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人生 | 朱邦芬院士谈学风

学术部 清华大学小研在线 2020-01-27

2019年4月25日下午两点,在西阶教室,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做客学术人生讲坛,以“人生悟理,物理人生”为题,结合朱老师自身对学术诚信问题的经历及认知,与到场的240余名师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学风大讨论”。物理系主任王亚愚、物理系党委副书记张卫华、研工组长柳鹏等教师出席了此次活动。



讲座的开始,朱老师幽默地回顾了自己“三进清华”的经历以及与多位杰出的物理大师的缘分。 “三进清华”使得朱老师与清华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朱老师回顾了他曾担任物理系主任期间,主要做了四件事情:1. 连接复系后的物理系和老物理系的血脉;2.  参与建立tenure制,教授治学体系,落实国际评估意见;3.  更加重视教学与人才培养;4.  讲究科研“四个台阶”,人才引进的“重点战略”。此外,朱老师还谈到了他与科技期刊《中国物理快报》的渊源,列举了亲身经历的学术不端案例调查,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常见的提升影响因子的学术不端行为等。朱老师讲到,担任《中国物理快报》主编职务的经历对他关于学术诚信、学术规范问题的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后,朱老师系统地论述了学术诚信问题。朱老师将科研行为划分为三类:1.  负责任的科研行为;2.  科研不当行为; 3.  科研不端行为。针对科研不端行为,朱老师指出了三类最主要的不端行为:伪造、篡改、抄袭和剽窃。朱老师列举了数起国内外数据造假、作者指控与被指控的学术不端案例,为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敲响了警钟。每个国家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我国的学术诚信问题主要表现为四点:1.  部分学术不端案例调查不彻底;2.  国际上曾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我国仍存在体制漏洞;3.  极少数虚假同行评审仍然存在;4.  政府官员和科研工作者间沟通时有隔阂。朱老师讲到,探寻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源,不良环境有一定的责任,但最主要仍在于研究者自身。针对如何遏制学术不端,朱老师提出了四点主要意见:1.  区分学术不端和学术不当;2.  贯彻“名利不能兼得”的原则;3.  加强对学术规范的学习;4.  推动处理学术不端事件的官方部门顶层建设。


活动过程中,朱邦芬院士与范守善院士针对学术不端案例进行了深入探讨,胡进同学、赖丽文同学分别就“处理学术不端政府部门的顶层建设”及“低年级研究生的科研迷茫期”向朱老师发问,朱老师高度评价了两位同学的问题并给出了细致的解答及建议。活动最后,物理系研究生会向朱邦芬老师赠送了现场活动照片,并向部分到场同学赠送了朱老师推荐的书籍《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 著)。


在学术诚信上,老一辈的科学家们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朱老师回顾了与黄昆先生共事的一些往事,在“多量子阱系统中光学声子拉曼散射的微观理论”、“超晶格中的光学声子”两项工作中,黄昆先生慷慨相让第一作者及拒绝署名的行为,彰显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学术操守。随后,朱老师谈到了他对中国世界一流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及中小学科学教育事业的支持与鼓励,诠释了朱老师“一辈子的物理工作者,一辈子的教师”的初心。朱邦芬院士的精彩讲座在全场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