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泰勒: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 | 基础书目带读13

洋洋 胡师姐新传考研清北专列 2022-12-15




Cortana学姐

3分钟前:

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对当前媒介研究的现状、理论流派、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介绍,是一本有关媒介研究的入门书籍,尤其是跨考的同学更应该仔细品读,为今后深入学习传播学打下基础。同学们如果可以将书中内容观点灵活的运用到答题中会使得你的答案更加完美。


本书主旨


本书由利萨·泰勒和安德鲁·威利斯合编而成,中译版在2005年经吴靖、黄佩翻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被收录于《世界传播学经典教材》之中。《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从文本、机构和受众三个基本领域出发,对当前媒介研究的现状、理论流派、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介绍,是一本有关媒介研究的入门书籍。全书系统地介绍了媒介研究领域的分类、主要概念、核心问题、研究切入点等,为初学者提供给了进入传播领域的基础知识。


主要作者简介


利萨·泰勒是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媒介与文化研究高级讲师,其在媒介研究的再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代表作有《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


安德鲁·威利斯是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媒介和表演讲师,是英国联合考试委员会,媒介研究A级水平考试的首席主考官,代表作有《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


内容梗概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文本、机构与受众,通过从媒介研究领域的三个主要视角入手,帮助读者对媒介研究予以了解。在纵向维度上,本书通过文本、机构与受众详细介绍了分析文本的工具、制作媒介文本的机构以及形态各异的研究受众的模式;在横向维度上,作者通过描述、举例以及提出问题,加深读者印象、带动读者对内容进行思考。在文章的尾声部分,作者更是清晰地列举出媒介研究的研究方法过程供初学者学习。


第一部分 文本


概述:



内容:

作者立足于文本分析的媒介研究视角,介绍了6种较为流行和广泛采用的文本研究方式,分别为:媒介形象解读、意识形态分析、再现、类型片、文本叙事和互文性,使得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文本分析概念、方法以及理论结构框架并进行学习。


1 媒介怎样进行传播

概要:



总结:

媒介由各种形式组成。因此,对每一种媒介的分析都应该要从其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考虑。对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文本分析都首先要考虑产生这一文本的媒介的具体特征。每种媒介的具体情况、它的目标以及用来实现目标的制作代码和成规,必然构成媒介分析解码过程的核心部分。


2 解读媒介中的形象

概要:



总结:

场面调度是一种阅读策略,能用于对电影形象的舞台化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这个术语是否包含组成电影形象整体的媒介技术特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模糊不清。帕姆·库克在总结场面调度的定义时认为如要获得对电影完整的理解,在关注电影形式时,需要把场面调度看成是与其他方式互相联系的。


符号学询问的是所有文本中的符号机制,它让我们意识到所有媒介的文本都被介质化了,它们运用了传播符号系统中的代码和成规。凡·祖认为尽管符号学没给分析文本提供一种确定的方法论途径,但它提供了“一种系统评估文本表意过程的方法”。


但在媒介研究过程中不能只对媒介进行文本分析,这样可能会使意义仅限于文本,导致研究结果的局限性。


3 意识形态

概要:



总结:

意识形态理论是媒介分析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这些观点最早出现于卡尔·马克思的著作之中。他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分析关注解释媒介如何协助观点和信仰的维系,再造现存的统治阶级的主导地位。这主要引出两种媒介分析:其一是考虑媒介内容,分析其如何进行意识形态的运作;其二是将焦点放在对媒介工业的经济结构分析上。


4 再现

概要:



总结:

通过定义“再现”,概述再现的一种具体形式——刻板印象,指出其反映了权力结构以及现存社会的冲突。同时本章还论述了两种主要分析方法,即内容分析法和意识形态分析法。最后,通过对当代媒介中的青年形象研究,介绍社会群体在媒介中的再现。


5 类型片

概要:



总结:

类型片拥有一套被认可的模式,使得媒介内容能够根据类型进行分类。它对于媒介批评者和实践者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理解媒介产品之间的相互联系。


6 叙事

概要:



