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阶段圆一次“清华梦”丨23级清华大学新传考研分析
◎加入胡师姐新传考研22级QQ群:413227846,进群可领取福利和获得免费答疑
◎ 小编 | 小朋只要是中国学生,心中对清华、北大这两所学校就具有不一样的感情。
它们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学生时代的老师、家长甚至课本之中,为这两所高校挂上了具有神圣色彩的光环。
当然,“光环”的另一个来源是这两所学校高得离谱的高考录取分数,学生中的佼佼者才能够进入这两所顶尖学府深造。
谁不希望自己能够将这样的光环顶在自己头上,成为“佼佼者”呢?
考研便是一个相对高考简单一些的,进入清北深造的好机会。
尤其是清华大学新传方向,在各类榜单上始终排名在北大之前,同时其在学科改制后,招录的研究生名额大幅增加。
如果你的清华梦还在燃烧,那么清华新传考研将是一个绝佳的圆梦机会。
1
关于清华新传你应该知道的事
1、学校简介: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图源:新浪教育)
2012年,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0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学院简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02年4月21日正式成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在中文系设立的编辑学方向和1998年10月成立的传播系。
多年来,从中文系的编辑学专业到传播系,直到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凭借日益增强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学科基础,围绕着国际传播、影视传播、新媒体传播、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主要方向,清华大学逐渐形成了精干的新闻与传播教学科研师资团队,增强了在学界、业界的影响力,尤其在国际传播、媒体与科技、艺术相结合和影视理论与批评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背靠“清华大学”这一国内金字招牌,至少在名气和经费方面是“拉满”的。学校通用的资源让其他学校的学生艳羡:例如各种名家讲座(清华能请到诺贝尔级的科学家);条件优越的生活、学习设施;全国高校里最全的数据库等等。而清华新闻专业一方面突出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另一方面也在国内官方媒体内彰显自己的优势,不论你打算走哪个方面,它都是一个足够的平台。
2
清华新传如何培养学生?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根据招生简章,将清华新传的招收专业方向搞明白:
(图源: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2022年,清华新传主要分为学硕和专硕两个方向招收。很多同学可能对这二者没有一个概念上的区分。简单来说,学术硕士更加侧重于对学术能力的培养,将来的就业面也更宽阔;而专业硕士则是为了为国家培养相关门类的专门人才而设立的培训课程,更加指向新闻传播实务。
学硕和专硕都是3年学制,但学费上有较大差异:学硕是学校统一的0.8万元一年,而非全日制专硕是4万元一年。和南加大合开的数据新闻双硕士科目虽然也是三年,但是其中第二年在南加大学习,在美国学习期间的费用是按照南加大学费计算,而在清华的两年则是一年2万元。
学硕和数据新闻双硕士项目在清华校内是安排住宿的,住宿费用会根据寝室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应该会在录取通知中说明,数据新闻硕士在美期间的住宿需要自己解决。而非全日制的专硕则需要自己解决住宿问题。
清华新传的学硕和专硕都有自己的导师负责培养,基本上来说,目前分为中国特色新闻学、视听传播与创意媒体、传媒管理与经济传播、智能传播与科技应用传播、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几个方向。
关于视听产业及纪录片创作方面的研究是清华新传长期保有的特色科目,而近期清华新传加大了在风险传播、健康传播及关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探索。对这几个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更多地关注清华。
那么如果你能走进宏盟楼,走进清新,会有哪些“领路人”手把手的带着你走过学术研究最初的这么一段路呢?篇幅所限,我无法一一介绍,只好选择几个在这几个方向下近期活跃的导师在此简要说明:
胡钰:
➤ 研究方向:
新闻理论,企业传播,文化研究
➤ 联系方式:
huyu@tsinghua.edu.cn
➤ 主讲课程:
新闻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清新时报工作坊、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文创产业前沿、新生导引课
➤ 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经济学学士,新闻学专业文学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法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
胡钰老师是一位“老清华”,也是现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党委书记。他一直在中国新闻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问题上深耕,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之后,他更加关注中国特色新闻学及其教育模式的探索。胡钰老师广博的知识和温厚的性格,也被学院里的学生所称赞。
