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北大新传专硕一战上岸:谁能想到一个不自律、酷爱玩的我也能梦圆北大?

兔子精 胡师姐新传考研清北专列 2023-06-25



扫码加入21新传考研群



老胡叨叨叨

兔子精同学是一位开始得很早的同学,她提前一年的9月份就加了我的微信。刚开始是线上问一些备考的问题,后来就约了线下见面咨询,再后来就参加了我们早鸟计划一对一的课程。
从初试到复试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一起学习。从平时的学习反馈或者群里的活跃度来看,兔子精同学不算是最拔尖的那一个。但却是最有韧性的一个。初试阶段的每次考试,虽然考的不是多么靠前,但她总坚持参加月考,参加模考。复试阶段的每次模拟,虽然表现总有点差强人意,但她每一次都会准时参加。
正是这一次次从不完美到逐渐完美的历练,让她最终成功站上了金字塔尖。 
其实我们之前就带过兔子精本科院校前几届的一位学姐,那位同学当年初试13名,复试却遗憾止步,这一直是我心里的一道坎。所以从一开始我就非常希望可以带她上岸!现在她真的做到了!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个人情况介绍
❶ 背景 
我本科在北京的某985院校就读一门理科专业,大二后转专业到媒体传播系,大三上学期10月左右决定考研,真正开始准备考研是在大三下学期的4月份,直到今年的复试结束,几乎是准备了整整一年多,希望我的经验帖能够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点帮助。

❷ 转专业原因
我转专业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追星了,大一的时候比较傻,对原专业越来越没什么热情,就想着找一个未来可能会和爱豆们有接触的专业,然后凭着一腔热血转到了媒体传播系.....

现在回头想想真的有些疯狂,(而且在我转专业后没多久,我就突然对追星失去了兴趣),幸运的是我好像是真的找到了我愿意一直学习和钻研下去的专业,因为新传领域真的太丰富、太变化多端了,可以让人不断产生新鲜感和求知欲。

 考研原因
读研这件事我没有纠结太久,因为我感觉我还是个小白,能力不够、专业素养也不够,参加了几份实习工作之后感觉更是这样,对于直接就业我有种深深的恐惧感和自卑感。

大三上学期我就一直在纠结是直接考研还是拼一拼保研,估摸了一下我的排名,好像就算能保也保不到特别好的学校了,而且研究生是翻身的好机会呀,要读就读最好的,这样说出去才倍儿有面儿,所以我在大三上学期的10月多就决定考研,考北大。


专业课备考经验


❶ 读书听课落实基础,对应现实案例记忆理论
四五月份,我主要做的事是读书和掌握基础知识,重点读的是刘书和彭书,还从师姐给的书单里面挑了几本感兴趣的书来扩充。

刘书一开始会觉得有点难理解,而且作者在论述一些理论的时候还会增加不少批判,打破了我原来的认知,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后来五一班的时候,胡师姐团队的师兄给我们顺了整个传播学派的知识和背景,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第一堂课,当时早上还有点困,结果就越听越精神,听完真的豁然开朗了,感觉很神奇又有点儿喜悦和开心,还和小伙伴一起啧啧赞叹。

所以我建议像我一样不爱读书,理解能力不那么好,又缺乏一定专注度的人可以尝试多听课,我的整个考研过程其实都是在这种听课的氛围中度过的,和闷头自己读书的感觉真的不一样,理解更高效,而且不会产生“啊我怎么学习了这么久”的痛苦。

❷ 看论文做专题,先发散后逻辑
之后没多久我就开始上一对一的课了,蓉儿学姐先帮我再次梳理和补充了传播学理论,而且她在讲每一个理论的时候都会找一个现实案例帮助我理解和记忆比如社会地位赋予功能可以联系到网红,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可以联系到纪录片、大数据,联想的过程很有意思,也会形成自己很独特的观点。一边读书和听课,我的基础知识就掌握得差不多了,也对未来的备考更加有信心。

❸ 边背专题边刷题,多安排模拟,认真复盘
快到7月份的时候,蓉儿学姐给我讲了各个专题的框架和做专题的方法,让我开始准备专题,总共分为传播学理论、新闻学、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与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研究方法9个版块,不同版块里包括几个小的专题,比如新媒体与政治版块就包括舆论、谣言、互联网治理和危机传播等等,接下来的三个月我都在做专题填充这几个版块。

大三的暑假我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因为转专业之后有需要补的小学期,学校这边的事情结束后我还没耐得住想家,又回家待了半个月。

那个时候心态有点崩,身边一些优秀的同学都去参加各种夏令营了,我还在纠结要不要试一试也报名参加,其实参加保研训练营和准备考研不冲突,只不过我那个时候心乱,而且听很多学长学姐说暑假是备考的关键时期,所以还是决定心无旁骛地专注于考研,而且我都准备了几个月了,不能前功尽弃。

蓉儿学姐还让我每做完一个专题就发给她批改,这种交作业的使命感也让我快速从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认认真真地开始准备专题。