总结:

通过介绍叙事的各种定义,研究跨越电视和电影等不同媒介的叙事成规,探讨叙事对于媒介的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概述了结构主义对叙事理论的影响。叙事具有互文性,有时候会和其他叙事相互重叠。客观而言,批评家应用叙事理论分析文本内容,注重分析文化如何通过叙事再现自身,以及其结果。


7 互文性

概要:



总结:

后现代主义理论对考察和分析当代媒介产品产生了影响,导致互文性与媒介分析的关系日益密切,但互文性并不仅限于后现代主义的框架之中。


第二部分 机构


概述:



内容:

作者在第二部分开篇指出单纯的文本研究的局限性,引出媒介分析中的“媒介机构”

研究。作者主要介绍了人们比较关注的公共媒介服务、媒介专业主义以及独立媒体几个领域的研究情况,对文本分析部分提供补充作用。



8 研究媒介机构的不同视角

概要:



总结:

文本分析便于分析存在与书籍、电视等媒介中的内容,但单纯的文本分析则会忽视影响文本制造意义的过程因素。作为生产和规划媒体产品的地方,媒体结构应该被视为媒体研究的主要资源。因此,关于媒介结构的研究能够为媒体文本提供更加广阔的背景。


9 公共服务广播和市场

概要:



总结:

通过对英国广播电视发展过程的概述,对公共服务广播进行研究。同时,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成为一种更好的文化生产方式。


10 媒介专业主义与运作规范

概要:



总结:

对媒介机构的研究脱离不了对其中工作人员的研究。通过介绍媒介工作人员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其自我认知,讨论媒体行为范式对媒体产生的影响。同时,本章结合对北爱尔兰的报道,讨论专业主义如何左右媒体对重要事务的报道。


11 独立媒体

概要:



总结:

通过讨论独立媒体的定义,阐述为什么媒体对“独立”身份如此看重。本章指出独立媒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某些被证明为独立的媒体与主流媒体公司之间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作者也举出一些努力使自己独立于主流媒体的公司,如“潜流”等。


第三部分 受众


概述:



内容:

    第三部分以媒介研究中的受众研究为主,介绍了关于受众与媒介、受众消费与社会关系、受众测量等方面的研究理论与方法。重点提出我们应该如何定义媒介文本与受众主动性之间的关系。


12 媒介受众的概念化及测量

概要:



总结:

媒体通过结合对受众的理解,进行电视节目的时间安排。因此,考察节目安排能够有效地研究媒体机构受众观。


13 媒介对受众群的影响效果研究

概要:



总结:

通过介绍效果研究的目的和历史发展过程,讨论效果传统的内容和缺陷,并指出尽管新的效果研究吸纳主流传播研究中的发现,但是仍然缺少其他受众模型所依据的理论视角。


14 媒介消费的社会环境

概要:



总结:

本章介绍文化研究模式,将关注焦点从将受众作为只采取媒体规定立场的抽象客体转移到研究受众从媒体文本中制造出来的意义上。本章主要介绍了文化研究的三个关注点:第一,质疑媒体对受众产生直接影响的观点;第二,关注受众消费媒体文本时“活着的”文化环境;第三,提出技术在家庭环境中使用时涉及的文化权利问题。


15 少数群体受众与媒介

概要:



总结:

通过讨论研究所涉及的黑人妇女、男女同性恋等少数群体的媒体消费者,讨论“少数群体”概念,介绍在媒介研究和文化研究领域,有哪些关于少数群体的媒体消费理论和研究项目。同时指出,媒体文本是多义的,少数群体在特定情况下会根据其所处的社会地位以多种不同的解码方式解读文本内容。


16 新技术与媒介受众

概要:



总结:

新媒体技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受众与消费产品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章从对威廉姆斯的讨论开始,提供了解技术和社会的有用视角,检验对技术发展史的不同叙述,讨论技术与媒体受众之间不断变化着的相互关系。


17 媒介消费与社会地位

概要:



总结:

通过介绍媒体和文化研究中探讨“地位性消费”与媒体的一些核心观点,指出人们将物品和它们的符号意义之间的社会关系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从两个维度考察地位性消费如何运作:第一,社会地位常常通过对某种媒体技术的使用显示出来;第二,社会地位能够通过媒体和媒体内容在品位上的等级显示出来。


18 20世纪90年代的公众参与

概要:


总结:

20世纪末期,媒体节目策划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受众参与作为节目资源。通过结合美国谈话类节目进行分析,探讨“公共参与”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尾声:媒介研究的研究方法

概述:




全书点评

本书结合媒介研究的三个领域进行划分,为初学者提供了进入传播学并利用专业知识和思路参与讨论的基础知识。首先,作者提供的文本分析“工具”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媒介内容;其次,作者树立关于媒介机构的争论能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媒介产业;同时,作者提出的关于受众社会地位和消费的思考能够拓宽读者对受众观的理解。不仅如此,作者在尾声部分加上了有关媒介研究的研究方法,能够对初学者的学习提供帮助。


正如本文摘要中所提到的,对本书的框架加以运用可以使得考生的论述题赢在起跑线上。但除了本书的框架,熟练运用本书中涉及的文本、结构及受众三个部分的内容观点能使考生的论述题内容“更上一层楼”。这种宝藏书籍需要大家反复阅读,并将其中观点加以消化和运用。


参考文献:


利萨·泰勒,安德鲁·威利斯著, 吴靖,黄佩译. 《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推荐阅读:

1.19北大新传保研成功上岸!找对了路,圆梦北大其实并不难!

2.19工科三跨北大新传专硕初试前十成功一战上岸:成功不可复制,但失败绝对可以避免!

3.算法和人工智能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 北大汇丰财经新闻考研真题详解48

4.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就要来了?!| 一周大事记(6.24-6.30)

5.19北大新传健康传播保研经验:两周备战北大健康传播成功上岸!

📖

更多你想知道的经验帖


 北大 


北大新传状元:

北大新传专硕第一:想要跨考逆袭名校,北大是你的不二选择!

北大新传:

双非三跨考北大:我如何用80天一战考上北大新传专硕!

双非本科9月开始备考,一战成功逆袭19北大新传MJC专硕,靠的是什么?

19北大新传拟录取学姐:六七月刚开始不要怕!规划好了暑假,你就能像我一样一战上北大!

北大新传MJC专硕一战已上岸!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每个月的学习安排!

19北大新传MJC专硕前十:一战跨考八月从人大换到北大,复习过程一波三折,终究成功上岸!

19工科三跨北大新传专硕初试前十成功一战上岸:成功不可复制,但失败绝对可以避免!

在职考北大:

已婚工科女青年,工作5年在职一战考上北大新传MJC专硕!

北大新媒体状元:

北大新媒体第一:三跨考生如何做到专业课双120!

北大新媒体第三:零基础一战三跨的工科学姐教你怎么逆袭!

北大新媒体第七:双非三跨一战考上了北大新媒体专硕!

19北大新媒体前五:北大门难开?北大南门开!我的北大通知书终于到啦!

北大传播学学硕前三:

北大传播学学硕前三:跨专业的我就这样一战圆梦北大!

北大传播学硕总分第三:99年生的我就这样成为了准北大研究生!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

北大汇丰深财专硕已录取:敢报考北大就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北大健康传播专硕:

北大新传健康传播方向历史最高391分:我为什么能考第一

北大新传MJC专硕健康传播方向一战上岸!超级感恩避免成为失学儿童!

北大新闻学状元:

从钢琴湖到未名湖:19北大新闻学初试第一万字超详细备考经验

北大MFA状元:

北大MFA非全广播电视专业总分第一:工作两年的我,如何跨专业考到北大!

19北大MFA电影专业状元:我如何跨考北大MFA总分431分!

北大MFA音乐剧专业状元:失落过彷徨过,我最终应届一战成功上岸!(文末附19真题)

北大保研:

19北大新传健康传播保研经验:两周备战北大健康传播成功上岸!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