➤ 导师近期论文:
虞鑫:
➤ 研究方向:
新闻基础理论、媒介与国家治理、媒介政策与传播伦理
➤ 联系方式:
yuxin1@tsinghua.edu.cn
➤ 工作经历:
2020.12- 至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研究生工作组组长,教职工党支部书记
2018.09- 2020.1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08- 2018.08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博士后(清华大学紫荆学者)
· 牛津大学圣休学院成员(SCR Associate Member)
➤ 主讲课程:
新闻基础理论、媒介与国家治理、媒介政策与传播伦理
➤ 联系方式:
yuxin1@tsinghua.edu.cn
➤ 学术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
如果说胡钰老师是“老清华”的话,那虞鑫老师就是“新清华”了。他不仅也是在清华自己培养起来的老师,同时也有着多段交流留学经历。所以他的学术视野更具有“比较”的色彩,并且接受过美式教育的他也有着比较深厚的量化实证方法的底子。
➤ 导师近期论文:
尹鸿:
➤ 研究方向:
影视艺术、影视传播、文化产业
➤ 联系方式:
yuxin1@tsinghua.edu.cn
➤ 工作经历:
2020.12- 至今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研究生工作组组长,教职工党支部书记
2018.09- 2020.1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08- 2018.08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博士后(清华大学紫荆学者)
· 牛津大学圣休学院成员(SCR Associate Member)
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网络文艺研究委员会主任,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和编剧委员会指导委员。
先后担任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播音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重要奖项评委。
兼任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院长,担任多家媒体顾问,参与过数百部集影视剧和电视节目策划。兼任《电影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界》《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英国)《传播与社会研究学刊》(香港)等学术刊物编委。
尹鸿老师是清华新闻学院的“建院大佬”之一。他的学界著述颇丰,曾经很多年都处于中国文艺学界被引用率的头名;同时他也有着业内极高的地位,中国影视界的重要奖项和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如果能够得到这么一位“大牛”的指点,将是很幸运的事情。
➤ 导师近期论文:
梁君健:
➤ 研究方向:
影视传播、视觉文化、影视人类学、媒介与社会等
➤ 教育背景:
2000-2004,清华大学,文学学士2006-2012,清华大学,文学博士2012-2016,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2014-2015,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2017至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讲授课程:
《镜头中的国家与社会》《影视制作》《清新视界工作坊》
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中国电视》《新闻记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民族艺术》《传播与社会学刊》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执导《一张宣纸》《喜马拉雅天梯》《四季的问候》等多部纪录片,并在世界人类学大会、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电影节等学术会议上报告过自己的影视人类学研究与民族志电影创作。
梁君健老师是尹鸿老师的弟子,也是影视传播方向、甚至整个新闻学院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这一方面源自他十分擅长和同学打成一片,另一方面也是他学术能力的良好体现。梁老师不仅能对人类的影像中反应出的文化现象做出精妙的论述,更是一个拍摄纪录片的好手。
➤ 导师近期论文:
曹书乐:
➤ 研究方向:
传播理论思想史、网络视听传播、社会意义与青年文化的生产
➤ 联系方式:
caoshule@tsinghua.edu.cn
➤ 主讲课程:
影像传播导论、影视传播研究、传播学理论研究、东亚跨文化传播(中韩对话)
➤ 教育背景:
清华大学英语专业文学士、编辑学专业文学士、传播学硕士、新闻传播学博士(2009)。2007-2009,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2016年3月,香港城大访问学者。
➤ 学术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产业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传播与社会学刊》(香港)、《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全球传媒学刊》编辑部主任(2014至今)
