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生的活力有了 体制的弊端又在哪?

2016-04-29 野夫 健康点healthpoint

▲ 关注“健康点”轻阅读智库


野夫

医学博士,中山大学博士后,互联网医疗资深评论人

健康点专栏作者


作为医学中最活跃的因素,医生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是,由于当前的医疗体制并没有顺应潮流做出相应的变革,阻碍了医学的发展。那么,阻碍医学发展的体制问题究竟包括哪些呢?

 


随着互联网医疗及一些新技术的出现,传统医学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作为医学中最活跃的因素,医生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如:比papi酱还红的“医生网红”、一下子冒出的上百家医生集团,在一定程度说明更多的医生意识到个人品牌的重要性、以及试着冲出医院的围墙。但是,由于当前的医疗体制并没有顺应潮流做出相应的变革,使得二者的矛盾逐渐尖锐,严重阻碍了医学的发展。那么,阻碍医学发展的体制问题究竟包括哪些呢?


首先,医学教育制度。本国的医学教育制度实施了数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变革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我们的管理者始终在河里摸石头,以至于到今天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公平的教育体制。




很多学校都在培养医学生,清华、北大、复旦在培养,各省市的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培养,就连老中医们也手把手地带徒弟,培养的对象接受的教育不同,而走出校门却全被称为医生。这景象实在是神奇。


如今医学教育的学制设置更是五花八门,有三年制的大专,五年、六年制的本科,有七年的硕士,有八年的博士,还有各种各样的人才班、基金班、课程班,更有在职生、委培生、定向生等等稀奇古怪的学生,这一切让人眼花缭乱,实在看不懂。医生本来是个很单纯的职业,大家读书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给人看个病而已,但为什么要把学制弄得如此复杂呢?


教育制度本身出了问题,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医生。医生队伍本身素质有问题,必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伤害,这是目前众多矛盾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医学教育制度混乱的背后又有其深刻的体制基础。对投机分子和滥竽充数者来说,体制的缺陷恰好为其提供了机会。但是,对于那些老老实实通过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入又考出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这制度就真的太不公平了。中国人都知道浑水摸鱼的道理,如果相关的体制不乱七八糟,那些利用体制缺陷的获利者,以及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和关系户,怎么可能通过各种捷径占尽便宜呢?


其次,医生的准入制度。医生是专门与人性命打交道的职业,这个职业具有高度的风险,需要极高的专业素质。正是基于这样的缘故,世界各国对医生的准入都设置了相当高的门槛,为的是保证只有最优秀的人才才可以当医生。


我们国家对医生的准入也设置了门槛,但这样的门槛似乎连基本的海拔读数都没有。三甲医院的医生在给人看病,接受正规教育的医学生也理所应当可以当医生。而在此之外,大街小巷里太多的江湖游医、电视电台网络上大批的江湖骗子也号称医生给人看病。看到如此奇特的景象,很多人会感到迷茫。但管理者也许并不迷茫,他们很清楚问题的所在,而没有人会去干涉,所有的人都在装糊涂。


医生准入制度不把好关,就会出现劣币驱良币的恶果。这对医疗行业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一个江湖游医在坑人,民众会联想到很多医生在坑人;一个技术糟糕的医生不称职,患者会以为这届医生集体不行。


其三,公立医院的人事制度。公立医院早就被推入了市场,但作为市场主体的医生却被限制在公立医院的体制内部,这必然形成巨大的矛盾。医院为了获得利益给医生施压,而医生得到的回报却与其创造的价值不成正比。这种价值与价格的倒挂即使在万恶的旧社会也是让人忍无可忍的。但非常麻烦的是,医生的一切厉害关系都被体制牢牢控制着,医生明知道自己被剥削,却连个P都不敢放。


医生忍气吞声的结果是,一方面使部分医生开始消极怠工,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会刺激医生把从医院拿不到的价值回报转向从病人身上获取。患者生了病已经很不幸了,而医生却要张开血盆大口抢患者的钱,患者怎能将医生视若救命的恩人呢?如今,医院的过度医疗遍地都是,医患关系尤其紧张,这一点都不稀奇。


本来,在疾病面前医生与患者是战友而不是敌人。但残酷的事实却告诉人们,医生与患者在很多时候更是对手甚至是敌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恶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今的医疗体制内的人事制度。试设想,如果医生不再为体制所制约,能够走出去靠自己的能力和口碑为病人服务的话,谁愿意成为病人心中的奸商呢?




