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新传导师全介绍:陈刚、何姝、胡泳、陆地、陆绍阳、师曾志| 清北导师专列03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2级QQ群:41322784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

◎ 小编 | 酱酱   ◎ 责编 | Aishah



这几天,各大院校陆续公布了分数线,很多学校也在进行复试,甚至已经公布了拟录取名单。


对于22级同学来说,不仅要关注分数线,报录比等基础信息,更应当及早关注心仪院校老师的研究方向和重要成果,从而节省时间,更有效率地复习。


本期,小编带大家走进国内最早从事新闻教育的机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由于老师人数较多,北大新传学院老师介绍分为两期,老师按姓名音序排列,排名不分先后)


1

学院介绍


图源:搜狐网


2001年5月28日,北京大学恢复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依托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学科基础,整合全校资源,逐步形成具有北大特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和教学模式,形成了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传播、广播影视、跨文化交流、公共关系、媒体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的学科群。

新闻与传播学院目前设置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种学历层次。研究生设置了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硕士点,以及一个传播学博士点,专业研究方向涵盖国际新闻、新闻传播实务、新闻传播史论、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大众传播、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广告理论与实务、媒体经营管理、编辑出版学等诸多领域。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掌握国家政策法规、通晓新技术、精通外语、具有现代管理观念的新一代新闻与传播人才;为国家解决新闻与传播领域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构筑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交流的桥梁。


2

北大新传学院导师介绍


(按姓名音序排列)

 01.  陈刚

图源:北京大学官网

个人简介:

陈刚老师从1997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任教,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并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家协会广告主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等大型企业和媒体顾问,入选中国广告40年纪念代表人物。

著有《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广告专业基础知识与实务》、《穿越现代性的苦难》、《新媒体与广告》、《创意传播管理:数字时代的营销革命》等书,并主编《21世纪人文素质丛书》。

陈刚老师是国内首先发起并引领“发展广告学”研究的学者,并建立了探索和分析中国广告产业发展规律的原创理论体系。

重要论文:


图源:中国知网

参与课题:

❶国家八五规划社科重点课题《当代审美文化研究》 
❷国家工商局委托课题《网络广告》
❸日本吉田秀雄基金会委托课题《中国广告业的现状与未来:媒体与广告》
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文化战略

报考建议:

根据往届上岸学长学姐的复习经验,作为广告界大咖级别的北大新传学院导师,陈刚老师的《创意传播管理》和《整合营销传播》、《广告心理学》、《超越营销》是很重要的,小伙伴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陈刚老师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广告学,文化研究和美学研究。

陈刚老师倡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思维,并多多运用数据和智能,形成能够解释、判断、预测的数字社会理论体系,从而整体把握新的社会变化。所以,本科专业属于理科和工科范畴的数据大神们,陈刚老师无疑是你的最佳选择。

另外建议大家关注“北京大学广告联谊会”的微信公众号,上面会经常发布陈刚老师的最新文章👇。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北京大学广告联谊会”

 02.  何姝

图片来源:北大国际合作部记者团

个人简介:

何姝老师现任北大新传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招生办海外招生组组长,中美媒体论坛创办人。拥有北京大学文学和法学学士学历,以及北京大学国际传播与国际文化交流方向法学博士学历。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和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校区)担任访问学者。

何姝老师曾参与编撰了《新概念英语》、《现代外国小说导读词典》、《双向式英语》等书,并开设有《英语新闻阅读》课程。

重要论文:

图片来源:中国知网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官网

参与课题:

文化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综合大品牌活动评估项目(美国媒体分析报告)

报考分析:

何姝老师的研究领域是国际新闻、国际传播研究,跨文化研究和英语公共演说及游说研究。

何姝老师在外国媒体的舆论走势等研究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理论成果,并且多有机会和国际同行交流切磋。近年来何姝老师在校内曾多次举办英语国家新闻业的文化讲座。

如果小伙伴们对海外媒体,尤其是英语国家媒体感兴趣的话,强烈推荐选择有着丰富海外经验的何姝老师。

 03.  胡泳

图片来源:苇草智酷

个人简介:

 胡泳老师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信息社会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互联网研究年会(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onference)指导委员会委员。

进入北大之前,胡泳老师有着丰富的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经验。他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主要创办者之一,中国财经电视节目的创新者之一。历任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主编,《对话》节目总策划,《赢在中国》节目总编辑,《我们》节目总策划。其策划的节目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成为北大新传学院导师后,胡泳老师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著有:《黑客:电脑时代的牛仔》、《另类空间》、《我们是丑人和Luser》、《我们都是喝西北风的》、《太阳照不到的角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商业领袖》、《像贝克汉姆一样营销》、《电信赢家:一个前沿市场的战略标本》、《街头的生存智慧》、《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信息渴望自由》、《网络政治:当代中国社会与传媒的行动选择》、《知识论导言》、《数字位移:重新思考数字化》等。

重要论文:

图片来源:中国知网

译作:

《数字化生存》,1996年海南出版社。
《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1998年海南出版社。
《比特之城:空间·场所·信息高速公路》,1999年三联书店。
《领导者性格:从文学故事中透视管理》,2007年商务印书馆。
《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维基经济学》,201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知识的边界》,2014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2015年重庆出版社。
《另一个地球:互联网+社会》,2015年电子工业出版社。

报考分析:

胡泳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新媒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网络政治学、互联网治理、数字经济与管理和中国当代纪录片