Global Media Journal(China)执行编委(2008-201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责编、英文编辑(2002-2005
曹书乐老师被称为是影视传播方向的“理论学者”,由于早年深耕过学术思想史方向,因此能够将各类理论分条缕析信手拈来的运用在自己现在的研究里。而她现在的研究又和年轻人喜欢的诸多亚文化相关,因此也是最受到学院学生喜欢的老师之一。
➤ 导师近期论文:
杭敏:
➤ 研究方向:
传媒经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财经新闻报道与经济传播
➤ 联系方式:
hangmin@tsinghua.edu.cn
➤ 主讲课程:
《传媒经营管理》、《传媒经济学研究》、《传媒领导力》、《财经新闻报道》、Economics Basics for Journalists等
➤ 教育背景:
本科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得河海大学管理工程硕士学位、瑞典隆德大学商业管理与商业法硕士学位、瑞典延雪平大学国际商学院传媒经济管理博士学位
杭敏老师不仅主讲有关于财经新闻和传媒经济的相关课程,更是负责和外籍教师的联络和合作,因此也具有极好的国际视野。财经新闻和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一直都处于热门的状态,尤其是能够放眼世界的经济研究。
➤ 导师近期论文:
张铮:
➤ 研究方向:
新媒体与人的发展、新媒体受众与效果研究、数字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等。
➤ 联系方式:
zhangzheng@tsinghua.edu.cn
➤ 主讲课程:
主讲本科生课程《媒介经济学》《社会化媒体应用》,硕士课程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社会化媒体运营》等课程,主持《文创发展前沿讲座》硕士讲座课程。
➤ 教育背景:
2004/9-2007/7,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
2001/9-2004/7,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
1997/9-2001/7,南开大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本科
➤工作经历
2015.12-,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2009/12-2015/12,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2007/7-2009.1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张铮老师对媒介经济的研究主要细分在新媒体使用和文创产业这一方向上,而这正好是近期的市场热门。尤其是关于文创产业方面的讲授,经常可以请到一些业内极有经验的大佬前来讲座,能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不脱离实际的产业发展。
➤ 导师近期论文:
陈昌凤:
➤ 研究方向:
新闻传播史、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新闻与传播教育、媒介素养
➤ 联系方式:
fengchen5266@163.com
➤ 主讲课程:
传媒与社会,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事业,新闻传播概论/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中外传媒制度比较,大众传播与社会变迁,新闻理论研究
➤ 教育背景: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2-1986)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助研班(1991-199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博士(1993-1996)
➤ 学术兼职:
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地区和国家做访问学者
2003年—2015年,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
2015年—今,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
2006年—今,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就算不谈学术产出,在新闻教育这一领域,陈昌凤老师也是国内的佼佼者,清华和北大这两所顶尖高校的新闻学院建设都有她的极大贡献。作为中国新闻学巨擘方汉奇老师的弟子,她现在将新闻史的视角融合在对新媒介形式发展对社会和人类的反思中,是既有根基又很新潮的。
➤ 导师近期论文:
蒋俏蕾:
➤ 研究方向:
媒介心理/Media psychology、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ICTD、全球化/Globalization、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Email:qiaoleijiang@tsinghua.edu.cn
学术网页/Academic Profil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Qiaolei_Jiang
➤ 开设课程/CURRENT COURSES:
➤ 主讲课程:
新闻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清新时报工作坊、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文创产业前沿、新生导引课
➤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新闻学学士/B.A. in Journalism, Peking University, 2005
北京大学艺术学学士/B.A. in Arts, Peking University, 2005
韩国全南国立大学交换学习证明/Certificate, Chonnam National University, 2006
北京大学传播学硕士/M.A. in Communi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2007
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博士/Ph.D. in Communicatio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1
➤ 学术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计算传播学研究委员会理事
前面有很多清华自己培养出的老师,而蒋俏蕾老师则是一位北大出身的老师。她擅长使用心理学的测量和统计技法进行传播学研究,可以说是对主流美式传播学路数了如指掌。现在,蒋老师更多的关注媒介使用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也是十分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 导师近期论文:
陈梁:
➤ 研究方向:
健康、环境与风险传播,计算传播,媒介心理学
➤ 联系方式:
chenliang@tsinghua.edu.cn
学术网页:https://xmuchenliang.wixsite.com/liangchen
➤ 主讲课程:
社会网络分析、传播学研究方法专题
➤ 教育背景:
➤ 学术兼职: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SSCI, Q1),Associate Editor (副主编)
Cogent Social Sciences (ESCI), Editor (编辑)
AEJMC大众传播与社会社交媒体传播委员会,Associate Chair (副主席)
陈梁老师是今年刚刚加入清华的新秀之一,但是在健康、环境及风险传播领域,他已经是一位很有地位的学者了。陈梁老师的研究基本上都选择在英文的期刊发表,尤其是其SSCI一区刊物副主编的身份更能说明其出色的能力。
➤ 导师近期论文:
周庆安:
➤ 研究方向:
公关外交理论与实践、国际传播与外交政策、新闻评论
➤ 联系方式:
TEL:62772841
zhouqingan@tsinghua.edu.cn
➤个人简介:
获得全国思想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青年英才,北京市思想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称号,是第二届北京市高等院校青年教学名师,并获得第六届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奖,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成果一等奖(2019)、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等。
周庆安老师可能是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里最为大家所知晓的老师之一,因为他长期在央视新闻节目里担任特约评论员的工作,不少同学都在荧幕上看到过他的风采。在学术上,周老师在公共外交和新闻发布这两个领域有着深厚的建树,在国家层面上都可以说是该领域的权威。
➤ 导师近期论文:
史安斌:
➤ 工作经历: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全球传媒与中国研究双聘教授。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和传播学博士(2001)
➤ 社会兼职:
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应急管理学会舆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教育与文明对话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和对外出版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人事局“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和“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主讲教授。
史安斌老师近年的学术产出颇丰,尤其是对于理论上的新变化以及新的国际传播形式的出现,他都会积极的做出分析和点评。不论你是不是对此感兴趣,你都应该在准备期间看看他的文章,掌握新的热点动态。
➤ 导师近期论文:
当然,有名师指点,加上清华的顶尖地位,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走出的硕士毕业生在国内的就业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其主要的流向有三,第一是进入体制内工作,部分同学会选择走“选调生”道路,前往各地党政机关岗位,也有同学会进入国家主流媒体,例如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CGTN都能看到清新人的身影。第二是进入企业,一般而言,银行、互联网行业及各类国企是更被青睐的选择。第三,当然也有不少同学选择继续走科研道路,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校还是科研机构。
