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党百年、新闻软文、平台化社会、网络文化安全……新传四大刊又有哪些新看点?| 新传论文速递06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2级QQ群:41322784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

◎ 小编 | 蓝蓝    ◎ 责编 | Aishah


嘿!让我看看你是不是如约而至?

经过了一轮复习的捶打,大家应该渐入佳境了吧?


新传四大刊论文的积累可不能偷工减料哦,论文的食用方法依然是——


通读 ➤ 梳理文章逻辑 ➤ 理解 ➤ 语句摘录 ➤ 不懂提问


提问传送门:



新传四大刊第6期的主题相对宏观化,以《新闻大学》这期来看,普遍围绕建党一百周年进行了收录。笔者也根据大家的考研需求,在新传四大刊挑选了容易理解消化的论文,方便大家读懂思路做好笔记。


:同学们可以在文末领取第6期完整的论文包,高阶的同学可以挑选其他感兴趣的论文积累自己的语料和案例。


本期为大家精选了10篇论文,涉及“建党百年”对外传播”“平台治理”“新闻常规”“网络文化安全”“身份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主题,同时结合新传考研真题供大家思考。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本期精选速览:

注:以下排名不分前后


❶ 迈向“实践”的理论路径:理解公共舆论中的情感表达/袁光锋

❷ 比较媒介体制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方振武 韦路

 平台化社会重建公共价值的可能与可为——兼评《平台社会:连接世界中的公共价值》 /席志武 李辉

 狂欢与沉寂:短视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陈世华 陈佳怡

❺ “系统性融合”:新型主流媒体的社群驱动与传播生态建构 /麦尚文 张钧涵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网络文化安全的内涵特征、治理现状与建设思考 /廖祥忠

❼ 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形态创新机制研究/刘小燕 李静

 身份的 “转场”:中国文化类 “网红”的嬗变与更替———基于互联网史与社会心态的质性研究 (1999-2019年) /吴志远 江潞潞

❾ “新闻软文”的组织博弈及科层困境/龚彦方 许昊杰

 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邓绍根 丁丽琼



真题链接:


(1)短视频的传播特征以及对新闻报道的作用。(2021北京印刷学院830简答题)(2)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闻观进程(2021云南大学638论述题)(3)论社群多元互动传播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构建社会认同。(2020中国人民大学440论述题)(4)近几年,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趣头条等媒体平台,拼多多等网购平台,云集,爱库存等参与式卖货平台迅速崛起,请你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及社会影响。(2020北京大学334论述题)(5)结合事例,分析提升新型主流媒体竞争力的策略。(2020西南财经大学334论述题)(6)社交媒体对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界限的变化,对公众参与和公共舆论的影响 (2020南京大学传播学学硕简答题)(7)根据材料,分析社会楷模网红化的动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20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34案例题)(8)论述对外传播的宗旨、原则、不足与建议。(2020中国政法大学440论述)(9)结合话语体系和对外传播,阐述“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的内涵及对外传播的策略。(2020暨南大学707分析题)(10)入境信息对国家安全的影响(2020上海外国语大学845论述题) 






01.


迈向“实践”的理论路径:理解公共舆论中的情感表达


作者:

袁光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国际新闻界》


➤【摘要】

“情感转向”改变了人们对于情感的理解,受益于此,公共领域、公共舆论等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情感,但不少研究面临着“二元论”的困境,情感甚至被认为是个体的、内在的、不可分析的体验。本文聚焦于情感的表达层面,基于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提出一种研究情感表达的理论路径。情感表达依据特定的社会规则,并据此进行情感表达的管理。人们表达情感的话语也是遵从特定的社会意义脉络。情感表达也具有表演性。通过情感表演,个体不仅交流情感,还建构了某种权力关系。情感表达可以被视为布尔迪厄意义上的实践活动,它有着自己的场域、资本和惯习。这一路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情感研究的二元论,为我们讨论公共舆论、公共空间中的情感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视角。

➤【关键词】

情感;情感表达;公共舆论;情感管理

图片来源:©EleniDebo



02.


比较媒介体制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


作者:

方振武,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韦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浙江大学融媒体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国际新闻界》


➤【摘要】

自1956年出版的《传媒的四种理论》开创媒介体制研究以来,学界围绕媒介体制研究已经实现了从规范研究传统向比较研究传统的转向,目前则正由定性的比较向定量的比较过渡,最近也有学者(Mihelj & Huxtable,2018)希望实现媒介体制研究的文化转向。尽管如此,当下比较媒介体制研究仍存在分析框架有待改善、概念的量化操作的效度仍待提升,独立的媒介体制数据库也亟需建设三个问题。然而,如何实现研究方法上的多元化、认识论上的情境主义(contextualism)转向和中国学术话语的参与,将是未来的比较媒介体制研究所需面临的更大挑战。

➤【关键词】

媒介体制;比较研究;媒介规范理论;比较媒介体制

图片来源:©Emanuel-Williams



03.