胡泳老师是中国最为知名的网络活动家之一,并且很早就开始关注数字社会背景下人们生活可能发生的改变,近年来他的研究方向涉猎于5G对产业媒介的巨大变革,数字鸿沟,人工智能以及新冠肺炎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新特点等。

胡泳老师不仅关注数字社会对信息传播的作用,同样对数字社会背景下人们生活方式和学术范式的变化有着深入的思考。所以,对于信息时代感兴趣或有相关专业背景,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你,跟随胡泳老师做学术,一定能收获满满。

对啦,推荐大家关注胡泳老师的微信公众号“胡泳”,老师会频繁更新自己对最新学术前沿的思考👇~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胡泳”

 04.  陆地

图片来源:安徽财经大学官网

个人简介:

陆地老师是中国第一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并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广播电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民协节庆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兼北京市文化委员会主任、《新闻与传播》杂志主编。

陆地老师著有《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世界电视市场产业概论》等,并主编《世界文化产业丛书》、《解析中国民营电视》、《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发表论文200余篇。

陆地老师是一位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的北大新传学院导师。他曾在蚌埠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担任记者,主任编辑,并曾于2003年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重要论文:

图片来源:中国知网

参与项目:

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
❷国家广电总局社科课题《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研究》
❸文化部课题《中国艺术区生态发展研究》、《北京市提升广播影视传播能力的调研报告》、《北京市影视产业聚集区建设与发展研究》

报考分析:

陆地老师的研究领域包括媒介产业研究、周边传播和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和节庆文化研究。

陆地老师不仅对当前信息时代的各种媒介的发展趋势颇有研究,例如广播电视,还对于传播学理论在新时代的丰富与发展,和公共媒体与公民媒体的区别与联系等有着深邃的理论思考。

此外,因为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陆地老师也非常关注地方传播媒介以及中国对周边国家传播的发展

所以,跟随陆老师,大家不仅能够能够获得多个视角(如电视,新媒体)观察传播规律的机会,还能够开拓视野,关注到一些我们司空见惯,实则内含乾坤的现象(比如短视频中的长镜头使用问题)。

 05.  陆绍阳

图片来源:创新传播实验室

个人简介:

陆绍阳老师现任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电视家协会艺术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

曾任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中国新闻奖评委,并担任《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电影 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编委或学术委员。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

重要论文:

图片来源:中国知网

参与课题:

❶主持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电影全面实施产业化政策以来电影产业成果及问题研究》。
❷主持2008年度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研究》。
❸主持2011年度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电影发展的“顶层设计”》。
❹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构建》主要成员(子课题负责人)。
❺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重大项目)《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
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5G时代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变革和治理对策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新闻奖评奖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报考建议:

陆绍阳老师的研究方向是传媒产业与政策研究,影视文化研究,视听语言研究,意识形态研究等

陆绍阳老师对于当今中国和世界的舆论研究以及新时代的文艺作品评判等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

此外,陆老师很注重从事跨领域研究,他曾在一场与戴锦华老师的对谈当中,将中国当下高速发展的经济背景,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电影中的小细节结合起来,认为当今电影存在主流价值边缘化,情感展示外在化和捕捉生活浅表化等问题。

我们每天吃瓜看剧很开心。但是,这“文化产品多样”背后的政治经济背景和影视文化更迭,你想了解吗?想,就来报考陆绍阳老师!

 06.  师曾志

图片来源:新华善举公益

个人简介:

师曾志老师现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红十字国际学院人道动员与传播中心主任,爱德基金会理事。

师曾志老师拥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获得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学位。曾作为访问学者赴新西兰惠灵顿维克多利亚大学和瑞典皇家理工大学交流。

师曾志老师的个人邮箱为shizengzhi@pku.edu.cn,小伙伴们可以和老师多多交流学术问题~

重要论文:

图片来源:中国知网

参与课题:

❶作为学术传播媒介的网络期刊研究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
❷现代出版学 教育部“十五”国家级高等教材
❸从SARS报道看重大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视角,北大社科项目
❹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中媒介转型的机理、意义与管理——以网络媒介事件为例。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报考建议:

师曾志老师的研究领域是媒介社会学、媒介文化与公共领域、新媒介赋权及公民社会、公共传播、公共关系

从师曾志老师近几年的研究来看,她擅长大量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数字社会浪潮的冲击下,灵活使用群体划分,身份认同和情感追溯等方法,从事着论证严谨,同时充满人文关怀的研究,不愧是关注公益事业数十年如一日的老师。

如果有小伙伴爱做志愿者和义工,未来有志于从事NGO(非政府组织)的工作,或者对生命传播,互联网公益和公共叙事感兴趣,欢迎加入师老师的团队。

(再安利一波公众号:“师曾志”,老师会在上面不定期更新美文~👇)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师曾志”

🔋🔋🔋


限于篇幅原因,北大新传学院导师介绍将分为上下两期。

下期的内容,同样精彩🤩!!!

图片来源:微信表情包


福利Time🎁
 


别再摸鱼啦宝贝们!添加助教老师微信回复暗号:
“北大新传导师论文”,即可获得最新论文大礼包!



◎ 声明: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

「添加助教老师 

即可加入2022级考研交流群

群内有答疑服务、每日真题练习

和珍贵资源分享


(切勿重复添加)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一周大事记 | 论文合集 | 健康传播 | 书目带读 | 研究方法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报考分析 | 北大快讯 | 每日睡前背诵 ◎ 胡师姐的仓库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全程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