做专题前需要阅读相关的论文,我基本上按照被引频次和五大新传核心期刊来读论文,读论文的过程中会激发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我会把自己想到的观点先记下来备用,有些论文中高大上的词汇比如“主体间性”、“可理解的透明度”、“深后台”等等都会积累下来,帮助润色自己的标题。

一开始做专题的确比较慢,思路也很乱,后来我每做一个专题的时候,都先放空一切,把套路什么的都先放一边,然后自己列出来所有能够想到的观点,从中挑选我觉得更重要和更独特新颖的,把它们作为分论点,然后基本按照观点—理论解释—案例的顺序进行填充,这样形成的专题就比较详实和有逻辑了,而且更有我个人的特点,不需要太费力的记忆。

9月返校后没多久答题班就开始了,我的专题也快做完了,觉得答题很有信心,后来才发现输入和输出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过程

做题让我真正认识到文理考试之间的差异,理科的答案是确定和唯一的,套路也就那几个,靠刷题是可以很快提升的,但是文科答案是开放的,甚至不同批卷老师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再加上我手写速度很慢,所以刚开始答题的时候真的很痛苦和迷茫,每每看到月考和模考险些不及格的成绩,心态就崩了。

直到11月份的时候我还是不能很好地适应,就跟师姐说感觉自己考不上了,师姐就告诉我其实现阶段大家都有同样的问题,还说老师们都很看好我,让我觉得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苦恼和挣扎。

后来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稳住、加倍练。一边记专题一边练题,答完题后再按照学长的讲解进行补充和完善,当做新的专题来背诵,这些新输入的内容就可以在下次相似题目或考点的答题中复盘。

后期除了参加模考班,我还给自己额外安排了很多次模拟,先练真题后练预测卷,虫虫学姐都会帮我分析题目、批改和补充答案,还有一些表述专业性、卷面排版和标题命名等其他更琐碎和个性化的问题上,都在上课的过程中慢慢改进了,这个过程中虫虫学姐一直在不断地鼓励我,让我充满信心地进考场。


英语备考经验

❶ 持之以恒地记单词
我的英语是四六级都低分飘过的水平,而且英语太久不学习真的生疏不少,所以开始准备得也很早,备考过程比较简单粗暴,就是记单词+刷真题

我在三月份就开始老老实实地记单词了,买了恋恋有词,前期还跟着看配套的视频,有些记单词的技巧的确挺有用的,如果时间充分而且和我一样没什么记单词的热情,可以找到视频看一看,如果时间不够其实直接记真题里的单词更高效

❷ 刷真题+口译阅读
6月我就开始做真题里的阅读,从2000年的真题开始,每天两道阅读,第二天就查生单词、口译全文,句子语法不需要太纠结,只要能捋顺就可以,比较复杂的句子我就直接标记下来,记单词的时候顺便读一读那些难句子,慢慢地就会发现没有刚开始那么难了。

2015年之后的真题更贴近考试,我就都留着在后期模拟的时候用了,这部分的题做完后更要精读,仔细总结错误原因。

❸ 背作文模板+练习写作
10月我买了一本英语二作文模板,里面会讲写作文的思路,还有相应的范文和可替代的不同句型,对我来说很实用了,像大作文比较常用的套路就是从现象的原因立论,分论点基本都是个人层面+社会层面。

我把模板熟悉后,就开始每天晚上限时写一篇作文,再参照范文补充,到后面作文就写得很快了,后来怕自己的作文太套路化,又买了本别的英语范文书,积累了一些比较新的句型

后期专业课和政治感觉压力比较大,就没有在英语上花太多时间了,结果考得不是很理想。果然英语还是需要有做题的感觉的,真题没了可以买一些靠谱的模拟题做一做,保持手感,还有,记单词真的真的不能断,我觉得我最后考试客观题失分的大部分原因都是有些单词不太熟。


政治备考经验

政治开始准备是在5月,肖秀荣的精讲精练配合徐涛的视频一起看,基本上是看一章精讲精练再做相应的1000题,有的章节内容多就分两天搞定。

精讲精练和视频是帮助理解的,看一遍就可以,之后就可以直接二刷、三刷1000题了,把常错的题目标记好,考前一定记得都翻看一遍。选择题我后期除了刷肖四肖八外,还买了腿姐四套卷和徐涛八套卷进行补充,可以对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扫盲。

12月份肖四出来后我才开始背大题,死记硬背确实挺痛苦的,但是也没别的办法,如果相似的题目在腿姐或徐涛的答案里也有,我就挑一个更好记的,利用碎片时间反复记忆。

政治我建议可以模拟一两次,大题也写,至少熟悉一下感觉。我就是活生生的案例,考试的时候第一道大题写完后才意识到写错位置了,而且答题区已经没空剩下了,只好在每段的空隙里写上新的答案,空间比较少也只能写几个关键的句子,当时考场上差点想弃考