医生若走出被豢养的体制,就要靠自己的品牌谋生存,这会逼迫医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并努力保证服务质量,好让病人满意。病人满意了,舍得花钱了,医生也就心满意足了。这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在如此局面里,医患关系一定是不会紧张的,看病难的问题也会最终得到解决。


其四,职称评定制度。医生的首要职责是看病,而不是做基础研究。因此医生水平的高低应该用看病的水平而不是别的水平来衡量。但目前的职称评定制度却制定了很多表面上看似非常严苛且公正的标准,比如发表的文章数量和档次、科研基金立项的级别和数额等,这些貌似非常合理的标准,实际上却又一次将医生逼到了歧途。在公立医院内,职称明显会影响一个医生的地位与收入,怎么办?总不能一辈子都当住院医生吧,于是便只好各显神通曲线救国了。


如今一个叫“SCI”的东西几乎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和职称评定不无关系。很多人靠这个东西发了家,拿了奖,当了官,甚至做了院士。但与此相关的一个信息却让人揪心,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SCI文章造假者,都来自我们伟大的祖国。由此审视那些坐在高堂之上的名医、名刀、院士们,不知道其内心有无一丝不安或愧疚之意。




如今围绕SCI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这个东西之所以如此紧俏,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体制逼着所有的医生必须弄这个东西。SCI写不出来,一切名利都不属于自己。为了名利,任何人都会不择手段。医生不是傻子,当然也知道该怎么做,于是一大批善良的医生便甘愿堕落了。


这是个非常诡异的景象。太多的医生在造假,医院的领导在鼓励造假,职称评定委员会的成员更是协助造假。如此糟糕的评审制度大行其道,谁能保证今天的主任医师、教授们不是庸医和骗子啊?而用这样的医生去忽悠病人,不出现医患纠纷就太不正常了。


除了如上诸多体制的问题外,尚有其他的制度,比如继续教育制度,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制度之一。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医生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为了满足医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有关部门设立了继续医学教育的多项规定。这些规定要求不同级别的医生每年必须获得一定数量的学分才算达标,否则会影响很多实际的利益。


让医生有再教育的机会充分显示了有关部门对医生的关心,这做法对医学的发展和传承是有重大意义的。但不幸的是,好端端的制度一旦到了有关人士的手里,即刻脱变为谋取暴利的手段。


医生每天忙于看病开刀写病历,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参加一些无聊的学术活动换取学分。但为了满足制度规定的要求,他们不得不通过其他的途径去获取。市场由此形成,接下来必然有生意,于是掌握着学分资源的人士便开始了发财的人生。据称目前很多人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卖学分的,这做法几乎比买卖交通违章扣分来得都实惠,至少没有人监督,没有人过问,更谈不上违法。市场庞大的需求使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嚣张,以至于今天除了极少人获得暴利之外,几乎所有医生都成了受害者。


继续医学教育没有让医生获得实惠,却成了所有医生的负担。对此大量医生已经吐槽了太多年,但有关人士始终在装糊涂。难道他们不知道其中的猫腻吗?他们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而钱这东西实在是太特么可爱了……


最近尚有另外一种制度广受诟病,那就是医生的规培和专培制度。这些制度的设置,据说是为了和国外医生的培养制度接轨,是想培养出更加合格的好医生,为其将来成为院士、扁鹊、华佗做准备的,但对此制度最不满意的恰恰是那些获得培训“实惠”的医生们。


为什么医生得了便宜还卖乖呢?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那根本不是实惠而是折腾,甚至有医生说那是强暴。不管怎样,一种制度受到如此大面积的质疑,其本身一定是有问题的。但官员们又信誓旦旦地说了,这制度没问题,必须严格执行。由此,一些观察者提出了严厉的质疑:你国的医学学历都不被外国人承认,如今你却要用外国人的标准培养你国的医生,你这唱的是一出儿戏吧?


医学发展到今天,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无数先哲为此做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事物总是发展的,医学也继续向前发展。但愿我们的管理者能够找准痛点,做出高效正确的管理,而不再瞎折腾。


作者野夫微信号:willinew


- end -


- 精彩推荐 -

↑5月6日,远程医疗主题研讨会


↑社保独大,医院高冷,健康险怎样才能好好玩耍


↑五万美元卖掉的公司: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可穿戴?


尝试回复关键词,查看更多

移动医疗 | 分级诊疗 | 社会办医

医药电商 | 网上药店 | 医疗改革
刘谦 | 赵衡 | 曹健 | 汤晨

回复“呼叫来福君”勾搭健康点嗷~


财新健康点出品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微信号caixin-life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健康点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