3
考清华新传难度几何
要分析考试的难度,我们先要有一些基础的数据了解。这里的数据以进入复试的最低线为准,并且不包含推免,只收录了统考的考生数据:
1.学术硕士:
2022年继承2021年的传统,是清华新传的扩招年,学硕的招收人数到达了前所未有的24人,和21年相差无几。相对于扩招前不足10人的数目,已经有了两倍甚至三倍的提升。从趋势看来,23级的招生人数可能还会有小幅度的扩大,这无疑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利好。
但同时也有坏消息。从考题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从2019届的招生开始,国新和普新的卷面合并,试卷上必有要求全英作答的题目,这对于考生综合素质和英语能力的要求都变高了;另一方面确实试题的难度和灵活性也在逐年增高,绝不是死记硬背能够搞定的。
从报录比的角度来说,清华的大幅扩招确实也吸引了更多的考生前来报考,考研人数也在逐年增加。虽然没有像招生人数一样翻倍,但是竞争强度也是不容小觑的。
至于分数线的问题,我觉得大家完全可以不要太过于纠结。清华大学的试题风格灵活多变,题目难度也并不统一,因此不必过多纠结分数,从表中也可以看到,录取人数与分数线也没有明显的关系。
2.专业硕士:
对于非全日制的专硕来说,近年来的变化并不大,这里不做详述。值得注意是健康传播科目的开通,也要求有相关的从业经验,要求与原新闻传播学相同,其考察难度也基本相似。但是由于这一方向相对较新,值得对此感兴趣的同学们尝试。
数据新闻双硕士是一个新的学院尝试,它的培养模式和学硕相似,主要聚焦于数据科学、信息技术、新闻与传播领域,具有非常明显的社科与理工交融的跨学科特征,在国内外著名大学同类项目中具有开创性。该项目的设立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但是它的考试难度也是相对较大的,尤其是要在考研之前准备好赴美的材料和英语的成绩,给备考带来了较大压力。
另外关于分数线也和学硕一样,由于题目难度的不同而出现了突然的上涨波动,而录取人数并未变化,因此可以说,题目难度年年各异,而录取难度并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但因为2021年出现了很多4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这说明了在题目难度不大的情况下,避免失误或成为最重要的决策。
3.报录比:
关于录比,由于清华大学从未公布过报名人数,因此只能按照考场等因素予以推断,往年的报考人数大约在200-300之间波动。在清华扩招之后,这一数字一定会上升。
报考清华的考生并不是绝对多数的,但是其竞争力都是处于上游的,尤其是在扩招之后,很多顶尖新闻学院的同学抱着“同层流动”的心态向清华转进,因此竞争可能会更为激烈,大家要做好更严密细致的备考准备,
清华考试考什么?
先说结论,清华新传的考取难度虽然不是全国最难,但是也处于新传考研难度榜的前列上。
接下来将分科目来说明一下清华考题的难度究竟在哪里:
➤ 学硕
➤ 专硕
4
为了考清华新闻,我应该做出怎样的准备?
1、参考书目:
首要的,最基础的,就是读书,尤其是阅读教材。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赛佛尔·坦卡德)
西方传播学术史手册(胡翼青)
传播学引论(李彬)
大众传播理论(巴兰)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麦奎尔)
※传播学史(罗杰斯)
➤ 新闻学基础(清华学硕、专硕适用)
※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
新闻理论教程(陈力丹)
转型中的新闻学(李希光)
新闻学概论(刘建明)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 新闻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陈昌凤)
※《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
中外广播电视史(郭镇之)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陈力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郑保卫)
➤ 新闻实务
※新闻采访学(蓝鸿文)
新闻报道教程(高钢)
新闻编辑学(蔡雯)
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
➤ 国际新闻(国际新闻专业必看)
※汉英新闻编译(刘其中)
英汉新闻编译(刘其中)
国际传播(李智)
➤ 媒介产业基础(清华学硕、专硕适用)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崔保国)
媒介经济学(赵曙光)
媒体融合:基础理论与前沿实践(邓建国)
➤ 传播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陈阳)
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
质性研究技能三十项(约翰·W.克雷斯威尔)
2.备考时间线:
至于备考时间线的计划和梳理,这个问题应当因人而异。
有的人适合长时间的、有耐力的学习,有的人适合短时间、高效率的学习,但是都要有自己的计划。
这里给出一个大体的时间线以供参考:
➤ 4-5月
开始进入春季第一轮复习。
➤ 6-8月
暑期备考黄金周,开启二轮复习,进入强化提高阶段。
➤ 9月
进入三轮复习,了解最新院校招生信息。
➤ 10月
持续三轮复习,进行正式报名和网上缴费。
➤ 11月
三轮复习收尾,网上(现场)确认公告公布。
➤ 12月
查漏补缺,考前冲刺。
福利Time🎁
本期就到这里啦,给UU们准备了丰厚的福利时间~~
向后台发送“23清华新传”,即可领取近五年真题及老师论文大礼包哦!
step1:复制如下口令
23清华新传
step2:发送到公众号后台
即可领取
「近五年真题及老师论文大礼包」啦!!
点击阅读原文说出你的考研困惑