平台化社会重建公共价值的可能与可为——兼评《平台社会:连接世界中的公共价值》


作者:

席志武,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

李辉(通讯作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研究员、博士后。


来源:《国际新闻界》


➤【摘要】

互联网平台对人类生活全方位渗透并逐渐成为社会运行的公共基础设施,关于互联网平台的公共价值与规范机制的讨论成为当前全球学界与政策界的热点议题。《平台社会:连接世界中的公共价值》作为西方学界第一本对平台社会的公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的著作,不仅具体分析了平台社会的运行机制,而且对西方社会(主要为欧盟)的公共价值所面临的挑战及其规范机制做了深入探讨。该著作对平台社会治理的基础机制、模式和利益相关方的分析,对于我们认识和反思当前的互联网平台治理有重要启迪意义。


➤【关键词】

平台社会;公共价值;平台机制;治理

图片来源:©Emanuel-Williams



04.


狂欢与沉寂:短视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作者:

陈世华,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陈佳怡,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来源:《现代传播》


➤【摘要】

视觉化、碎片化、形象直观的短视频迎合了商业盈利、政治传播和日常沟通的需求而广为流行。短视频的发展之“径”呈现出狂欢与沉寂并存的动态演化。短视狂欢之“源”是政府的大力宣扬和运用、商业资本的注入和塑造、多元化文化氛围的包容、移动信息技术的支撑、受众多样需求的迎合。短视频的沉寂之“因”在于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在微面是文本良莠不齐与侵犯用户隐私,在中观层面是虚拟弱关系的入侵与受众消费异化,在宏观层面是短视频商品化与结构化导致的消费文化盛行、公共领域式微、阶层分化与固化、不可逆转的垄断趋势。应该采纳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视角全方位、立体地、辩证地审视短视频的优势和特色,弘扬价值,规避风险,优化发展思路,推动短视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短视频;政治经济学;视觉化;消费文化


图片来源:©Emanuel-Williams



05.


“系统性融合”:新型主流媒体的社群驱动与传播生态建构


作者:

麦尚文,暨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钧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现代传播》


➤【摘要】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实践已进入纵深推进阶段,呈现出“深度融合、治理导向与系统化布局”的整体特征。在现实逻辑、市场逻辑与传播逻辑三方面因素合力下,社群逐渐成为驱动媒体融合创新的重要力量,促使媒体融合逐渐走向社群化传播生态中的多元化深度融合路径。通过考察平台建设、内容生产、服务创新与商业模式重塑四个构建社群化传播生态的关键系统,揭示基于“社群—媒体社群化运营系统—融合政策体系”这一传播生态中的多层级融合演进脉络,提出“系统性融合”作为社群化传播生态本质特征的诠释。在理念内涵与实践导向上,系统性融合模式聚焦于社群赋能下自成体系的媒体传播生态建构,更加注重整体协调、精准传播布局及深度融合效能,契合当前及今后建构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国家战略需求,可以作为更大范畴引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方向。

➤【关键词】

媒体融合;社群驱动;传播生态;新型主流媒体;系统性融合

图片来源:©Emanuel-Williams



06.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网络文化安全的内涵特征、治理现状与建设思考


作者:

廖祥忠,中广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来源:《现代传播》


➤【摘要】

网络文化安全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巨大重构力而催生出的覆盖文化艺术创作生产、传播与消费全过程、全要素的文化安全形态,属于新兴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在状态呈现上具有虚实相生的特征,在演变过程上具有显隐交织的特征,在受众构成上具有新老交叠的特征。从政治、文化、价值观等视角审视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现状,可以发现,新时期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成效显著,为网络文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面对国内国际、线上线下复杂的形势与背景,应在建设国家网络文化安全保障体系、发展积极健康网络文化生态、完善网络文化安全应急处突综合治理机制、构建全球网络文化空间共同体等方面加大努力,提升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助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

➤【关键词】

网络文化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安全治理;网络生态;共同体

图片来源:©Emanuel-Williams



07.


