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梳理】冷媒介与热媒介
MJC备考咨询请微信添加好友:Miss_MJC或Miss-MJC
一 提出: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写道 : “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觉,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 ......言语是一种低清晰度的冷媒介 ,因为它提供的信息少得可怜 , 大量的信息还得由听话人自己去填补。与此相反 , 热媒介并不留下那么多空白让接收 者去填补或完成。因此, 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高 , 要求接收者完成的信息多。”
从这段论述可以看出麦克卢汉对 “冷媒介” 、“热媒介”缺乏明确的界定。相关学者只能根据他的叙述对冷媒介 、热媒介进行界定:
冷媒介是指它传达的信息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麦克卢汉认为低清晰度的媒介,如手稿、漫画、电影、电话、电视、口语等属于“冷媒介”。因为清晰度低,它们要求受众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并且需要丰富的联想和参与,为媒介也为受众自己填补其中缺失的部分。模糊的信息提供了机会,调动了人们再创造的可能性。
“热媒介”是对于“冷媒介”而言的。 “热媒介”是指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动”。麦克卢汉认为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等是“热媒介”,因为他们都作用于一种感官而且不需要更多的联想。
二 矛盾:由于媒介技术属性的不同 , 导致受众在参与方式 、参与程度上必然存在差异 , 这使得冷媒介 、热媒介的划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技术上的合理性并不能掩盖其本质矛盾 , 即受众参与的强弱程度与媒介提供的信息丰富 、清晰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
冷媒介 、热媒介划分的因果逻辑错误 麦 克 鲁 汉对冷媒介、热媒介的相关论述是这样的: “有一条基本的原则可以把收音机之 类的热媒介和电话之类的冷媒介区别开来 , 把电影之类的热媒介和电视之类的冷媒介区别开来 。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觉 , 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 。 高清晰度是充满数据的状态。照片从视觉上说具有高 清晰度 。 卡通画却只有“低清晰度” 。 电话是一种冷媒 介 , 或 者叫低清 晰度的媒 介,因为它给耳朵提供的信息相当匮乏。言语是一种低清晰度的冷媒介,因为它提供的信息少得可怜,大量的信息还得由听 话人自己去填补。与此相反 , 热媒介并不留下那么多空白让接收者去填补或完成。 因此 , 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 ;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高 , 要求接收者完成的信 息多 。”
这段论述提供了两个信息 :一是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觉 ,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 ;二是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低 , 冷媒介要求的参与程度高 。这两个信息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 , 因为热媒介传递的信息的高清晰度而导致热媒介要求的参与程 度低 , 冷媒介则因传达的信息含量少且模糊 , 要求的参与程度高 。这里麦氏的因果关系是一因一果的关系,而实际上受众参与程度的高低并不完全是由媒介信息的清晰 、丰富与否造成的 , 受众参与度的高低还受到受众的知识积累以及传播语境等因素影响 , 这是一个一果多因的关系 。因此从因果逻辑关系上看 , 该理论存在逻辑矛盾 。
三从冷与热的角度考察新媒体:一种新冷媒介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 “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过程,重新部落化的结果就是地球村。电子时代的出现将为机械时代进行降温。据此,人类将迎来新的冷媒介时代,媒介的发展会经历一个“ 冷媒介 — 热媒介 — 媒介 ”的过程。而新的冷媒介,并不是原始意义上的冷媒介,而是一种“ 新冷媒介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冷媒介”,它不同于以往的冷媒介,而是具备一些热特点的冷媒介。
作为一种“新冷媒介”,高参与、深渗透、强包容是它区别于以往媒介的根本特征,使得它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冷媒介。同时,它又表现出一种对自身参与度、包容性的消解。因而,本文将其定义为“新冷媒介”。“新冷媒介”反映出了一 种冷热交融、相互渗透的趋向,接近于麦克卢汉笔下的“媒介杂交”。
“新冷媒介”的“冷”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新媒体使得公众的参与度空前提高,表现出一种以 往任何媒介都无法达到的高度融入,成为新媒体的根本特征 。新媒体极大突破了 受传界限 ,一切传播活动都不再是单向度 、层级式 ,受众早已从接受者转变为用户,参与到整个媒介运作的全过程之中。
( 2 ) 新媒体与当下生产生活的高度融合 ,使得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它 的影响 。
( 3 ) 新媒体环境中诸多亚文化群体活跃发展 ,新媒体对异见的包 容性空前加强 。近年来 ,同性恋亚文化 、罕见病团体等在传统社会夹缝中艰难生存的亚文化群体通过新媒体 得到了空前的团结和发展。许多在现实社会被排斥、歧视的团体组织,借助新媒体肆意地存活、发展和壮大,并不断改 变着主流社会的刻板成见。
( 4 ) 新媒体中的信息汪洋使得所有内容混杂无序 ,这使得新媒体整体表现为一种低清晰度的模糊状态。正因如此, 信息检索和抓取技术才显得尤其重要,搜索引擎的作用就是 帮助用户明确信息的清晰度。
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冷媒介”,新媒体的性质已经不 完全等同于机械时代的冷媒介,它对所有媒介形态的融合使 得它在冷的性质上,又体现出一些其他特点。
首先 ,新媒介在提供丰富信息的同时 ,逐渐消解了人们深入思考的能力。蜂拥而至的信息使得人们开始焦虑、急切,停留在单个信息上的时间大大缩短。图片、动图、音频、视频等大量浅层直观的传播方式代替了文字这一需要编码解码 、深入思考的传统传播形态 ,结果造 成了用户的“ 伪参与”与“虚假卷入”。
其次,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固然体现着一种高互动性、高参与度 、低清晰度的显著特征 ,但同时 ,参与度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有效参与,普通人的发声很可能淹没在信息的汪洋中。同时 ,以圈层为组织方式的新媒体 ,在内部包容的前提下,对其他群体成员与异己者往往表现出极低的宽容度 ,使得群体间的互斥与摩擦越来越多,显示出一种“群体封闭”。
参考论文:
陈长松《论麦克鲁汉“冷媒介” 、“热媒介”的内在矛盾》
杨 露 《新媒体环境下对冷热媒介的再思考》
(琳琳师姐的小贴士:第三部分关于新冷媒介的说法感觉说服性也不是很强,但算是比较有新意的提法,所以拿出来梳理了下,希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