复试备考经验

我的英语口语不太好,面试也不擅长,前两次模拟面试表现得都很烂,又一次差点想弃考,但是师姐也一直督促我,还有小伙伴一起搭配练习,所以后来复试的表现才没有让自己凉凉,还收获了一份珍贵的革命友谊。

关于英语面试我先把常用的问题准备好答案,比如说个人陈述中老师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家乡介绍、读过的书、个人爱好等等,可以把中文翻译过来修改成更口语化的,然后熟读记忆并且大胆地大声地说,这些积累的内容也会在每天和小伙伴的练习中反复用到,一定的词汇和句型积累再加上临场反应,就可以回答得相对流利。

关于专业课面试,有必要把初试的内容复习一下,找回答题的感觉和记忆几个常用的框架,在日常练习中锻炼思考的敏捷性、说话的流利度和逻辑性,因为考场上需要很短时间内思考出来,今年我面试的时候,老师就没有给思考时间要求我立即作答,我基本上是带着满满的求生欲,凭着直觉把平常练习过的内容讲了出来。

最后就是要大胆、自信、面带微笑且真诚地向老师展现自己,虽然心里慌得一批,也得保持成年人的镇定。


关于心态和自律问题

我的性格其实一直算比较乐天派的,但是考研过程实在太漫长太磨人了,不知不觉就会胡思乱想,最常想的问题就是万一自己考不上怎么办,或者看着其他同学尘埃落定,自己还前程未卜,心里又彷徨又害怕。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需要合理的发泄。☀

我心态崩的时候就会和父母或好朋友倾诉,把自己烦恼的事情全都吐露出来,有的时候对方不需要说什么,自己在倾诉的过程就会慢慢想明白了,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目前最应该做的事是什么,就会觉得当前正在做的事特别有意义,没有想象中那么苦。在我深度怀疑自己的时候,就会想想朋友们对我说的话,诸如“你哎,你怎么可能有做不成的事”,“我有种预感你肯定能考上”之类的,真的会给我很大信心。

我自觉自己不是个自律的人,尤其考研的备考时间长,很容易让我丧失耐心,所以我一开始就报了一对一,希望能有老师督促我,事实证明很有效,姐一跟我约课,我就有种使命感,立马就赶紧收心进入学习状态,而且真的很神奇,每次上一对一课的前一天我几乎都正好在浪(捂脸)。学姐每次夸我认真努力的时候我都有点儿心虚,这种羞愧感会促使我克制自己贪玩儿的心。

除了有老师督促外,其实形式主义对我也很有用,譬如背不进去专题就找张纸抄写,写着写着就进入学习状态了,有时候手机不带充电器,玩到没电就没得玩了,12月份的时候教学楼的自习区漏风特别冷,整层楼自习区的学生都没剩下几个人了,但我怕自己在暖和的地方犯困,就一直在一楼自习,当时清洁工叔叔还劝我去楼上学习,我哆哆嗦嗦地坚持了几天,还觉得感动上天,一定能保佑我考上。

考研前我看了各种经验贴,深觉考研是一门玄学,运气很重要。努力是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的事,可是必要的运气却是难得的,可是当我坚持下来之后才发现,你坚持了,努力了,也就已经成为了幸运的那一个。

希望看到这篇经验贴的你也同样,努力又幸运。



上岸同款课程速递


一对一课程:早鸟计划(55课时)
胡师姐一对一课程是由一名(或多名)胡师姐团队名师,专门针对一名考生进行的单独授课。我们完全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目标院校、报考方向,量身定制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会将新闻传播考研专业课涉及到的所有知识拆分成为不同模块,包括但不限于新闻传播基础知识、论文讲解、专题讲解、热点分析、习题课、答题技巧课等等,并提供全程专人跟踪学习、一对一老师笔记且每节课均有课后练习题及作业批改,让你的专业课学习零死角!
同时,胡师姐团队的一对一课程总共分为5个档位,可适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此外,报名35课时及以上一对一VIP课程的同学,还可免费赠送胡师姐省心全程班!一对一辅导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详情请戳:胡师姐21级新传考研课程介绍第二弹:VIP一对一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报名早鸟计划会免费赠送全程班哦!

详情请戳:

省心全程班:帮你找到班主任和同窗|胡师姐21级新传考研课程介绍2




详细课程安排请咨询Silva或观风▼


还有疑惑?胡师姐团队邀请到了北大拟录取学员(也就是本篇经验帖的作者)为大家分享考研经验全方面、多维度、立体化解读北大新传考研扫描二维码看回放👇
/END/编辑 | 阿远
责编 | 鲸鲸封面图来自微博
推荐阅读
1.九月开始备考,跨考逆袭北大健康传播!合理分配各科时间是我的秘诀!
2.20北大新传专硕总分第一:一名跨考生的良心经验帖,想考北大MJC的你一定要看!3.包揽北大本部6个状元!胡师姐20北大班录取喜报来啦!4.VIP一对一课程:清北状元是我的私家定制老师!|胡师姐21级新传考研课程介绍35.胡师姐全程班低价套餐:首发课程一应俱全,基础知识全面触达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逻辑实战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