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形态创新机制研究


作者:

刘小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李静,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来源:《新闻大学》


➤【摘要】

本文从“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治理时期”四个阶段,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形态演变的历史脉络及其创新机制。通过对不同时期对外传播形态的考察,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形态呈现出“对外宣传——对外说明——对外传播——公共外交”的变迁路径。对外传播形态演变是多种复杂因素动态交织的结果,具体体现为:国内政治需要是中共对外传播形态变化的内驱动力;国际关系、国际局势演变是中共对外传播形态转变的外部牵引力;外宣理念的转变是中共对外传播形态转变的思想指引;媒介技术的发展是中共对外传播形态转变的物质基础。最后解析了在此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形态演变与时代共振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形态;创新机制;时代;共振

图片来源:©Emanuel-Williams


08.


身份的 “转场”:中国文化类 “网红”的嬗变与更替——基于互联网史与社会心态的质性研究 (1999-2019年)


作者:

吴志远,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

江潞潞,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

“网络红人”是近 20 年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该研究对 28 位网民进行有关 “网红”记忆的深度访谈,结合互联网历史媒介文本的对照考察,在对 “网红”的概念史梳理过程中,纵向描摹了中国文化类 “网红”嬗变的四个时期,即 “文化想象期”( 1999-2004年) 、“观念碰撞期” ( 2004-2009年) ,“观点争鸣期” ( 2009-2014年) ,“资本驱动期” (2014年-至今) 四个典型阶段。总结了网民对待不同阶段 “网红”身份 “转场”背后的 5 个维度的心态转变,即:在对待文化知识的心态上逐渐认可文化、知识的 “软”功利导向;在财富分配心态上从关注个性表达到追捧网红经济;在道德隐私心态上从剧烈争议到包容多元;以及审美心态上的同质化和社会抗争心态上的趋于平和。文化类 “网红”可以作为我们锚定中国互联网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文化符号,其身份 “转场”的背后暗含着技术、文化和资本的博弈,网民社会心态的变迁则彰显了 “转场”后身份认同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网红;互联网史研究;互联网记忆;社会心态

图片来源:©Sarah-Maxwell


09.


“新闻软文”的组织博弈及科层困境


作者:

龚彦方,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许昊杰,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


➤【摘要】

“新闻软文”这种新闻失范行为一直以来备受批评但依然屡禁不止,以行动者理性的理论视角剖析某市场化媒体 “新闻软文”与新闻常规之间的组织博弈,可管窥其在新语境下的微观机制:“新闻软文”以表面上符合新闻常规的专业方式与后者 “和谐共处”,其本质是技术环境与制度环境相互冲突并导致组织缓慢裂变;记者与企业及公关的博弈使得新闻常规中的某些规则在实践中被异化为行动者的权变工具,这不仅伤害了新闻的价值理性,也伤害了新闻编辑部的制度环境。研究有助于理解并辨察当新闻职业主张和文化传统遭遇商业资本时,新闻编辑部及新闻常规所面临的科层困境,以及如何避免 “新闻软文”以弥补内部激励与效率困境之名而成为一种较难抑制的新闻失范现象。


➤【关键词】

新闻软文;新闻常规;行动者理性;科层困境

图片来源:©Emanuel-Wiemans



10.


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


作者:

邓绍根,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

丁丽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新闻大学》


➤【摘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同步的。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它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与逐步成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明确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拓与统合等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零碎到系统,从抽象到具体,从浅表到深入,最终形成了包括新闻事业性质与功能作用、党性、人民性、新闻文风、队伍建设、国际传播等内容的一个有机整体,并逐渐确立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思想,体现出一脉相承的延续性、与时俱进的科学性、直面现实问题的指导性等特点。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图片来源:©droste


福利Time🎁


本期论文选送就到这里啦,

给UU们准备了丰厚的福利时间~~

想要获取新传四大刊2021年第六期的全部论文,向后台发送“2021年06期”,到我们公众号后台,就可以拿到这份沉甸甸的知识啦!

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有料的论文,欢迎留言分享给我们~


(图片来源于部分福利截图)


  👇🏻 步骤来啦!👇🏻 

step1复制如下口令


2021年06期


step2:发送到公众号后台



即可领取

新传四大刊2021年第六期的全部论文」啦!!



如果你想在现阶段拿出满意的学术作品,却又苦于没有选题、没有方法、没有足够的能力,那么这门科研指导课或许可以帮上你!
不会写论文真的危险:你需要一对一科研指导课

👇

「添加助教老师 

即可加入2022级考研交流群

群内有答疑服务、每日真题练习

和珍贵资源分享


(已有的切勿重复添加)◎ 声明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此处仅为配图表达。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通知我们,万分感谢。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全程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