充分运用到油画的创作上,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品之让人身临其境。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作者简介

靳尚谊,1934年12月生于河南焦作。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组评审委员、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鉴于在艺术创作及教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国务院授予其国家级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主持过中央美院第一画室及油画进修班的教学工作,其艺术实践和主张,在80年代中期以来影响了我国一大批油画家向古典主义吸收营养的热潮。

从1958年起,他的油画作品不断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历史画多幅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1980年以后,他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的主任与教授,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培养了许多人才,同时以大量肖像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被评论家称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代表画家。80年代早期,他曾应邀在美国纽约 市立大学东方艺术系讲学,并在美国和欧洲各艺术博物馆访问、研究。在80年代以后的作品中,他将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与欧洲古典油画技巧结合起来,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了多种个人画集。


相关邮票介绍

国家邮政局2006年10月22日发行的2006-25J《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纪念邮票第一枚为“送别”,邮票发行资料如下:

面值:80分

发行量:1051.55万枚

邮票规格:50×38毫米

齿孔度数:13度

整张枚数:16枚

整张规格:240×180毫米

版别:影写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荧光喷码

设计者:郝旭东

资料提供:中国国家博物馆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资料整理&编辑/文白

鼓山邮话集邮微刊简介

“鼓山邮话”(gushanyouhua)集邮微刊(个人认证微信订阅号)专注于邮票收藏与分享,以“传播集邮文化,倡导健康集邮,分享快乐集邮”为办刊宗旨,设置邮海听涛、戳行天下、点线生花、方寸博览、方寸探微、博客论邮、邮说峰峰、邮记邯郸、集邮剪报、邮品欣赏、邮集欣赏、名家谈邮、自动化集邮、文献集邮、集邮插画;协会传讯、新概念集邮、太行集邮;收藏;磁州窑火、光影峰峰;平台互动等栏目,另外,不定期推出纪念专刊。

【方寸中的党史美术经典】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

【方寸中的党史美术经典】油画《南昌起义》

【方寸中的党史美术经典】浮雕《五四运动》

【方寸中的党史美术经典】油画《五四运动》

【方寸中的党史美术经典】油画《井冈山会师》

【方寸中的党史美术经典】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方寸中的党史美术经典】油画《1924·黄埔军校》

【方寸中的党史美术经典】油画《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